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43804 上传时间:2023-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教育探析 九江市庐山区莲花中心小学-刘玲凤 1引言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德育位居首位,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尤为重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思想构建和行为方向,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体育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有其独特的作用的地位,因其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的特殊性,对小学生思想教育有着独有的优势和条件。但目前我国小学体育课程存在很多的问题,在体育课程中实施思想教育更是不被重视,值得我们深思。2小学生的特点 目前我国小学生年龄主要在6至11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具有其特定的行为和思想特点,我们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并

2、加以利用,教育才能更有针对性。2.1活泼好动,思想不集中 小学生正值成长期,会表现出越来越活泼好动,爱哭爱闹,喜怒形于色,对同一样事物注意力不会停留太长时间,而且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上课时易走神而关注课堂外的事性。就这个特点,体育课应该成为小学生最喜爱最期待的课程。2.2好新好学,可塑性很强 随着触觉能力逐渐敏锐,小学生喜欢东看看西摸摸,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对未知的东西总喜欢刨根问底,学习能力很强,但对学习的东西兴趣很短,特别是遇上学习困难时很容易退却,产生畏难情绪,然后又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新的学习点。这个特点的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需要科学、正确的引导。2.3模仿力强,辨别能力差 有关研究表

3、明,在出生4小时内,婴儿就已经具有模仿能力了,人类的模仿行为甚至贯穿一生,从言行到思想,无不存在模仿现象。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模仿欲望,老师、家长、同学、伙伴等等都是他们的模仿对像,小学生的这种模仿现象是他们认知能力提升的表现,会意识到所模仿的带有一定的意义,但同时,小学生的辩别能力很差,不会鉴别和扬弃,不会主动地甄别和选择好与坏。因此,家长和老师的言行举止对其有着很大的影响。3小学体育课的思想教育现状和问题3.1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理念太落后 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运动负荷、知识、技能和情感四个领域,情感领域和思想教育息息相关,但我们的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教学过程中对此关注度很少,

4、甚至从来没有,只为完成任务而教。教师不主动去引导学生学习兴趣,课堂常规混乱,“放羊式”教学非常普遍,对学生的情绪、思想不闻不问。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模式下对小学体育课程不重视而导致的。师生之间的信任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小学生天性好动,体育课是他们最喜爱的一门课程,也是最容易拉近老师与学生和学生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课程,充分利用体育课能够更好地实现小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教育理念的落后让小学体育名存实亡。3.2教师责任心不够,教学手段太单一小学体育教学“放羊”的现象非常严重,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是小学体育现状最真实的写照,充分反映了小学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连知

5、识、技能都是“糊弄”,更别提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填鸭式”,手段太单一,枯燥、乏味。如此单一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缺乏兴趣,对体育老师避而远之。兴趣是学习的源头,只有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了,学生才会对老师感兴趣,只有学生愿意和老师走得更近,老师才有机会有可能更好地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4小学体育课实施思想教育的对策4.1强调课堂常规,夯实思想教育基础课堂常规是保证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通过一些暗示性语言和行为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课堂常规,能更好地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如集合队伍,小学生控制能力差,用常规的手段很难快速地集合队伍,但通过一些语言暗示或行为限制

6、等手段可以提高集合速度。比如编顺口溜、向解放军学习、十秒钟概念等。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养成良好时间观念、纪律观念、和集体意识,逐渐让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提高其对自身的控制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2树立教师形象,做好思想教育表率俗语说“有样学样”,家长和教师是小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身教胜于言传”。教师健康朝气形象、热情自信的气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成长,当教师成为学生的“偶像”和榜样时,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学生的言行规范。教师整洁端庄的形象影响学生对仪表美的概念;教师朝气蓬勃、热情自信的气质引导学生健康的心理成长;教师礼貌尊重、幽默风趣的感染力促使学生养生良好的言

7、行习惯。小学生优秀的模仿能力对教师的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要给学生做好表率首先得从自我做起,每个体育教师都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素养。4.3活用教学手段,引导思想道德观念体育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小学生身体素质,学会体育技能,还能培养其果断勇敢、坚强忍耐、热爱集体、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等优良的品格。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最大化地实现最终的教学目的。小学体育教学手段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各方面特点,如可使用游戏式教学法、情境式教学法等配合常规教学方法进行。游戏主要以集体参与为主,可引导其热爱集体的概念,培养其团结互助的精神;游戏的竞争性可激发学生的

8、积极性,塑造勇敢、果断、坚强、自信的性格;游戏的规则性可以煅炼其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对错分辩的认知度。情境式教学可以设立特定的教学情景,如“通过敌人封锁线”、“炸碉堡”、“在长征路上”等等,不但可以强化爱国主义思想,还能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灵活地运动用教学手段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技能,通过各种隐含的语言和行为还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用不同的方法去反复灌输、经常性教育,如此方能达到最终的教育预期。4.4提高教师责任,把握思想教育时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思想教育应该是无时无刻的、经常性的、反复性的,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随时随地发现机会、创造机会去实施思想教育。体育课因其教学环

9、境、教学组织的特殊性,教学和学生比在教室更近距离地接触,在开放式的环境下教学过程和教学组织变化性大,复杂程度高,在这种变化性和复杂性中教育的时机更随机。因此,教师的责任心尤为重要,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即使教育的时机摆在面前他也发现不了或发现了而不主动去把握。我们作用一线的教育者必须正视自己的责任心,提高把握思想教育时机的能力。5结语小学生对行为的感知能力比语言的感知能力更强,体育课程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同时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主动性差,对错误的反复性强,这要求我们体育教师用细心、耐心、爱心、创造心和责任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参考文献:1张勇,张锐.对体育教学中体育精神培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2余潮清.关于德育渗透若干问题的思考J.嘉应大学学报,1996,33杨邵豫.体育教学在学生德育培养中的价值以及渗透途径的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54陈立国.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德育的探索J.体育文化导刊,200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