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046447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基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分析 【摘要】理论自觉是中国社会科学产生有世界影响中国学派的必然要求。我国旅游学研究在迅猛发展,但其学科构建存在缺陷,旅游学研究必须强化理论自觉。作为新学科的旅游学学科体系由理论旅游学、应用旅游学、旅游业管理学科构成。旅游学学科构建必须高度重视理论自觉,强化旅游学的独立学科意识和理论体系建构。本文以旅游学学科发展的理论自觉为出发点,探讨旅游学的学科体系、研究范式和中国学派等学科发展问题。我国旅游学研究应深入挖掘中国旅游发展实践,同西方理论对话并建构自我理论体系,从而构建中国旅游学学派,与西方现有理论一起构筑成国际旅游学研究的理论体系。

2、【关键词】旅游学;学科构建;理论自觉 一、引言 总结旅游学学科研究,其需要深化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石培华和冯凌(2010)总结中国旅游研究30年成就后指出,国内旅游研究未形成核心的概念与逻辑体系1。苏国勋(1999)在检视与批判社会学的理论反思及其学科建设时,指出若是一门学科丧失了自己在认识事物和解释事物方面的学科意识,那么无异于自己取消了自己存在的理据2,旅游学研究可视为警示。肖洪根(1998)曾较为全面地综述和评价了旅游学科体系的理论研究,指出作为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原理命题,旅游学表现出粗浅片面的不成熟特征3。而刘住(2008)则直言只有具备自身独立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式的旅游学才能独立建成

3、一门成熟学科4。 由于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开放性、社会性和综合性,旅游研究具有多学科、跨学科、交叉性和多维度等特点,旅游研究仍处于多学科的初级发展阶段,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多种学科介入为旅游研究的繁荣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巨大贡献,然而当前旅游研究却面临着表面繁华、内核苍凉的学科窘境,多学科介入并未形成旅游学跨学科的协同合力。 朱峰和项怡娴等(2011)发现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的旅游选题均存在着“去旅游化”现象,旅游现象仅成为依托学科的剖析对象,研究局限于验证、完善和补充已有的学科理论及研究方法,而非旅游研究理论的提出或完善,因此导致旅游研究的学科

4、性愈加模糊,跨学科的旅游研究对话与交流愈加困难,旅游学术共同体难以建立5。我国旅游学界应重视这种研究现象的严重性,谢彦君(2010)指出这是“仅仅当做工具而不是使命的现象”,呼吁多学科真正介入旅游研究6。 因此,当前旅游学的多学科研究为旅游学的学科建立与完善既构成重要的历史机遇,又构成巨大的现实挑战。我国旅游学研究在快速发展,但要意识到其学科构建的缺陷,旅游学研究必须强化其学科必备的理论自觉。本文以旅游学学科发展的理论自觉为出发点,探讨旅游学的学科体系、研究范式和学术共同体等学科发展问题。 二、旅游学及其理论自觉概念解析 评价某学科的发展成熟程度,自主性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针对旅游学的学科发

5、展,这种自主性表现为旅游学研究的学科意识与理论自觉。旅游作为经济、地理、文化和社会现象,旅游研究必然涉及到经济学、地理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这种旅游研究的多学科性理论体系确实推动了旅游学的学科建设,然而却难以摆脱原学科的理论束缚,不能实现学科独立的最高目标。 构建跨学科、多维度、多层面的旅游学研究体系,旅游学学科发展必须具备面向未来的全球视野,需要对于旅游学科的体系结构进行重构,重新整理旅游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Chambers(2007)倡导旅游跨学科研究打破学科界限,以深化理论研究并解决实践问题7。 基于传统学科理论体系的学科论,旅游学是一门研究旅游学现象的综合性人文

6、社会学科,由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所引起的旅游现象8。我们倡导旅游学界须树立和强化旅游研究学科意识和问题意识。近年来,我国社会科学界普遍认可理论自觉,旨在完成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构建,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权。郑杭生(2012)认为理论自觉是中国社会科学产生有世界影响中国学派的必然要求,其表现为对社会学实践认识的一种正确态度以及社会学者自我反思的理论品质9。 旅游学整体上是一门正在建构中的学科,国内外的旅游研究虽发展迅猛,但这种发展还是粗放型的领域扩张,是一种初步的学科演进。旅游学研究就发展质量而言还有很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不足就是理论基础薄弱,现有理论研究仍不足以有力支撑独立学科发展。 三、基

7、于理论自觉的中国旅游学学科构建 总体而言,我国旅游学必须保持高度的学科自信和学科自觉,在培育研究团队、凝练学科方向、形成自身特色的同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着重点,为旅游融入社会并与之协调发展贡献应有的学术力量10。我国旅游学界要实现旅游学学科研究的理论自觉,首先应建立和完善旅游学自属话语系统,使用专有的概念体系和表述体系去建构研究对象,并进行科学的旅游学认知活动。 (一)自觉构建旅游学研究的学科体系 旅游学科构建是战略性问题,它决定着旅游学研究和旅游学教育的发展,旅游学科体系形成要经过学科交叉到学科跨越的阶段演进。旅游学跨学科研究体系倾向于依靠知识研究方法,而非单纯的描述性和应用性研究,因此笔者

8、提出旅游学研究核心在于具备跨学科性,而非多学科视野下的旅游现象。 吴必虎(2005)预测未来中国旅游研究的发展态势,一方面是旅游研究的跨学科探索,另一方面以相关学科为出发点,在较为独立的领域内沿纵深方向持续进行深度研究11。面对旅游活动、旅游现象、旅游业我们倡导旅游学学科研究的理论自觉性,更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双赢,旅游学研究应站在国内外学术的理论最前沿关注现实问题,也应立足中国旅游发展实际。 成熟学科的理论体系应包括一般性理论、中层理论和实践理论等三个层面,旅游学学科体系由理论旅游学、应用旅游学和旅游业管理学科共同组成,进一步而言,理论旅游学包括基础旅游学、旅游学研究方法、休闲哲学、旅游学史、旅游科学导论、游客学、旅游资源学、旅游体验论、旅游凝视论、旅游效应论、旅游产品论、旅游形象论等;应用旅游学包括旅游社会学、旅游人类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学、旅游行为学、旅游美学、旅游环境生态学、旅游伦理学等;旅游业管理学科包括旅游公共管理、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业统计与金融、旅游业电子商务、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业职业教育、应用心理学等。此旅游学学科框架区别于目前旅游学科框架,综合体现旅游学学科发展,以理论自觉推动学科构建创新。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