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40376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3年10月,通过邀标资格审定,湖南省湘潭市和平小学从省内1万多所中小学中脱颖而出,成功承办了“国培计划(2013)”-湖南省中小学骨干班主任短期集中培训项目。培训对象为省内长沙、娄底、邵阳、株洲、湘潭五个地州市的34名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时间为10天,项目完成时间为2013年11月8日至11月17日。在培训中,我们采用了“双导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双线并行”培训模式,达到了“低耗高效”的目的,并且重点就“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全过程双导师制”建立的背景 湖南省从2012年启动了将国培项目放在一线学校的试点,这是一种创造性

2、的有益探索,改变了教师培训高高在上的“象牙塔”局面。在培训前期的学员需求调研中,我们发现90%的学员提到了培训要接“地气”,希望有更多的一线专家、教师进入导师团队。于是我们采用“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将“天线”与“地气”有效连接起来。在培训方式上,更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专题学习与反思体验相结合。任务驱动式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经常出现在课堂上,让学员在双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分享”,主动建构,总结反思,学用结合。这一培训模式真正实现了参培学员从教育理论到教学行为的转变,并有利于他们今后创造性开展工作。 二、“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内涵 导师配置 所谓“双导师”就是指专业导师(校外导师)和

3、班组导师(校内导师)。校外导师一般由高校或外校的具有相关专业水平、丰富实际工作阅历和经验的导师担任,我们称为专业导师。校内导师就是指从学校优秀教师中聘请的班组导师。这样,学校就精心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家、教授和一线优秀班主任加盟的培训团队。事实证明,这样的专家团队既有效保证了培训内容的学术水准,又贴近了小学班主任工作实践,成功地实施了课程方案,受到了学员的欢迎。 专业导师指导学生一般不超过5人,为减少对专业导师工作的影响,专业导师一般以集体指导为主。班组导师所带学员一般不超过3人,以个别指导为主,指导时间与方式由导师和学员协商约定。班组导师与专业导师之间具有相对固定的对应关系,班组

4、导师在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时,还要承担学员与专业导师联系的工作。专业导师与班组导师分工协作,共同指导、培训学员,这一做法贯穿培训的全过程,而不仅仅是培训学员进入集中培训阶段才由基地学校配备指导教师。 导师职责 “全过程双导师制”要求导师训前沟通,训中陪伴,训后跟踪指导。专业导师主要是通过“专题讲座”“参与式研讨”等培训形式更新参培学员班主任工作理念,提高班主任师德修养,提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能力,帮助参培班主任由经验操作型向教育专家型转变。班组导师则分别与23名学员结成对子,全程跟踪指导学员学习、实践,为学员提供最真实、生动的观摩、学习、实践现场。学员可以随时深入导师所在班级跟班学习,学习真实、完

5、整的班级管理经验。班组导师也参与课程学习,与学员教学相长。 三、“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的实施及意义 国培项目长期由高校承担,而高校培训一般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轻实践技能的训练,实践课程得不到很好的落实。而中小学承担国培具有高校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是整个校园为国培校园;二是每位教师为国培教师;三是所有课堂为国培课堂。国培由中小学承办,可以在整合高校和培训机构优势师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基地学校优势,构建全方位开放,互为人师,教学相长的培训方式。而“全过程双导师制”就是这样一种培训模式。下面我从三个阶段来阐述它的实施及意义。 训前沟通 在研修前期,我们的国培学员就已经和我们的专业导师和班组导师建

6、立了联系。如:我们依据学员需求调查表认真设计了学生喜欢的课程,课程主题均来自于学员急需解决的问题,贴近学员的生活,满足了学员专业发展的需求,学员根据在班级群共享中的“项目实施方案”可找到专业导师所开设的课程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这样以便授课的专家、教授在讲课前就能根据学员的需求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而不是等到上课前匆匆忙忙才见到教学互动卡。我们要求所有的班组导师研修前期也要进入群共享,指导学员撰写德育论文、“我”的教育故事等,并且相互交流班级管理工作经验。学员们说:“我们喜欢这种接地气的培训。”“全过程双导师制”的这种训前沟通努力缩短了学员的培训适应期,使他们在培训前就对今后培训的工作环境和内容

7、早熟悉、早了解、早准备、早进入状态,从而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也为国培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训中陪伴 “全过程双导师制”培训模式要求学员根据培训目标和内容及时深入学校进行实地观摩、学习和实践等活动,并在导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在校期间的班主任工作状况和未来从事班主任工作的能力状况进行动态的考量,发现不足,及时整改,同时,以此检验在培训中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班队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和面对具体问题时的实际运用情况;以此及时反馈我们的培训实施方案和方案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缺漏,其核心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改,边改边悟,边悟边长。培训期间,专业导师与学员除了训前的沟通,还进行了课前的

8、交流。专业导师就学员课前提出的一些具有代表性和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这种交流方式很受学员欢迎,也进一步提高了培训课程的针对性。我们还要求所有授课专家开放课堂,增加“案例辨析”等交流互动环节,为参培教师提供参与、辩论的机会,充分提供学员发表见解的时空与平台,以辩促研,产生了强大的学习“引力场”。学员们思维活跃,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开放式的课堂激发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培训效率。 本次培训,我们每天都为学员安排了观摩、实践活动。12位班组导师挂牌上岗,上班队活动课、主题班会课、班级文化展示课共17节,这些活动课真实、新颖,质量高,极具示范性。通过观摩,学员能够具体感知相关活动课的操作方法

9、,真实感受到一线优秀班主任的人格魅力,领略一线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艺术与风采,从而激发他们专业发展的热情,并习得有益的策略与方法。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还有一个最大的培训亮点就是我们设置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课程是由我们的专业导师与班组导师共同建构的。所有班组导师和学员一同学习专业导师开设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然后班组导师分组全程指导学员进行团辅课设计,第二天,专业导师和班组导师同时观摩学员上课,课后,又组织学员对课进行再反思、再重建。这样,学员在双导师的帮助下专业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导师训中高质量的陪伴既体现了培训的人性化,又保障了培训的实效性。 训后跟踪指导 此次培训,我们要求所有专家都

10、在授课时将自己的邮箱或电话号码留给了学员,方便学员训后请教。培训结束后,我们的导师仍然经常和学员联系,长期指导参训学员,给学员带来了良好的后续跟踪服务。学校构建了国培网络平台进行后续培训,如:组织学员在网络平台上互动交流,在线指导学员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新问题,上传新的学习资料,研讨和点评学员班主任工作案例等。训后跟踪指导有效实现了培训的延续性。 双导师全过程的引领、大量任务驱动及参与式的学习,让此次培训内容和方式更直接、更朴素、更真实,更贴近学员的工作实际,让学员们学到了很多具体可操作的班级管理的“他山之石”。学员对此次培训的满意率达100%,其中“非常满意”达90%以上。一位学员在结业典礼中说道:“可亲可敬的导师们让我在培训中如同在家一样心情舒畅,充分感受到了心灵的放松!” 另一位学员在研修总结里写道:“此次国培带给了我思想上的洗礼,心灵上的震撼,收获了很多操作性强的班级管理方法,增强了我对班主任工作的兴趣和信心。”“全过程双导师制”加大了培训指导力度,强化了实践性培训环节,丰富了实践培训的内容、方式和途径,增强了培训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提升了培训效果,是一种值得深入探索和推广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