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2042831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数学练习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数学(下) 练习 (11) 姓名 1在中,,,若以点为圆心,以长为半径的圆与斜边相切,那么的长等于( ) (A)4cm; (B);(C); (D)2cm2如图,已知点A(4,0),O为坐标原点,P是线段OA上任意一点(不含端点O,A),过P、O两点的二次函数y1和过P、A两点的二次函数y2的图象开口均向下,它们的顶点分别为B、C,射线OB与射线AC相交于点D当ODA是等边三角形时,这两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值之和等于( )A B C DBCDMNA3直线AB与O相切于B点,C是O与OA的交点,点D是O上的动点(D与B,C不重合),若A=40,则BDC的度数是_4在矩形中,把矩形沿直线翻折,点落

2、在边上的点处,若,那么的长等于 5.已知点位于第二象限,并且,、为整数,若以为圆心,为半径画圆,则可以画出 个半径不同的圆来。6如图,数轴上,点A的初始位置表示的数为1,现点A做如下移动:第1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第2次从点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第3次从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按照这种移动方式进行下去,点表示的数是 ,如果点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的最小值是 7甲、乙两人在一条长400米的直线跑道上同起点、同终点、同方向匀速跑步,先到终点的人原地休息已知甲先出发3秒,在跑步过程中,甲、乙两人的距离y(米)与乙出发的时间t(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乙

3、的速度是4米/秒 B. 离开起点后,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时,距离起点12米 C. 甲从起点到终点共用时83秒 D. 乙到达终点时,甲、乙两人相距68米8某中学九年级数学活动小组进行了测试汽车速度的实验,如图,先在笔直的公路l旁选取一点A,在公路l上确定点B、C,使得ACl,BAC=60,再在AC上确定点D,使得BDC=75,测得AD=40米,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是50千米/时,若测得某校车从B到C匀速行驶用时10秒,问这辆车在本路段是否超速?请说明理由(参考数据:=1.41,=1.73)ABCDOE9.如图,已知AB是O的直径,直线CD与O相切于点C,ADCD于点D.(1) 求证: AC平分D

4、AB;(2) 若点为的中点, ,AC=8,求AB和AE的长.10.将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度,并使各边长变为原来的n倍,得ABC,即如图,我们将这种变换记为,n(1)如图,对ABC作变换50,得ABC,则SABC:SABC= ;直线BC与直线BC所夹的锐角为 度;(2)如图,ABC中,BAC=30,ACB=90,对ABC 作变换,n得ABC,使点B、C、C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矩形,求和n的值;(3)如图,ABC中,AB=AC,BAC=36,BC=l,对ABC作变换,n得ABC,使点B、C、B在同一直线上,且四边形ABBC为平行四边形,求和n的值11.如图,在ABC中,ABAC

5、10 cm,BC16 cm,DE4 cm.动线段DE(端点D从点B开始)沿BC边以1 cm的速度向点C运动,当端点E到达点C时运动停止过点E作EFAC交AB于点F(当点E与点C重合时,EF与CA重合),连接DF,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t0)(1) 直接写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BE、EF的长;(2) 在这个运动过程中,DEF能否为等腰三角形?若能,请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3) 设M、N分别是DF、EF的中点,求整个运动过程中,MN所扫过的面积12.如图,经过原点的抛物线y=-x2+2mx(m0)与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过点P(1,m)作直线PMx轴于点M,交抛物线于点B。记点B关于抛物线对称轴的对称点为C(B、C不重合)。连结CB,CP。(1)当m=3时,求点A的坐标及BC的长; (2)当m1时,连结CA,问m为何值时CACP?(3)过点P作PEPC且PE=PC,问是否存在m,使得点E落在坐标轴上?若存在,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 的值,并定出相对应的点E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