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204614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改《搭石》素材搜集(廖雁玲陈洁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搭石素材搜集1.作者简介: 刘章1939年1月出生于河北省兴隆县,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目前已出版刘章诗选、刘章乡情诗、刘章散文选、北山恋、刘章散文选等诗文集28部。在1999年中国作协诗刊社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你最喜爱的50位诗人评选中,读者投票郭小川、刘章双双获此殊荣,承德人为之自豪,成为承德诗坛的骄傲。获首届全国新诗奖等多项奖励,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教材和辅导教材。现为诗刊中华诗词编委。2.作者写作搭石的前前后后 我出生在河北省兴隆县上庄村。那是一条十里狭长的山村,人们逐水而居。一条无名溪水的两岸,是大山、村庄、梯田和果园。 我们村有六个自然村,其中

2、五个村的人家散落在小溪旁,我出生的那个小村是溪水的源头之一,人家散落在两条山谷里,泉水汩汩,下自成溪。从我的祖宗开垦小村,到我这儿才六代,算来也就是一百几十年的光阴。一代又一代人,出山串亲、赶集,唯有反复跨溪而行,除此,别无选择。小溪最窄处仅五六米,最宽处也不过30米。平时水最深处也不过一米。年年雨季过后.秋风将至之时,人们为了不涉凉水,在每一个跨溪水里摆上一排方石,这就叫搭石。小溪冬天结冰,人们来回走冰,只有窄处才搭小桥。夏天山洪暴发.唯有来回趟水,或背水而叹。一年365天,有近200多天走搭石。我是在抗日烽火年代出生的。七八岁前钻深山老林躲鬼子,没走过搭石。解放后才跟大人出山走搭石的。人们

3、祖祖辈辈走搭石,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十里路要走多少搭石,没人数过。直到1964年我岳父从山外到我家串门,出于好奇,一道道计数.十里路竞走了32道搭石。我是从1962年起当上村干部的,直到1975年到县城工作,13年间,不超过3天就要到乡镇办事一次,都是当天往返.一天要走64回搭石,总共走了千万回,对搭石的印象怎能不深刻呢?1977年末.我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工作。当我见到人们抢着挤公共汽车的时候,见人们无序地匆匆横穿马路的时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乡的潺潺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个人跟着一个人,动作协调有序,足音踏踏,水声淙淙,人影绰绰;两个人对面来到溪边,微笑止步,示意让对方先行。还有,年

4、轻人背老人,大人抱娃娃,在记忆里,如他们留在水中的倒影。当我见马路上有砖头或树枝,人们宁可绕着走,也不肯弯腰拾起的时候。我又想到山里人在雨水过后,自觉摆搭石的情景,想到有人发现搭石不稳,退回岸上,找块好石头搭上的情景 噢,搭石上有新意.搭石上有美,搭石上有情。由于搭石的特殊渡水方式,长期造就和展示了山里人勤劳、热心公益、互助礼让的美德。这样,我便在1980年2月写了短文搭石。 我写搭石,没有任何前人文字可以借鉴,可以说是半生体验、一日写成,是生活的赐予。古代的文人们,写小桥流水,写古道、渡口,没人搭石。我的文章发表后,在湖北诗人管用和的诗里读到一首同一题材的踏石,我想,也许叫踏石更准确。后来查汉语大辞典,果然有踏石这词条: 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举例用的是孙犁自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雁北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蹬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大师的命名.当是无可置疑的。搭石是特定自然环境里的产物.只有在三四尺深以内的小溪、小河里摆搭石,在大江大河里则无能为力。3.让学生联系生活,动笔写出生活中的美。主动让座,文明之美照顾父母,孝顺之美家庭和睦,和谐之美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