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031400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变化的分析及其合理控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改变的分析及其合理限制 摘要:文章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揭示了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下降的背后仍旧是政府实际支配资源规模的扩大,对这种改变趋势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推断,剖析了我国“财政之谜”(财政支出规模下降而企业负担重)的实质,给出了我国适度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要求及界定标准,提出合理限制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基本思路就是依据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系统改造现行财政支出制度支配,构建符合公共财政要求的公共财政支出制度框架。 关键词:财政支出;预算外资金;预算内资金;公共支出;规模限制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及分析推断 (一)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

2、1.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改变趋势,预算内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0.96,1995年降到最低点11.6,以后渐渐上升,2002年上升到21.4。2003年估计这一比重达到21.6,见下表一。 表一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表单位:亿元, 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3 F1122.11228.82004.23083.44642.3 GDP3524.14617.88964.418547.934634.4 F/GDP30.9626.622.416.613.4 表一我国小

3、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表(续) 年份1995199619971998 F6823.77937.59233.610798.2 GDP58478.167884.674462.678345.2 F/GDP1l.611.712.413.8 表一我国小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表(续) 年份19992000200l2002 F13187.715886.518902.622012 GDP82067.589403.695933.3102398 F/GDP16.117.819.62l.4 说明:F代表预算内财政支出。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2有关资料计算,其中,2002年数字依据项怀诚关于2002年

4、中心和地方预算执行状况及2003年中心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有关资料计算得到。2.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 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即预算内财政支出与预算外财政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的改变,必需联系国家对于预算外支出资金口径的调整来考察。1993、1996年国务院两次调整了预算外资金支出口径,从而导致预算外资金范围的缩小,这样预算外资金1993、1997年两次大幅度下降,因此对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改变可以依据预算外资金口径两次调整的时间来分析。1993年国务院对1986年确定的预算外资金范围进行了调整,原来确定为预算外资金的国有企业留利和专项基金不再作为预算外资金,而此项资金占预算外资金的比重

5、始终维持在80左右。这就是说按1993年调整后的预算外资金口径计算,19781992年间预算外资金规模只有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规模的20,这样对19781992年间的中口径财政支出规模就可以用该期间(预算内支出十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外资金支出的20)占GDP的比重来计算。1996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确定,对预算外资金的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将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性基金纳入预算管理,地方财政部门掌管的预算外资金也纳入地方预算。因此,1996年国务院只是将预算内外资金相互间进行了调整,一部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没有缩减预算内外资金的总规模。这样,1993年以后中口径的财政

6、支出规模就可以用统计年鉴公布的预算内外支出之和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不需调整,据此可以得到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表二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改变表单位: 年份1978198019851990199l1992 F/GDP30.926.622.416.615.614.0 W/GDP1.92.73.02.92.82.7 Y/GDP32.829.325.419.518.416.7 表二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改变表(续)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 F/GDP13.412.411.611.712.4 W/GDP3.84.05.63.63.6 Y/GDP17.216.41

7、5.617.316.O 表二我国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改变表(续) 年份19981999200020012002 F/GDP13.816.117.819.62l.4 W/GDP2.83.93.94.O4.0 Y/GDPl6.619.921.723.625.4 说明:F、w、Y分别代表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预算内外支出之和,Y=F+W。 资料来源:依据中国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年鉴2002相关资料计算。2001、2002年为估算数。从表二可以看出,包括预算内外支出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先降后升的改变趋势,预算内外支出占GDP的比重1978年为32.8,1995年降到最低点15.6,

8、以后渐渐上升,2000年上升到21.7,2002年估计上升到25左右。 3.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改变趋势 大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指的是政府全部支出占GDP的比重,按我国统计口径,大口径财政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预算外支出、财政收入退库支出、社会保障基金支出和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由于非合规性的制度外支出无账可查,因此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只能实行估算,这就导致目前我国对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在30以上,有的认为在35以上,有的认为在40以上(张木生,2001)。但是对既没有在预算内支出反映也没有在预算外支出反映的非合规性的政府支出,一般认为相当于预算外支出水平,据此认为,

9、目前我国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30以上应当是没有高估的。但由于非合规性的政府支出起先形成于1990年头,在此之前非合规性政府支出较少,因此20世纪80年头大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可以用中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代替。这样我国大口径的政府财政支出即综合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2002年间基本上维持在30左右,没有大的改变。 (二)对我国财政支出规模改变趋势合理性的推断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出规模改变趋势合理性的推断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以瓦格纳提出的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作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不断上升,财政支出规模应当呈不断增长的趋

10、势,而事实上我国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因而是不合理的(赵志耘,1998);另一种观点以财政支出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依据,认为19781996年间,经济快速增长,财政支出实际增长比GDP实际增长速度慢,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起先摆脱对财政支出增长的依靠,起先转向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推动,因而财政支出规模不断下降是合理的(赵杰,1999)。我们认为,由于我国财政制度的不规范,从而导致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的存在,因此,必需结合三种口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变动的详细状况作详细分析推断:1.小121径的财政支出规模在19781995年间不断下降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下降太快;又有其不合理性的一面,1996年不断上升是合理回来。这是因为1978年起先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增大。市场机制的突出作用体现在国有经济之外的非国有经济(包括私营、个体、联营、外商投资经济等)的快速发展,非国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担当了过去支配经济体制下本应由财政担当的一部分职责,从而市场化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