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2035745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 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法、 安全、 可靠、 经济、有效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 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 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的制度,应根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明确具体内容,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全员、 全面、全过程

2、的安全管理。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本单位工程部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各级领导、各项目管理处应明确特种设备 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予以落实。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锅炉(含换热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等 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一)特种设备的购置、 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 经部门审核并报公司领导批准后采购, 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 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特种设备安装前, 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 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

3、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 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安装完成后, 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 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 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 后30日内,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 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 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四)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 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 可追溯的技术文件。各

4、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当需调阅特 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 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 品质量合格证明、 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 特种设备 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 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 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 记录等。(五)特种设备使用制度1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

5、特种设备 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2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锅炉房、电梯机房等)应设置安全警示 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 记进入。凡进入危险场所其他人员 (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 检测人员 )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 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锅炉房实行 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 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3依据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

6、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 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 方可从事相 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 和违章操作现象。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 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 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 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培训应做出记 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 人员不得继

7、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 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 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考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 章制度。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节门 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 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 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 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

8、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 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 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 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 运行。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 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5.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 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 填写检修记

9、录, 并 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 的显著位置,并送交 XX 部门备案。6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 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 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 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未经定期 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 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 等级和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 录留存。7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 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

10、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 并做出记录。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 行检查(但每月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 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管理部门。8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 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使用部门向区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9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本单位制定了详尽的、可靠的、操作性强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应确保在

11、遇到突发事 件或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控制及疏导人员,防止引发事故。应急预案另行公布(具体要素和范例可参考应急预案要素和使用单 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单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 演练做出记录存档。10本单位工程部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使用部门。11本单位结合年终评比工作, 对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使用管理不善、设备隐患较多,给 本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 部门或个 人, 视情 节予 以批评教育或 处 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

12、责任。(六)其他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单 位内部逐级审批,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 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除给 予严肃处理外,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责任。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 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一)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年度、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 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二)根据

13、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 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 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 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三)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 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 维修保养计划。(四)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 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五)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 敷衍了事。 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 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

14、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使维修工作制度化、 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设备使用部门 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 保养制度化、规范化。设备维修质量高低,取决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 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满足本单位 硬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六)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 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同时,对设备故障点 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 人员启动设

15、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 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七)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和电梯管理部门应督促日常维护保养单位、维 保人员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 护保养规则的要求,按时认真完成维保工作,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 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填写相应的维保记录, 并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 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上述安全管理制度请各设备使用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 并依据有关要求 贯彻落实。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