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39347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2009-12-01的日记2009-12-01 15:06饲料原料采购与配方工作结合实现最低生产成本河北民旺饲料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赵晓庆谈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一点,那就是饲料企业的成本意识已经完成了由追求个体成本最低到追求总体成本最低的转变。企业总生产成本最低,企业的利润最大。都知道饲料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饲料原料的竞争,也是原料资源的竞争和资源管理的竞争。作为饲料企业原料资源搜集与管理的采购工作,决定了饲料企业的原料资源利用的好与坏,最终影响企业的总生产成本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工程成败得失,至关重要。我总结了一下,实际上采购

2、的工作目标有三点,采购部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围绕这三点开展的。是哪三点呢?一、必要的原料;二性价比高的原料、;三、原料的供应量充足,不过剩。先拿第一点说,什么是必要的原料?解释一下,必要的原料,就是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可或缺的原料。换句话讲,就是能符合企业生产成本最低要求的,并且,能在计划内用完的原料。这一点也是采购工作的难点,如何确定买什么种类的原料,这让不少采购上愁。现在的原料品种很多,究竟哪类原料是必须的,是不可少的?确定起来很费劲,有很多老板采购起来感觉这个好那个也好,结果买来一大堆,可是能用的上的却没有几个。用不到的原料在库房里,就是一种费用,也会影响成本最小工程。第二点,采购性价比高的原料

3、。以什么价格采购什么标准的原料?也是采购的重要问题。以较低价格采购的较高标准、高质量的原料,就是高性价比的原料。一般原料价格与质量的平衡点是很不好把握的,这也是采购的难点。这个难点正是采购工作的追求境界。可是,现在很多企业采购方式处于不科学的状态,只是捡最高标准的原料使劲讨价还价,要么就捡便宜的要,要么捡中间价格的不好不坏的要。没有辨别什么质量标准、什么价位的原料适合自己。很盲目。那怎么能找到性价比高的原料呢?第三点,保证原料的供应,当然,也不要过剩。好的、性价比较高的原料,企业的配方师比较喜欢,往往用量也比较大,容易产生断货现象。很多企业在好原料断档的情况下,慌忙调整配方,这样对产品的质量稳

4、定性产生破坏作用,会引起客户的投诉,甚至丢失客户。而对于性价比不高的原料,或着需要限量使用的原料,一般是非常规的原料,需要根据科学的计算合理的应用到产品中去,减少库存和周转时间,以减少库存费用。但是,事实往往不尽人意,经常会出现部分原料不足或过剩,需要我们来解决。下面来说配方设计工作。配方工作的本身是调整产品营养素的比例关系,以保证动物有高的、稳定的生产性能。配方工作围绕的重点工作对象是原料采购,其次才是生产。配方要围绕原料做文章,将有限的原料资源运用到无限的市场要求当中去,创造动物好的生产性能,这是根本。配方要结合采购,服务采购,指导采购,保证采购的目标方向正确。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证企业的总

5、生产成本最低。随着饲料配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配方与采购结合正被多数先进企业采用。配方工作如何服务采购呢?说白了就是配方帮着采购制定区间采购计划,并对计划外的原料进行合理处置。采购部按照技术部提供的原料采购标准从市场上搜集原料质量和价格信息,进行初步筛选,将在原料标准允许范围内的原料纳入采购计划,结合配方对应原料的使用量,制定初步采购计划。接下来是技术部配方师进行必要原料确定,修正采购计划的采购原料种类(在市场上品种繁多的原料堆里找出必要的原料,是配方首要的工作,确定哪些能用哪些不必要用,经过配方技术结合采购部提供的原料市场信息经过配方优化筛选最终确定,避免库存有闲置的原料,原则是用什么原料采购

6、什么原料;对于库存的限制原料配方技术也可以做到合理设置使用方案,实现利润最大)。追求性价比高的原料是采购的目标,通过配方的渐变分析技术,对现有配方进行渐变分析,实现价格与价值的对比,可以确定采购原料的标准和价格。轻而易举解决采购的第二难题。对采购计划进行再次修正。原料的充足与过剩都是一种浪费,将过剩的原料合理的分摊到不同的配方当中去;将不足的原料进行合理的替换,这是配方技术服务指导采购的第三个要点。从而进一步修正采购计划,最终实现总的生产成本最低,企业利润最大。配方与采购的的结合实质上是在采购前指导采购,在采购后修正采购。有人用经典的一句话总结了采购与配方的关系:我用什么你买什么,你买什么我用

7、什么,目的只有一个,企业利润最大。饲料原料采购的实践与探索时间: 2007-11-07 16:50:16 | _一 中国饲料业的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饲料工业在世界范围内来看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我国人均饲料占有量(60公斤/人)低于全球平均水平(97公斤/人),差距的存在,反映我国饲料工业蕴藏的潜力。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是必然的,增长空间在世界范围内来说是巨大的。并且,中国饲料需求的增长是比较平稳的,其增长速度的变化宏观来看比较吻合经济的增长速度的变化。二 中国饲料的发展必然面临原材料短缺的问题1 人均耕地少的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表示:中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1的人口。耕地

8、因建设用地工业用地还有沙漠化而总量逐年减少,但中国的总人口预测到2032年才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2 种植业劳动效率低下的问题。和美国相比,美国玉米单产最高可达12.5吨/公顷,一般平均单产水平在9吨/公顷。(而中国目前的玉米平均单产5.57吨/公顷)。中国年产玉米约1.2亿吨,美国为中国的两倍以上。美国种植业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全美家庭农场数量已从1935年700万户的最高峰,下降到现今的200万户。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不足2,其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相当高。这其实是和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以及通讯的发展相适应的结果,也是种植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提高的结果。不过其基础是优越的耕地资源、发达的工业商业,而

9、其背后是强大的国家经济实力所支持的农业补贴制度。由于人均耕地资源的巨大差异,南北美可能是日后中国玉米的主要补充来源。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必然拉动饲料原材料需求的增长。以后中国粮油原料不足,主要依靠进口补充。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比如大豆,中国从1995年由大豆净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后,进口增幅很大,2001年进口1392万吨,2002年进口1400万吨,2003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4年进口超过2000万吨。2005年达到2500万吨。而此间国产豆产量增幅不大(年产1800万吨以下),这主要是油脂业、饲料业发展引起。到现在国产豆在油用豆中只占20。另外比如玉米,玉米在中国入关的首年(2002

10、年)恰逢美国气候恶劣造成失收,产量大跌,美国玉米价大涨,加上中国粮食储备策略由战备储备走向经济储备,2002年中国出口玉米1300万吨,2003年出口1600万吨(每吨由国家补贴约350元),2004年出口800万吨,2005年实际出口400万吨资源。中国玉米库存量已经大幅度降低。中国靠库存调节的幅度明显的逐年降低。目前中国玉米出口价格没有任何优势,国家也不大可能补贴出口。2006年是入世过渡期最后一年,现在到2010年,中国进口美国和南美玉米大体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们还要看到玉米的能源属性这样的世界性问题,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长期看涨,玉米酒精代替汽油的趋势带来需求的长期看涨。今年春节后的玉

11、米行情不是空穴来风,这体现了市场对玉米供需矛盾的客观判断。三 中国粮食进口的必然趋势会给国内粮油行情带来什么影响中国粮食进口量增加的过程其实也是世界粮食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过程。这种变化过程直接带来了国内外原材料价格的深度联动以及前所未有的市场风险。我们从今年的市场已经可以深刻体会到国内国际豆粕价格的高度关联性。进口大豆规模增长反映国内大豆需求消费量的扩增,同时也增加了国内大豆供应结构中转基因大豆的相对比重,缩减了国内大豆供应结构中非转基因大豆的相对比重,由此而导致了国内大豆市场供需关系及其价格波动更多地受制于国际大豆市场供需关系及其价格波动的作用和影响。同时也促使国际、国内大豆市场供需关系相互作

12、用,相互影响。而国际粮油行情的波动以及其复杂性可能是国内企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它体现出暴风骤雨式的风险。近几年油厂所承担的风险就是例证。2006年以前的玉米和豆粕价格在国内有不同的市场表现。一旦玉米的进口成为事实,我们将看到玉米的价格波动会与国际接轨。四 从供应链角度来看中国饲料行业的竞争问题竞争就是竞争对资源的拥有、占有、控制以及配置的能力。根本上来说饲料配方技术也是对资源的发现以及配置的能力。相对来说,地球的资源是守恒的,但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这种矛盾带来了永恒的残酷竞争。放在全球的格局中,我们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国际和国内已经控制了或者有能力控制“粮源”的大农业公司。而不是我们对门或隔壁

13、的饲料厂。竞争只是矛盾的一面,“竞合”关系才是全部。国内饲料大企业在国内比,在饲料行业内相比规模还可以,但如果放在国际比,放在产业链条上比规模就太小,美国嘉吉公司2005年饲料产量1680万吨,泰国正大2005年饲料产量1520万吨,比整个广东省产量都高。上游大豆加工企业的一个工厂产出的豆粕足够供应我们国内任何一家年产300万吨以上的大饲料集团。国内饲料企业如果在这场竞争中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才能在中国乃至国际饲料行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国内饲料企业面对的生存环境是:下游是分散的、小农经济暂时占主导地位的、缺乏资金与技术的中国养殖业;上游是越来越国际化的、规模化的、资金密集型的产业;我们的直

14、接或间接的竞争对手可能是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农业公司,是资金、人才、信息、管理、经营理念与经营手段都充分现代化与国际化的一个群体。这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当然,国内饲料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人才本土化,熟悉本地市场。国内企业唯有加快速度,站在全球化的层面上去思考竞争格局,思考经营管理理念,思考信息工作,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国内饲料行业原料采购历史上主要凭借经验,只看国内甚至本区域的行情,不看或不懂看全球行情,只注重供应渠道和关系的建立,不注重信息工作,不注重风险管理,将是国内饲料经营中最短的板块,今年鱼粉市场行情又一次证实了这个问题。我们饲料行业的原料采购人员必须是具有国际视野的工作团队。五 如何做好饲

15、料经营中的原料采购工作1 专业化,内部分工与合作规模大小是相对而言的,大固然有规模经济效益。但有条件的话都需要克服小而全的缺点。长期来看主要是专业化。专业化有两方面的意义专业部门和品种专业化。 “专以至长”。集中采购的实质其实是一个采购专业化的过程。过去采购是采购部门的事情,采购人员也主要通过关系的建立,经验的积累,渠道的拓展去完成任务,以前原料与国际联动不强,价格比较平稳,甚至市场也相对存在需求拉动,在竞争不太激烈时,是基本可以胜任的,各企业之间也不太容易拉开差距,但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而变得越来越复杂化。现在原料采购需要总经理以及配方师的深度参与,所有的决策都必须是以比较准确、全面、长期的行情判断为基础,然后去研究如何采购(包括进不进货?进多少货?产品定价策略;竞争对手的成本与定价策略;原料替代品的选择与变化等等)。就是说,采购人员应该站在公司经营和市场的角度来看待采购。2 信息工作要重视信息方面的工作,建立一个专门化的信息部门,培养信息方面的专门人才,要充分体现信息管理的量化、理性化的收集、处理与分析功能。信息工作从内部信息收集分析入手较为简单以及较具操作性,并且可以培养人才。仅仅准确判断原料价格走势的趋势、幅度、时点是绝对不够的,还要同时准确预计我们自己的原料使用量,这一点需要更多更及时地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