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033741 上传时间:2023-12-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七章(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目标】概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知识梳理】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法国博物学家 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1.观点:1)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的,而是 ; 2)生物是由 逐渐进化的;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反对_和_ 局限性:几乎否认物种的真实存在,认为生物只存在连续变异的个体 学说多来自主观推测随着达尔文在航海旅行中观察的积累,发现传统的观点是难以解释的,才逐渐的摒弃了神创论的观点,坚信生物是进化的,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事实1:生物都有_的倾向

2、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 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_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 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 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推论2:具有_变异的个体, 推论3:_变异逐代积累, 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生物体不断进化出新类型1.由以上演绎模型总结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定向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的生物体,即优势物种,而生物自身会发生不定向的变异,有好的也有坏的。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_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

3、一定的_,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19世纪中叶,在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之前,生物学还没有成为一门统一的科学。 3.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_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随着科学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从性状水平发展到_水平,自然选择的作用的研究也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成以_为基本单位。这样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习题巩固】1.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

4、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2.下列有关自然选择的学说,错误的是 A.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B.是定向的 C.其结果是适应 D.导致了生物的变异3.下列各项中,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不能做出科学解释的是( ) A.物种内生物多种多样 B.物种内生物适应性 C.适者生存 D.遗传变异4.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A.基因重组 B. 自然选择C.染色体变异 D. 基因突变5.达尔文认为生物出现生存斗争的原因是 A.生物个体间有强有弱 B.生物同时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的矛盾C.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6.生物进化

5、的内因是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可遗传的变异 D.自然选择7.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是A.具有亲本遗传性状的个体B. 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C.体型较大的个体 D. 结构较为复杂的个体8.假设一生态系统中只有狼和鹿,狼以鹿为食,鹿要逃避狼的追捕。请回答下列问题。 (1)狼群和鹿群中都有变异个体,如有的跑得快,有的跑得慢,这说明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 (2)随着时间的延长,狼和鹿的数量都要减少,因为只有跑得快,凶猛的狼才能以鹿为食,才能生存下来,否则被淘汰,这样鹿对狼起了自然选择作用。同样跑得快、灵活的鹿才能逃避狼的追捕而生存,否则就被淘汰,这样狼对鹿起了_

6、作用。由此看来,狼和鹿之间进行着自然选择,这种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 第二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知识梳理】一、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 (1)概念: 。(2)特点: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个体之间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种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2、基因库: 。3、基因频率: 。二、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1、回忆变异类型 生物的变异 2、种群中每代产生的基因突变的数量是

7、很大的,并通过繁殖得到积累,成为基因频率改变的基础。而且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并不是绝对的,它取决于生物的_ _。3、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有方向吗?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_、_ _,因此它们只是提供了_ _,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习题巩固】1、下列哪项属于种群()A、一个池塘中所有鱼类 B、一块稻田里的所有昆虫C、一片草地的所有蒲公英D、分散在各湖泊、河流的鲤鱼2、从某种生物的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其基因型分别为AA、Aa、aa的个体分别为20、60和20个,问(1)其

8、中A基因频率为 (2)a基因频率为 。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人3600人,褐眼人26400人,其中纯合体有1200人。那么,在这个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为( )A、0.46和0.54 B、0.36和0.64C、0.50和0.50 D、0.82和0.18二、隔离与物种的形成【教学目标】1、解释种群、种群基因库、基因频率等概念。2、运用数学方法讨论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3、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知识梳理】(一)、自主学习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_并且产生_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简称“种”);不同的物种之间一般_,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_

9、。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_的现象(1)生殖隔离:_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_的,即使交配成功, 也不能产生_的现象。(2)地理隔离:_种生物由于_的障碍而分成不同的_,使得种群间不能发生_的现象.3、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_的形成标志着新的物种的形成。(二)、问题探讨1、怎样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2、地理隔离在物种形成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就能生长出新的物种吗?3、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一回事吗?【习题巩固】1、东北虎和华南虎这两个虎亚种的形成是因为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生殖隔离的结果C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

10、的结果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个体就成了不同物种. C、地理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然经历. D、每个物种的形成都必定经历从地理隔离到达生殖隔离的过程.3、下列各组不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 A、深色桦尺蠖与浅色桦尺蠖 B、黑种人与白种人 C、马与驴 D、开红花的月季与开白花的月季4、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B产生了地理隔离C形成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5、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地雀的形成过程是() A地理隔离基因突变物种形成 B地理隔离突变和重组生殖隔离

11、物种形成 C地理隔离自然选择物种形成 D地理隔离突变、重组、自然选择生殖隔离物种形成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学目标】1、说明共同进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知识梳理】一共同进化:概念:_ _之间、_ _之间在_ _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_ _,而且形成了 _ _。【讨论展示】什么是“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二生物多样性:层次:_ _多样性、_ _ _多样性、_ _多样性.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_.【讨论展示】为什么说有性生殖的出现加快了生物进化的步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阅读教材P126内容。源:Zxxk.Com【讨论展示】1、什么是中性突变?2、物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