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029290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读后感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见解,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xx为大家搜集的,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读完了闫学所写的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当班主任这本书,以为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它是一本很实用的教科书,读来感到很神圣,我不自觉地用教给学生的读书方法,划出了其中的部分经典句子。同时它又是一本很出色的小说书,读来感到像是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向我们讲述班主任的成长小说,没有生涩难懂的纯理论,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教育实例。这本书共五个章节,用平实真诚的语言从在他人的眼中看到自己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她让家长也懂教育等五个

2、方面教给我们苏霍姆里斯基做班主任的方法,通常读到其中的部分教育实例全部能让我产生共鸣,好像那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一样。选择其中印象深刻的几点和大家分享。第一、公正会使心灵变得高尚。一个老师该怎样在学生面前维护一个教育上的公正,是教育工作中一个很敏感的领域。在老师公正这个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有着很明确的洞察:公正使儿童的心灵变得高尚,而不公正则使她们变得粗鲁、残酷无情。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周围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就是经过感受到公正待遇的欢乐达成的。公正含有奇异的特征,它能拨开儿童的眼睛和心灵去感受美。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老师公正的态度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公正会在儿童

3、的心里引发怨恨。学习我们身边成功有经验的班主任的做法,不难发觉,她们不就是巧妙地把公正的教育力量发挥到最大程度吗?她们把公正表现在班级工作的时时到处,在班级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奖罚分明,言必行,行必果,人人参加班级管理,给每个人提供展示的机会,每个学生全部能看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肯定。作为一名老师,每个人全部应该反思:面对那些正处于成长阶段的敏感的心灵,我做到起码的公正了吗?第二、批评和表彰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批评和表彰,这是天天全部会发生的最日常不过的事情了。对于学生来说,怎样的批评和表彰是适宜的、有效的,读了这本书让我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于批评,苏霍姆林斯基这么提醒老师:

4、老师很主要的一点,就是善于看到需要责备、毫不留情的东西。教育过程一个很大的缺点,就在于很多老师花费很多精力去同孩子的调皮、恶作剧作斗争。值得去责备的却是那种播下利己主义种子的行为和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她人精神世界的行为。由此想到了上周发生在儿子身上的一件事,上周四下午体育课上,儿子在操场上被一个高个子学生撞倒了,摔得很疼,头上起了一个大包,膝盖处也青了一块,儿子没有哭,因为她以为当着那么多同学的面哭是极难为情的。但那个撞人的学生没有停下脚步,早已跑得不见踪影,儿子甚至没看到她的脸,只知道那是个穿黑衣服的男生。即使当初我有些心疼,但我在思索,那个撞人的学生为何没有停下来把人扶起来,莫非她是铁石心肠。

5、我想她当初肯定是会有愧疚感的,也有能力把一个小同学扶起来,但她当初可能更多的是感到害怕,因此逃跑了。她为何这么害怕,跟我们老师家长平时的批评教育有没有联络呢?对于闯祸学生的批评教育假如只是一顿劈头盖脸的指责,而不能抵达心灵,重视强调后果的严重而轻视对行为本身的关注,充其量只不过是一个“震慑”,旁观学生也只会以为闯了祸是很倒霉的,尽可能离祸事远一点,万一遇上了,能躲就躲,能逃就逃。假如说对犯了错误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是每一个老师全部能做到的第一步,那么苏霍姆林斯基在这个基础上又迈出了至关主要的第二步。比如,对于一个曾经偷窃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不但教育她要把偷来的东西想措施返还,更主要的是她让这个孩

6、子经过本身的努力向她人奉献自己的劳动果实,从中感受奉献的幸福和愉快,从而从根本上杜绝偷窃等类似现象的发生。那么,对待那种撞人闯祸的学生,我们是不是除了批评教育,也该迈出第二步呢?比如说,能够让她在课间,到低年级去义务当好安全巡视员,专门负责提醒儿童不追跑,扶起摔倒的儿童,感受到帮助他人的愉快,体会作为一个高年级大哥哥担负的责任感,从根本上改变孩子对闯祸的认识。对于表彰,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假如只有表彰才能够给儿童带来欢乐,那就潜伏着一个危险。这种危险就是引发学生的虚荣心,让她只是为了受到表彰而去做好事。我想,这种危险在我们的学生中也多多少少有存在部分吧。怎样解除这么的危险呢?苏霍姆林斯基从多年的

7、教育经验出发,认识到这么的道理:慷慨和无私不论以什么方法来表现,全部不应该去奖赏。对老师来说,真正的教育技巧是使大家做好事而不指望表彰,应该教育学生把做美好的事情看做应该的。称赞、抚爱很必须,但必需很适当地去利用,使孩子明白不应该为了得到表彰和奖励才去做应该做的事,更不是把自己应该做的事当成一个满足虚荣心的手段。第三、阅读是孩子的精神需要。生活在20世纪中叶的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充足认识到了这一点,她说:“无限相信书籍的教育力量,是我教育信念的一个信条。”她向班主任提出了这么的提议:“假如你被指定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那你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这种精神需要作为自己的关键任务之一。你要列出一张你的学生在中

8、课时期应该阅读的书目,而且要设法使本班的小图书馆里有这些书。”这当然不只是针对五年级的班主任提出的提议。本书也是在多个章节中花重笔墨,用大力气从不一样角度讲到了这个话题。比如在第三辑中,介绍一位老师的做法是:在班里形成一条有关阅读的要求,天天早晨上第一节课前,全部由多个孩子向同学们介绍自己阅读中有趣的发觉、取得的愉快,和心中的激动和迷惑,引导学生学会了讲述,学会了思索,也学会了讨论和交流,真正爱上了阅读。记得以前,我接到了一个学习基础比很好的班级,班里有一批已经爱上阅读的孩子,我定时在班里开展读书交流会,还开展了读书方法交流会,班内形成了较浓的读书气氛。至今孩子们上台展开自己准备的稿纸,上面写

9、满稚嫩的字迹,还有修改的痕迹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现在她们已经考入理想的大学。偶然碰到聊起,发觉在她们的记忆中留下印象的不是老师精心准备的教研课,不是哪次考试的分数,而是读书活动给她们的影响。我想她们的成才得益最大的应该就是大量广泛的阅读吧。她们之因此优异,是因为她们喜爱阅读。阅读又让她们变得更优异。阅读不但是孩子的精神需要,也是老师的精神需要。在书中最终一辑中讲到,苏霍姆林斯基在遗嘱中这么写道:用知识培育自己。她认为,老师只有不停地进修提升,才能成为真正的老师。对老师来说,有坡度的阅读是一个主要的标准。所谓有坡度的阅读,是指书的选择必需对自己含有挑战性。老师的阅读不完全是一个享受,或关键不是享受,老师的阅读更多的是一个提升,一个丰厚,一个转变,一个完善。书中强调,真正的优异老师应该具有三个板块的知识结构: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说实话,看完这本书只用了短短几天的时间,但我迟迟没有动笔写,不是无话可写,而是可写的话题太多,无法取舍。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但我相信,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全部会被苏霍姆林斯基那伟大的人格魅力所折服!全部说爱读书的孩子最美,我想,爱读书的老师也应该是最美的。那么,就让我们爱上阅读,专心工作,成为最美的班主任,最美的老师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