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48648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一年级的识读乐谱教学 说课标、说教材讲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来自新华区教体局教研室音乐学科教研员,很高兴能够参与这项活动。我今天交流的题目是关于小学一年级音乐教学当中识读乐谱的教学内容,我将通过“说课标、说教材和说建议”对一年级上册的识读乐谱教学内容展开论述。一、说课标(学习课标,强化理解)1、音乐课程标准对于识读乐谱的界定我们在新修订的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当中对识读乐谱是这样论述的“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水平,有利于参与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等实践活动。、”由此,我们能够看出识读乐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一项基

2、本技能,它应该是贯穿于九年义务教育各个学段的音乐学习中。所以,课标当中对“识读乐谱”在各学段的内容也做了详尽的说明:首先,识读乐谱在课标中划分为音乐课程四大内容领域当中的“表演领域”,和演唱、演奏同属于音乐教学当中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水平,从而为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技能基础。其次,各学段在识读乐谱的教学内容要求如下:12年级,理解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36年级,结合所学歌曲理解音名、音符、休止符及一些常用的音乐记号;能够跟随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水平。79年级,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水

3、平,能够比较顺畅地识读乐谱。由各年级段内容安排能够看出识读乐谱主要有以下两项内容:一是“认”、二是“唱”。认各种音乐记号、音名和符号;唱是通过记忆音名即音高,模唱简单的乐谱达到最后顺畅的识读乐谱。这里的“读”其实就是视唱的意思。整个三个学段的识读乐谱知识由浅入深,梯度渐进的安排体现了学科知识的科学性和有序性。2、小学一年级识读乐谱教学内容分析12年级,理解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能够用唱名模唱简单乐谱。一年级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学习的起始阶段,(本阶段与后面学习内容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课标对本学段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4、 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编创活动。 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本学段的教学目标侧重于“激发和培养”、“开发和体验”,在识读乐谱的学习上也是以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歌曲学唱、聆听乐曲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使用声音、语言、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符、音乐符号和音乐记号的感知和理解。在这些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对音乐的基本要素(音的长短、强弱、节奏、节拍等)有了初步的感知为二年级理解音符、唱名、模唱简单的乐谱打下基础。一年级识读乐谱的教学重点:理解各种音乐符号和音乐记号,以及会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出来。一年级识读乐谱

5、的教学难点:在理解音乐记号、音乐符号的基础上,能准确的表现出来,并用唱名模唱出简单的乐谱。3、一年级学生的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具有自然地嗓音、灵巧的形体。对于声音、图形、色彩捕捉力强。在学前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儿歌和童谣,音乐的感受力比较丰富,是通过聆听、表演来感受音乐的最佳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强,对节奏和旋律能够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所以,这个学段的要注重学生以听、表演为主的感受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感性的积累和认知。二、说教材(依据课标再读教材)1、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的教材编写体例人音版一年级

6、教材分析:(1)、教材的编写特点 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本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主题单元,上、下册各设有九个生活主题单元。本册安排的主题单元有:“好朋友”、“快乐的一天”、“祖国您好”“可爱的动物”、“爱劳动”、“小精灵”、“小小音乐家”、“过新年”和带有河南地方音乐特点的“娃娃乐”等,每个单元又以音乐实践活动划分学习版块,聆听、演唱、知识与技能和编创与活动四个学习内容。本册的识读乐谱内容在知识与技能的板块当中表现出来。 图文并茂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趣味性。一年级教材当中无论乐谱、还是音乐知识的表现都是以图谱、图画和旋律线等形式,便于学生理解音乐、感知音乐,教材内容的表现形式适合

7、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具有很强的趣味性。 音乐知识的有序排列,遵循了学生的音乐认知特点。音乐学习的基础是感受体验,由直观的感受到理性的理解,一年级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初始阶段,所以整套教材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以“聆听”的感受为主,如:在听的感受基础上,听辨音的强弱、学习音的节拍、听辨音的长短,学习节奏等并在歌曲学唱与乐曲欣赏中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为下学期模唱和识度简单乐谱打下良好基础。以上的教材的编写特点遵循了课程标准中教材的编写原则:(1)学生为本原则 (2)教育性原则 (3)科学性原则 (4)实践性原则2、人音版一年级上册关于识度乐谱的内容结构一年级上册的认识节奏符号、音的长短、音的强弱是让学

8、生通过打击乐器木鱼、碰钟、响板等的学习和为歌曲伴奏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加以巩固和训练的。从而使学生逐渐形成对音乐节拍、节奏的感受和认识,并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具体到一年级上册教材中识读乐谱主要内容如下:认:本册主要是认识节奏符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二分音符“”。唱:唱主要是在歌曲学唱中对节奏符号、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的实践体验和巩固。认识节奏符号在第二、第五单元出现,并在第四、第六、第八单元通过打击乐(木鱼、碰钟、响板、锣、鼓、镲)的学习,为歌曲伴奏进而巩固节奏知识。音的强弱、音的长短的学习在第三单元、第七单元出现,这两个内容通过整册的歌曲学唱和聆听音乐当中感受和体验。三、说建议(结合

9、课标,试说建议)1、说教学建议(1) 课标中的建议音乐课程标准中对识读乐谱教学提示了实施建议:“识谱要和演唱、演奏、创造、欣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也可以借助乐器演奏来学习。(2) 本册第五单元关于节奏符号“”的教学建议第五单元主题为“爱劳动”,通过演唱歌曲洗手绢、大家来劳动,聆听劳动最光荣、三个和尚,知识与技能二分节奏的认识 “”和编创与活动“和着音乐模仿劳动的动作”。这四个模块都是围绕着“劳动“的主题设计的,对于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是”通过图谱“走噢”的学习与实践,掌握二分音符的时值。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掌握

10、二分音符的时值仅限于感受、体验的层面,并不要求做理论上的讲解。因此根据本单元的模块内容对于二分音符的时值认识应该是通过学唱歌曲、编创与活动的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将具体建议如下: 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应该贯穿于本单元的每个模块的学习当中。本单元的学习可安排两 个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聆听劳动最光荣、学唱、表演大家来劳动;第二课时:聆听三个和尚、表演洗手绢,编创劳动的节奏,认识“”。第一课时当中通过聆听和学唱,先让学生从音乐中听编出最长的音是哪个,在音乐聆听的感受上先建立有些音的时间比较长。并在大家来劳动的歌曲中用动作帮这些唱的声音表现出来,如:扫地、檫黑板等。在第二课时通过编创劳动节奏引出第二单元

11、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由学过的音符时值引出二分音符的时值学习,通过演唱、图谱的认读来巩固二分音符时值的认知。 通过形体动作对音符时值的体验感知。刚才我们分析了一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通过“游戏”对音乐的体验有了显著的增长,对节奏的感受力迅速增强,对节奏和旋律可以通过身体动作做出反应。因此,本单元的二分音符的时值应该通过单元主题“劳动”来学习。人们劳动时的动作是有节奏的,用劳动动作的模仿来体验音符时值的不同,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2评价建议(1) 课标中对评价建议的界定“音乐课程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评价的诊断、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通过科

12、学的课程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本次修订的课标着重强调了评价的诊断和改善,摒除掉过去课堂上好声一片的评价现象,真正起到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2) 本单元中的评价建议本单元的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关注那些在课堂上不敢表现的学生,给他们敢于表达自己音乐感受的机会。针对“二分音符时值”的学习评价,主要是激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用劳动的肢体动做来表现音符的时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表演做出引导性的评价,避免全面一团乱,学生没有目的的随意表演,教师应该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让学生明白随着音乐的节奏表演是对的,这样才能让大家明白他表演的是哪一个音符的时值。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课可以增加一些现在学生喜欢的关于劳动的儿童歌曲,如:扩从学生的音乐感知音源。还可以多录制一些生活当中的各种声音,让学生鉴别声音的时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