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案—哲学-9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2039706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学案—哲学-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三学案—哲学-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三学案—哲学-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三学案—哲学-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学案—哲学-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学案—哲学-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4 - 海南省洋浦中学学案 课时: 2 授课日期: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课题】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纲要求】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学目标】1说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 2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3一分为二的观点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5把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6要善于抓住重点7要着重把握主流【复习重点】矛盾的本质和基本属性、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

2、【复习难点】矛盾的基本属性、抓重点和分清主流【内容分析整合】围绕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展开复习【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复习自测 讲解【学情分析】本届高三文科学生基础薄弱,复习要侧重基础知识的夯实,适当进行拓展【教具使用】多媒体 学案【教学过程】一、快速前测1矛盾规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失败是成功之母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刻舟求剑居安思危A B C D2矛盾同一性所要求的统一体的稳定状态,是事物发展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矛盾同一性的是()A量体裁衣 B因材施教 C积劳成疾 D居安思危3下列选项中,体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哲理的是()择其善者而

3、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失败是成功之母A B C D4“自己是对方的对方”,与这句话包含相同哲理的是()A最好的苹果酒常带着木桶的味道,太阳里也会看到黑点B拥抱真是一个奇怪的东西,明明靠得那么近,却远得看不见彼此的脸C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5猫和老鼠有着天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会“假眠”;老鼠昼伏夜出,猫夜间仍可看见东西由此可见,矛盾双方()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绝对的、不变的C就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 D相对应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6左传中说:“

4、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意思是,有些遭劫难的国家,政权巩固,疆土拓展;有些未遭劫难的国家却政权不守,疆土丢失。这蕴涵的辩证法道理是()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具有同一性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A B C D7“多难兴邦”贵在“兴”。“多难兴邦”就要自强不息。这是因为()A矛盾双方的对立是有条件的 B矛盾双方的同一是无条件的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D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的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阅读这首诗,回答89题。8这首诗蕴涵的哲学道理是()A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要善于抓住重点

5、C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D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9下列说法与上述诗句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是()A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牵牛要牵牛鼻子C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二、经典讲解1说明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固有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即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矛盾的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含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

6、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不同的矛盾决定了事物的不同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3一分为二的观点世界观(原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原则):既要勇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又要善于全面地分析和解决矛盾。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世界观(原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7、。方法论(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5把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结合世界观(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联结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原则):要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抓典型、理论联系实际)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6要善于抓住重点世界观(原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是辩证统一的,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原则):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

8、重点论相统一。7要着重把握主流世界观(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方法论(原则):看问题既要着重把握主流,又不能忽视支流。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三、效果后测1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幅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了安静的内涵,因为他懂得()世界是充满矛盾的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差别和对立以同一为前提A B C D2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9、数学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这表明()A事物内部都存在矛盾 B矛盾双方各有其共同之处C矛盾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特点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3名家主要代表人物公孙龙以诡辩而闻名。据说,他有一次骑马过关,关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说着就连马一起过去了。“白马非马”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系B否认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C否认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D夸大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4有一次楚王上山打猎,进入猎区后,他发现一只鹿,正要放箭,忽然,又见右边树林里奔出四只大象。他急转箭头,却又见

10、一只白天鹅从头上飞过。此刻,楚王眼花缭乱,不知射什么好。待定下神来,猎物早已逃得精光。这个故事告诫人们()A办事情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B在认识事物时要分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C做工作要有发展的眼光,防止把事情静止化D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注重统筹兼顾5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C不同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6马云说:“看见10只兔子,你到底抓哪一只?有些人一会儿抓这只

11、兔子,一会儿抓那只兔子,最后可能一只也抓不住。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我只能抓一只兔子,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这一论述蕴涵的哲理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B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C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D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鲜者,取其鲜;香者,取其香;带刺者,更宜贵其鲜而香。”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A只有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想获得正确的意识,必须做到客观与主观相符合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D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

12、的主要方面决定的8著名作家姚雪垠有句名言:“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句话主要体现了()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D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9生活中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可我们生病时还要吃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这给我们的启示是()A“是药三分毒”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了实事求是原则B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C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要以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基础D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存在绝对真理10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时表

13、示,沿海地区出现的严重缺工现象,可能是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的。第一是我们整个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生产状况明显改善,订单增多,因此需要更多的用工。第二是企业用工和待业人员找工常常在专业上不相吻合,有些企业需要高水平的技工,但这是目前我们普遍所缺乏的。第三是这些年来,工人自身维护自己的利益也更加自觉了,他们即使是普通工种,也在为最低工资而在挑选。他认为这种现象在一定意义上表现出我们经济企稳向好的态势,但是从总体上并没有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1)运用矛盾观点,谈谈温总理上述意见的合理性。(2)结合温总理上述意见,为破解当前沿海地区“用工荒”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复习答案】快速前测 1-9DDCDDC

14、CBB 效果后侧 1-9 ADAAABDBB10.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经济发展与企业用工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既存在两者相互依赖的同一性,又存在相互分离的斗争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温总理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就业问题,作出具体分析,抓住了我国当前“用工荒”的特殊性,有利于正确解决这一严峻问题。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温总理在看到存在“用工荒”时,更看到并没有从总体上改变就业形势严峻的状况。这是在认识矛盾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看到了矛盾的次要方面。(2)企业要依据市场变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同时要协调好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证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