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32591 上传时间:2023-02-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摘要 数学课堂不应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更是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让学生生活与数学课堂结合,融入生活找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关键词 动手操作;游戏;生活数学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它折射出生活中数学的精彩。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趣味化、生活化的情景,有意识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课本上的知识放到生活中来,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认识、体验和理

2、解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他们创设情境。在平时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又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但没有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创设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今天是芳芳小朋友七岁的生日,她想用存了一年的零花钱为妈妈买一件礼物。可是存钱罐里有多少钱呢?你愿意帮助

3、她整理一下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有的按人民币的面值来分,有的按质地来分,也有的按颜色来分分类后,我就问学生,你能拿出一种你最熟悉的人民币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这时学生都抢着来介绍自己熟悉的人民币,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通过整理发现,存钱罐中大多是小面值的人民币,而且硬币很多,拿着去买东西很不方便,老师正好需要一些零钱,你愿意帮助老师和芳芳换一换吗?我拿出一张1元的人民币,谁能拿出与我同样多的人民币和我交换?孩子们想出了很多种方法:2张5角;5张2角;10张1角, 然后织学生观察这些方法,从中找规律:“看看元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1

4、0个1角就是1元”,“1元就是10个1角”,“1元10角”。学习了人民币的认识之后, 我组织学生开展“小小售货员”活动,我在班分设5-8个柜台,并给柜台编上号,把班级学生分为售货员(每柜台2名)和顾客(2-4人一组) 。让学生模拟买东西的现场活动中认识元角分。 师:同学们!今天的这节数学课,老师要带你们到购物中心去买东西。 那儿的东西可多啦。你们有兴趣吗?(有)但你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节约用钱,不要把钱化得不够了。你们看购物中心到了,快去吧!(按小组进入) 各柜台的情景 1、学习用品柜 一小组来到这柜台前: A生:你好,我买一个卷笔刀,给你一元钱。 B生:别给1元的。我这里有零钱先用,给1张

5、5角,1张2角,1张1角,正好8角。 A售货员;想在我这儿买点什么吗? C生:我想买一个书包,这些钱够了吗? B售货员上来点钱,说:不够,还差4角。 C生:哪再给你4角钱吧! 2、玩具柜台: 另一组学生顾客到柜台前: 一顾客说:呀,我喜欢那个布娃娃,我要买一个,问:多少钱一个? 售货员说:16元。给我20元,找你4元。 另一顾客说:我很喜欢变形金刚和小汽车,两件都买一共要73元。那太贵了,省点吧。我们还要买其它东西呢!那就买一辆小汽车吧! 售货员说:钱正好,东西拿好,再见! 突然,有一顾客急匆匆来到玩具柜前说:我刚才用2张5元的买了一个智力魔方,你找我4元钱,好象有点不对。 售货员(1)对售货

6、员(2)说:你再算一下。10元钱买1个5元4角的魔方,要找多少钱? 算后,说;应找4元6角,对不起,再补你6角。 3、生活用品柜 我们买点喝的吧,有些渴了。售货员,您好,想买可乐还汽水?买二瓶汽水2元4角,那还是买汽水吧,给你3元钱。售货员:找你6角。 我想买一袋饼干,可我只剩1元7角钱,还差1角。我这里钱多给你1角,谢谢。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运用等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

7、观察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索、猜想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去创造数学;引导学生利用抽象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破坏自己心爱的玩具。那不是破坏,那是研究与探索,那是求知的欲望与胆略。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的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等活动,自主地去发现数学,去创造数学。 新的教

8、学大纲也指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求知的最大驱策力,只要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拿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手握这把金钥匙,小学生会主动地去开启智慧之门。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型。小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又特别感兴趣,充满着好奇,紧紧抓住这份好奇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可以举办家庭数学知识竞赛和智力竞赛。数学知识竞赛以记忆式知识为主,智力竞赛以开动脑筋为主。竞赛的方法多种多样:必答、选答、抢答;口述、手写、动作;记分、淘汰、小奖品。家长和孩子

9、轮换当主持人。竞赛的准备过程就是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过程。利用饭后、学习后的休息时间或节假日,都可以进行。这项活动还可以针对孩子在数学学习中的弱点进行,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扩大知识背景。 总之,数学即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问题情景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令数学教学生活化,令数学学习充满生机。参考文献:1蔡勉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广州教学研究2005年6月)。2梁燕慈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再创造”(广州教学研究2008年9月)。3郭秀清数学课堂教学如何适应课改的要求(广州教学研究2010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