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3532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复习学案: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2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讲儒学的兴起和宋明理学 班级姓名考纲点击1、儒学在西汉时的发展;2、2、西汉时儒学为什么能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的产生发展影响;4、心学的内容及其与理学的关系。【名词解释】1、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是儒家学说在新形势下吸收了佛道一些思想的发展,“理”是程朱理学的核心,是人类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社会道德规范,把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现出来,“三纲五常”就是天理。3、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其本质是用自

2、我约束,强化自身修养,来符合封建伦理道德,维护封建统治;“心学”也是理学,宋明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的成熟。【课前预习】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 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 基本形成,需要新 的统治思想。2、措施:董仲舒建议汉武帝倡导 ,实践,推行,养士求贤,当政策应 当更化的时候就必须更化。兴办 。3、影响: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促进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结束了 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 的自由发展。二、宋明理学1、程颍、程颐认为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 的认识论;朱 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强调。2、陆王心学:陆九渊把 作为宇

3、宙万物的本原; 王阳明成为 的集大成者, 提出致良知和 的学说。【课堂探究】1、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3)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 。2、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3、评价宋明理学4、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课后作业】1、下列关于董仲舒的思想评论不正确的是()A.禁锢了人们的头脑,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是专制主义的表现B.突出儒家主导地位,使儒家思想

4、成为正统思想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人定胜天D.实)B. “民贵君轻”的思想D. “大一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2、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即(A.君权神授B.独尊儒术行“仁政”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A. “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主张C. “性善论”统”的思想4、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是()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 .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于权术5、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是()A.完全抛弃先秦儒学B .只吸取了法家思想内容C.宣扬“君权神授”D.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

5、行家的一些思想6、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其主要目的是()A. 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 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 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7、汉武帝赏识董仲舒的根本原因是( )A. 汉武帝“举贤良”的用人政策B. 董仲舒倍受各级官员推荐C. 董仲舒对汉武帝忠心耿耿D. 董仲舒的思想适应时代的需要8、董仲舒对儒家学说做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A. 向汉武帝谋求高官厚禄 B. 发扬光大儒家思想C. 使儒家学说适应统治的需要D. 提醒当权者要实行仁政9、有人说:“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6、)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C. 实践德政,推行教化 D.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10、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是()A. 理气一体,理先气后B. 心外无物,心即理也C. 纲常伦纪,即为天理D. 内心反省,以致良知11、下面是朱熹为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这些题字反映了()儒家思想是人身修养的重要内容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品德的养成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A. B C D 12、某校高中学生在编演“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该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天行有常,知天命而用之C. 宇宙

7、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 “天人合一”“天人感应”13、 下图分别是宋朝的陆九渊和二程、 朱熹,他们都是我国的儒学大师。 陆九渊和其他三人的学说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A. 仁是与万物俱生的B“.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C. 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相联系 D.宇宙便是陆九渊 程颢程颐朱熹吾心14、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的心动。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A.孔子B.程颍C.朱熹D.王阳明15 、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

8、瘁, 死而后已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B.C.D.16、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D.吸收佛教、道教思想阐释儒学17、程颢、程颐的主要思想包括()“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人伦者,天理也”“知行合一”“格物致知”D. C. 唯 物 主A. B. C. 18、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吸收其()A. 仁 政 思 想B. 伦 理 道 德D.佛道教义19、“存天理,灭人欲”,这里的“天理”主要指()A. 儒家道德伦理B. 自然规律C. 人的良知D. 上天

9、的意志A. 儒学受到佛教、道教的压制,无从发展 C. 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主张“排儒” 21、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20、魏晋隋唐时期,关于佛教、道教、儒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B. 佛教与儒学完全对立D. 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华“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现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 请简述先秦、 西汉、 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22、春秋战国时期,不仅是社会政治、经济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也是学术发展、文化昌盛的时代。但是这种局面到了汉代发生了变化。

10、请回答:( 1 )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发展、文化昌盛”所呈现的历史现象,并从经济、政治和阶 级结构等方面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在调整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了哪些主张?( 3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活跃,儒学人才辈出,但是儒家思想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概括西汉中期,儒家思想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堂归纳】宋朝程朱理学1、时代背景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重文轻武, 倡导尊儒读经, 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 学术活跃。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 参政议政;言论不当,朝廷仅是贬官离京而已,而且职务并不低。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 注重道德文化修养, 注重气节

11、, 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宋代农业、 手工业经济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进步。 理学对自然及社会规律的思考正是宋代科技文化发展的结果从魏晋至唐,儒、佛、道三教长期论争和融合奠定了基础。2、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 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 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理”,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3、程朱理学的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4、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一)二程理学(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天理”和伦理

12、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去把握“理”。(二)朱子学: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南宋)天理与三纲五常的紧密联系“存天理,灭人欲”“格物格致”深化:“物”的概念指天理、人伦、圣言和世故。“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5、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 “朱子学”学派。参考答案:DADCD BDCBC ACDDC DABAB21、(1)代

13、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先秦: 孔子: “仁” 是孔子思想的狠心, 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礼”(贵贱有序)。孟子:发展了孔子学说,主张仁政。荀子:主张“仁义”加“王、费”道”。西汉: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倡导“大一统”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南宋: 朱熹: 以儒学为基础,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 形成新儒学理学, 认为 “理” 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2)变化:先秦儒学知识众多思想流派(答“百家争鸣”也可以)中的重要一家,从西汉武帝开始儒学居于统治地位,明清两代新儒学(理学)成为官方哲学。22 、(1)现象:百家争鸣原因: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政治:分封制瓦解,新制 度尚未建立。阶级结构:出现地主阶级和农民、小手工业者等不同社会阶层。( 2)孔子:仁、礼;孟子:仁政( 3)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正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