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疏散管理规定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12041742 上传时间:2023-11-0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应急疏散管理规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疏散管理规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急疏散管理规定1、范围 为了规范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应急疏散的管理,保证应急疏散与紧急集合在应急体系中发 挥重要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或危害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特制定本规定。本规定规定了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紧急集合点的设置、使用、维护、检查及与应急疏散相 关的主要内容。紧急集合点是为人员应急疏散后重新集合预定的第一地点。应急疏散通道是为人员安全并尽快 撤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预定的行走路线。2、职责2.1 质量安全部负责制定湘衡输气管道应急体系中与应急疏散相关的管理标准,对各部门与应急 疏散相关的管理进行指导、监督。2.2 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公司办公楼紧急集合点的建立和管理;负责办公楼应急疏

2、散管理。2.3 各部室2.3.1 负责组织所属各部门建立紧急集合点。2.3.2 负责对所属各部门的应急疏散的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2.4 现场单位2.4.1 负责按照要求建立本单位的固定紧急集合点。2.4.2 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建立临时紧急集合点。2.4.3 负责将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纳入到本单位的应急体系中,按照本规定管理紧急集合点、 应急疏散通道,并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2.4.4 负责在应急状态下使用紧急集合点。2.4.5 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相关程序的演练。2.5 现场单位的安全员2.5.1 负责落实建立本单位的紧急集合点。2.5.2 负责落实标识和检查应急疏散通道。2.5.3

3、负责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应急疏散的管理办法和相关程序。2.5.4 负责每周检查一次紧急集合点、应急疏散通道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立即组织整改。2.5.5 负责在应急抢险现场按照设置原则选定临时紧急集合点位置,并向现场指挥请示,并将经现 场指挥确认的紧急集合点通知到现场所有人员。2.5.6 负责组织各现场单位对应急疏散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2.6 员工按照本规定和本单位应急体系要求使用、维护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疏散通道,执行相关的 应急程序。3、内容3.1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必须立即进行应急疏散和使用紧急集合点:3.1.1 紧急集合点单位所在场所发生事故或险情。3.1.2 单位所辖范围内发生事故或险情,

4、需要紧急集合的。3.1.3 抢险现场发生必须撤离在场全体人员的事故或险情。3.1.4 发生其他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必须立即向所在场所人员发出警报,并必须立即撤离全体人 员的情况。3.2 紧急集合点的设置原则与要求3.2.1 以下单位必须建立固定紧急集合点:(1) 公司办公楼;(2) 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单位;(3) 阀室等无人值守单位;(4) 其他具有潜在重大危险因素的场所。3.2.2 事故抢险现场必须设置临时紧急集合点。3.2.3 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空旷,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同时便于人员能迅速集中和撤离的地方。3.2.4 固定紧急集合点的设置要求:(1) 必须在生产区之外,便于人员集合并继续疏

5、散,宜在以下地点:在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通往 外部的路侧、较大的平地;(2) 紧急集合点必须安全,不得靠近排污池、放空区;(3) 在潜在事故发生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方向;(4) 人员紧急集合后不应阻碍交通;(5) 紧急集合点标志牌安装在墙上,高度为距离地面1.5m-2.2m,正对着紧急集合点,保证能清 楚地识别;(6) 输气站场等有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站门内靠近大门处通往外部道路的路侧,同 时设置风向标;(7) 阀室等无人值守站场的紧急集合点一般设在路边,标志牌安装在路边醒目处;(8) 非危险场所的办公楼的紧急集合点应设在建筑物外,通往出口的道路处;(9) 24 小时值班的场点,在值班室

6、应放置报警器;3.2.5 事故抢险现场临时紧急集合点的设置要求:(1) 必须在生产区之外,便于人员集合并继续疏散,宜在以下地点:在远离潜在事故发生地通往 外部的路侧、较大的平地;紧急集合点必须安全,在抢险作业点的上风方向或在潜在事故发 生地常年主导风向上风方向;(2) 人员紧急集合后不应阻碍交通;(3) 事故抢险状态下,在选定的紧急集合点处,要求明确标识;(4) 事故抢险现场的临时紧急集合点应设在远离事故发生点220米之外的疏散通道的附近。3.2.6 固定紧急集合点标识牌要求:附后3.2.7 临时紧急集合点标识牌要求:附后3.3 紧急集合点与应急疏散通道管理要求3.3.1 除非要更换设备或紧急

7、事故发生后的急救,任何人任何时间都不得动用紧急集合点和应急用 品的任何东西。要随时保持应急物资完好、标识清晰。3.3.2 要随时保持应急疏散通道畅通、应急疏散指示标识清晰。不得擅自给紧急出口、消防逃生门 上锁,不得在通道内堆放杂物阻塞应急疏散通道、消防通道。保证防火门、消防栓、通风设 施等应急设施的完好。3.3.3 紧急集合点的位置和应急疏散通道应在应急疏散图、平面示意图、消防力量分布图等与应急 相关的指示图上明显标注。3.3.4 危险生产场所必须不少于两个紧急出口,并做好标识。3.3.5 在进站管理程序中要向外来人员指示应急疏散通道和紧急集合点。3.3.6 所有紧急出口的门必须朝外开启。3.

8、3.7 在超过 10 人的会议或聚会之前,主持会议(聚会)的人员必须在会前向与会者指示应急疏散 通道和紧急集合点。3.4 应急疏散程序:3.4.1 确认与报警:(1)第一个发现险情或接到事故信息的人,应采取以下程序: 立即向本单位的值班人员(干部)汇报,包括:位置、险情类型、受影响范围、发现时间 等; 协助值班人员(干部)确认险情和事故信息; 如果险情已确认,但不能及时通知到值班人员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发出紧急疏散警报,并 向赶到紧急集合点的现场指挥报告险情点情况。(2)值班人员(干部)接到险情和事故信息报告后,根据信息来源和程度,组织确认和报警: 要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和本单位应急指挥; 外部事故

9、信息要进行确认; 将确认的情况立即上报公司领导和本单位应急指挥; 根据险情和事故的程度,按照本单位应急指挥的命令,启动相应等级的预案,发出紧急疏 散警报。(3)听见紧急疏散警报,全体人员立即应急疏散和紧急集合。3.4.2 集合:到达紧急集合点的所有人员立即按照预定分组集合,保持安静。3.4.3 清点:以最快的速度清点应到的所有人员,完毕向现场指挥汇报应到人数,实到人数,缺席人员名单。3.4.4 通报:现场指挥马上向大家简明扼要的说明事故地点和性质,并宣布启动相应级别的事故预 案。3.4.5 搜救:组织联系和搜救缺席人员。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采用有利于保护伤者的方式将其送到 紧急集合点,交给救护人

10、员处理。搜救结果及时向现场指挥报告。3.4.6 抢险:对事故现场进行扑救或立即按照相应预案准备并赶赴现场。3.4.7 救护: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或立即按照相应预案准备并赶赴现场。3.4.8 总结:对应急行动进行总结。3.5 应急疏散的措施3.5.1 根据出现险情的情况,疏散前,危险场所值班岗位人员应考虑以下措施:(1)向公司领导及直接上级汇报站内现状以及准备采取的应急措施;(2)隔离险情发生地的能源:电、气、燃料等;(3)关闭相关的动力设备;(4)为控制险情或减轻事故程度的放空;(5)站关断。3.5.2 应急疏散时若条件允许应关闭办公场所内可能造成危险的电源、气源和门窗等,这将大大有 利于隔离火

11、源和降低并发电气火灾的可能性。3.5.3 按照预案职责,将相应的应急物资、个人防护用品带到紧急集合点。3.5.4 火场的疏散顺序,应以先着火层,先以上层、再下层的顺序进行,以安全疏散到紧急集合点 为主要目标。优先安排受火势威胁最严重及最危险区域内的人员疏散。3.5.5 在人员较多、火势发展比较缓慢、疏散条件差时,应首先通知最不利区域内和出口附近的人 员,将他们先疏散出去,然后视情况公开通报,告诉其他人员疏散。3.5.6 在疏散通道的拐弯、叉道等容易走错方向的地方,应设立“哨位”指示方向。3.5.7 要制止未受过训练和未配备防护用品的脱险者重返现场。3.5.8 几种疏导方法:(1)口头疏散引导:

12、疏导人员应指明各种疏导通道,同时用镇定的语气呼喊,使大家能够积极配 合,按照制定路线和方式有条不紊地疏散。(2)强行疏导疏散:由于险情过大或人群惊慌造成疏导受阻,应在专业抢险、消防人员的帮助、 掩护下,强制疏导。3.5.9 电梯管理人员应在应急状态下关闭电梯。3.6 应急疏散培训与演练3.6.1 应急疏散预案是各单位事故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3.6.2 各现场单位负责组织应急疏散的有关知识的培训,使可能受到影响的员工和相关方均具备相 应的应急反应能力。3.6.1 综合办公室每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公司办公楼的应急疏散培训和演练。3.6.1 各现场单位每半年应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的培训和演练。3.6.1

13、 综合办公室和现场单位应根据本规定和应急预案制定演练计划,应急疏散演练可以与其他应 急反应演练结合。3.6.1 演练要留有记录,对组织机构、应急程序、人员能力、应急资源、疏散通道和紧急集合点等 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应急疏散预案。3.7 选择疏散路线的指南3.7.1 事先确定的第一应急疏散通道:通过安全出口,到达紧急集合点最短距离的路线。一般在房 门后的应急疏散指示图、应急反应计划书指示图、消防力量分布图等应急资料上有明确标注。3.7.2 一般场所都有多条逃生通道,避免挤向人流密度最大的疏散通道。3.7.3 不要试图走电梯。3.7.4 不可滞留于走廊、普通楼梯间等烟火极易波及又没有

14、应急设施的地方。3.7.5 电动门没有在开启状态,则立即选择旁门,没有专门学习,不要试图去开启。3.7.6 紧急情况下,玻璃门、窗户可以用硬物投掷打破作为逃生通道。3.7.7 如果明显是地震,而且非常剧烈,不宜立即撤出时,应先进卫生间,或躲在桌子底下,移动 至墙角。3.7.8 注意观察安全疏散指示标识,按其指引的方向稳妥行进。尤其在烟气弥漫能见度极差的环境 中逃生时,应低姿细心搜寻安全疏散指示标识和安全出口的标识,切勿只顾低头乱跑或盲目 随从别人。3.7.9 身处高楼遇火灾,室外通道危险或逃生通道堵塞,应返回室内,关闭靠近火场的房门、窗户 打开不直接面对火场的窗户,不断向楼下发出求救信号或用可

15、能的通信手段告知外界,直至 被营救。3.8 应急与疏散指南3.8.1 第一个到达紧急集合点的人员应尽快发出紧急疏散的警报。3.8.2 听到信号后,反应要快。3.8.3 恐慌、混乱的行为易发生危险。3.8.4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从窗户上跳下。3.8.5 疏散应有秩序地沿疏散路线进行,一般有应急疏散灯指示。在疏散通道狭窄的情况下,如通 过楼梯等处时勿奔跑,应手扶扶手以防跌倒。3.8.6 平时多留心安全通道、撤离路线、灭火器的位置、从办公室(卧室)到室外的门的个数,对 于黑夜逃生会很有用处。3.8.7 必须穿过烟雾逃生时,应尽量用侵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逃向远 离烟火的安全出口。3.8.8 日常保管可燃气体检测仪、应急作业包和急救药箱的人员,应尽可能将其带出。3.8.9 飘扬的旗帜和烟尘也是判断风向最好的标识。3.8.10 到达紧急集合点,一切行动听指挥。3.8.11 所有行动必须注意保证自己免遭伤害。尤其不要试图参与未经培训而且没有相应的保护装备 的应急作业。3.8.12 如果确认是火灾,还应注意以下方面:(1) 呼救,尽快触发火灾报警装置之后再灭火。(2) 如果可能,立即隔离附近所有燃料源或受威胁的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