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047492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间词话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及翻译卷上 手定稿 近体诗与词之体制【原文】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均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假设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那么近于排律矣。【注释】近体诗:即今体诗或格律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为区别于此前的古体诗,故称。讲究平仄、对仗和声韵。近体诗包括绝句五言四句、七言四句)、律诗五言八句、七言八句)、排律十句以上)三种,以律诗的格律为基准。五、七言绝句:即五绝与七绝,五绝每句五言,每首四句;七绝每句七言,每首四句。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律诗是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

2、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分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律诗一般规定每首八句,也有仅为六句的,那么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十句以上的,那么称排律或长律。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排律:律诗的一种,又称长律,是按照律诗的格式加以铺排延长而成,故称。排律与一般律诗一样,严格遵守平仄、对仗、押韵等规那么,韵数不低于五韵,多者可达一百韵。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须对仗。各句间也都要遵守平仄粘对的格式。排律以五言为多,七言极少。五言六韵或八韵的试帖诗也是排律的一种。骈体文:即骈文,亦

3、称骈俪文、骈偶文、四六文等。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一种文体,产生并形成于魏晋时期。因其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在声韵上,运用平仄,韵律和谐;在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是一种相当重视形式技巧的文体。小令:亦称令词、令曲,词体的一种。词体分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明人始有此明确划分,而将五十八字以内者称为小令。或认为小令出于唐人酒令,或认为小令最初当是音乐术语,燕乐曲破中节奏明快精练的部分即叫小令。假设干带有“令的词牌有?调笑令?十六字令?如梦令?唐多令?等。长调:即慢词,词体的一种。一般字数较多,体制较长。明人将九十一字以上者定位长调,但争议

4、颇大。【译文】近体诗的体制,以五言、七言绝句最为尊尚,律诗排第二,排律为最下等。因为排律对于寄托兴味、抒发情感两者都不合适,大致如同有韵的骈体文而已。词中的小令如同绝句,长调如同律诗,至于长调中的?百字令?沁园春?等,就与排律差不多了。【评析】此那么言文体尊卑是表象,而以“寄兴言情四字为内核,在朝代上为唐五代北宋,在体制上为小令张本。此是王国维用意曲折处。文体本无所谓尊卑,但王国维却刻意要分出上下,其中当然有他的用心所在。他认为在近体诗中,绝句为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这一排序,从现象上来说,是篇幅越长,地位越低。但何以会形成这样的“定势呢?王国维提出了“寄兴与“言情两个问题。篇幅越短如绝句,

5、因为字数限制,自然无法将情感在文字外表说透彻,所以只能以比兴的方式隐约点明,而将言外之意留待读者去想象,所以越是体制短小的文体,越是要讲究比兴的方式。体制长的文体可以详尽铺叙,而铺叙之中自然要形成以叙事为主体的构造,如此对于以“言情为宗旨的诗歌文体来说,就不免偏离了方向。所以王国维说排律类似有韵的骈文,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说诗体尊卑,其实意在说词体尊卑。所以,王国维在为近体诗之尊卑排序完毕后,就过渡到词体尊卑之排序了。他把小令拟之如绝句,把一般性的长调拟之如律诗,而将?百字令?沁园春?等特别长的长调拟之如排律。其用意亦如近体诗之排序,在“寄兴言情四字而已。所以这一那么说到底,王国维就是要将小令的地位奉为最高。因为只有寄兴言情的小令才有境界可言,也只有唐五代北宋才是小令兴盛的时期,而南宋词那么以长调居多。如此,即仅从小令一端也为王国维推崇唐五代北宋词提供了文体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