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2913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家庭暴力实践报告 关于XX区家庭暴力的社会实践报告 12秋法本 XX 调查对象:本地部分小区,本地部分公司和单位 调查目的:对本地家庭暴力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调查方法:通过收集资料、打电话、面谈、书写调查表等方法。 调查地点:本地部分小区,本地单位公司 调查时间:2023年10月20日至2023年11月10日。 家庭暴力问题是一个日渐受到关注的话题。只要有家庭存在的地方,他都将伴随其左右。家庭暴力是使婚姻破裂的杀手,是一种向道德、法律进行公然挑衅的违法行为,它是文明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在我国当今的法治社会,它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采取有效的家庭暴力防治措施将对婚

2、姻家庭和社会安宁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本情况和特点 (一)调查对象的数据情况 通过社区访问,问卷调查以及相关方式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了调查。一是有歧视倾向的恶性辱骂,经常批评或者诋毁使其在他人面前难堪的有86人;二是受到肉体暴力以及冲突中受到殴打的有35人;三是交友范围受到限制的56人;四是毁坏个人财产或者乱扔东西的有90人;五是威胁伤害家人朋友孩子的有22人;六是利用发脾气等恶性习惯强迫对方去做事的有73人;七是逼迫对方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发生性行为的有15人。 (二)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1.家庭暴力中,遭受侵害的95%为女性,在调查中,发现其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丈夫有外遇,用暴力逼迫

3、妻子离婚;(2)因生育女孩,心怀不满而实施家庭暴力;(3)夫妻下岗,经济压力大,殴妻发泄苦闷;(4)丈夫赌博、酗酒引起家庭暴力;(5)丈夫自私、多疑。(6)婆媳关系紧张导致的家庭暴力 2.通过调查我发现家庭暴力发生在很多家庭内部,受害者往往不愿意公开,加之公众的漠视和司法机关介入不够,从而使家庭暴力更加的复杂和持久。主要表现在一下特点:(1)家庭暴力的家庭性和违法性。家庭性是指暴力行为发生在具有法律关系和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之间,正是这些关系导致了家庭暴力隐蔽的特点。(2)施暴者大多数为丈夫。根据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对妻子施暴占绝大多数。家庭暴力受害者90%以上都为女性。(3)

4、家庭暴力的隐蔽性。从调查来看,大多数受害者认为,家庭暴力涉及到各人隐私,很多人因为不好意思,因为家丑不可外扬,选择忍受家庭暴力,导致了司法机关介入的少,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4)家庭暴力的复杂性:由于家庭内部关系的复杂性导致了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实施的手段。产生的后果以及最终的危害都使其具有复杂性。 二、导致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 在调查问卷中,我经过认真分析后总结了产生家庭暴力的原因有异性几点: (一)经济收入不平衡,导致经济地位偏差。家庭生活中,女性没有经济地位就成为了男人的附属,男人在家庭中就有了绝对的权威。这种权威随着时间的推移使得男人的心理膨胀,男人在工作中的烦恼辛苦就发泄给了女人。而

5、女人也为家庭为孩子付出了努力,对于这样的发泄就感到不公平,处理不当就产生了家庭暴力。 (二)女性的软弱以及大男子主义。在传统的家庭理念中,女子应该遵从三从四德,以男人为天,男人在家庭中有不可动摇的地位,这也导致了他们的膨胀。加之女性的软弱,对男人的态度经常处于迁就状态。久而久之就给家庭暴力营造了一个氛围。 (三)社会风气的败坏。现代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例如贪图享乐,婚外恋,小三,二奶等都使得夫妻关系恶化。处理不当就变成了家庭暴力。 (四)施暴者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从年龄构成看,施暴者大多为2550岁,其中年龄最大的为57岁。从文化构成看,施暴者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但也有一少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的

6、干部、科技人员和教师。从职业构成看,施暴者中农民居多,其次是工人和个体经营者,但是也有国家领导干部等。 (五)家庭暴力不同于一般的治安问题,还涉及感情因素。司法人员由于抱着“清官难断家务事”的思想,一般不愿意介入。这种传统的婚姻观、价值观以其强大的惯性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模式和行为方式,成为家庭暴力产生的思想根源。 (六)夫妻间望子成龙的心理困扰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有“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把自己不能实现的一些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为了达到自己对子女预期的目的,于是“棍棒底下出人才”变成了他们教育子女的信条。因当前教育体制、观念的偏差,父母对子女成才的迫切,使父母对一些学习不够自觉、成绩不很理想的子女

7、经常施以暴力。“摔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便是父母在“保护教育”名下的侵害。由此看来,父母行使着“合法”的对子女的教育权任意践踏着法律,侵犯着未成年人子女的合法权益。 综合调查,我发现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导致了家庭暴力,例如(1)夫妻关系不协调 。婚后夫妻之间要经历激情期、调适期、平淡期与稳定期。在调适期中,矛盾多发。一旦双方不能忍让,就容易造成一方对另一方的冷漠,久而久之就会有家庭暴力的发生。 (2)公婆与儿媳的关系不和谐 。婆媳关系是最难处理的一种姻亲关系,他们的冲突具有普遍性。特别是现代社会,很多女性想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不愿意和公婆共享同一空间,由于经济原因又不得不住在一块,这时心里很压抑

8、,由于很久没有得到释放,时间长了,婆媳的冲突便产生了。往往这样也容易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3)夫妻间的信任危机 。由于某种原因,使夫妻双方互相猜疑,加之又不主动交流,最后矛盾激化导致家庭暴力的发生。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 (一)家庭暴力侵犯了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因男生体力身材上的优势,家庭暴力发生后轻则表皮红肿发青,重则导致重伤残疾甚至闹出人命。这严重的损害了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家庭暴力伴随着对女性精神上的摧残,身体上的创伤可以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就很难愈合。遭受暴力的女性长期生活在恐怖痛苦之中,心理充满悲伤,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自信和自尊。从而使得部分人采取自残或者自杀的消极反抗方式。

9、(二)家庭暴力破坏了家庭关系。幸福美满的婚姻是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经营的。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家庭矛盾一旦没有合理解决,就会演变成家庭暴力。双方的关系也变成施暴者和受害者的关系。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所以,大部分家庭暴力都导致了离婚。 (三)家庭暴力严重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家庭暴力时常被认为是“两口子”的事情而被大众忽视。但现实中因为家庭暴力导致一方受伤害或者死亡的事情屡见不鲜,这已经是一种违法犯罪的行为。受害者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和帮助自己,采取极端的手法报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根据资料表明:我国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受到家庭暴力的女性在人身权利,

10、生命,人格,尊严等方面受到伤害又怎会积极的投入到社会生产中。家庭暴力不仅危害了妇女同志的权利,也直接间接地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四)家庭暴力不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充斥吵架,怨恨和悲伤的家庭中成长的子女,其心理必定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大多数都患有焦略,恐惧,孤独,自卑和不信任人的心理障碍,对其人生的成长对家庭对婚姻都缺乏安全感,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长大后有暴力倾向的比例要高很多。有的还会产生厌世心理结果走上犯罪的道路。目前未成年人犯罪率的上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家庭暴力。 四、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 (一)加强舆论宣传和法律支持,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 。 舆论宣传作用不可低

11、估。通过普法宣传及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是提高全民道德水平、增强全社会维护女女儿童权益的主要途径。要把新婚姻法、修改后的妇女权益保障法、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作为普法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社会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观念。对实施家族暴力、遗弃和虐待家庭成员的人要敢于曝光,揭露其丑陋的灵魂,在社会上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同时执法部门对违背法律的行为,要依法严惩不怠,遏制家庭暴力的发生。 (二)健全社会法律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对妇女人身权及相关权利的保护 。 首先,要加强立法。要进一步完善立法体系,增加有关内容和惩治力度,使惩治对妇女暴力的法律法规更加完整、更加有

12、力、更加具有针对性,使受害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证,使侵犯妇女权益的案件得到公正处理。 其次,发挥社会各界力量,对家庭暴力实行综合治理 。针对很多受害妇女在遭遇家庭暴力后请律师难、打官司难和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等问题,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建立妇女权益保障社会化工作网络。近几年来,我市相继成立了妇女法律援助中心、家庭暴力致伤鉴定中心,为受害妇女提供了强有力的社会保障,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建议各级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台反家庭暴力的地方性法规,协调各部门开展反家庭暴力工作。 (三)提高婚姻质量,争创五好文明家庭,从根本上消减家庭暴力的发生。 夫妻互敬互爱是消除家庭暴力,提高婚姻质量的关键

13、。要在全县城乡家庭中大力开展五好文明家庭争创活动,提高家庭成员素质,提高婚姻质量,促进家庭文明,从根本上预防家庭暴力的发生。 (四)提高当地妇女受教育的水平,增强妇女的维权意识。 妇女唯有接受更多的教育才能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才懂得适用法律作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这样才会提高其社会地位,受到更多男性的尊重。 五、总结 家庭暴力问题虽然是人类社会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难以避免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解决它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各级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均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把消除家庭暴力,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当作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但是光靠法律制度是不行的。虽然法制具有强制性、效果明显。但人是一种有思想、有感情,有智慧的高级动物,具有可塑性。只有把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的法制家庭暴力的发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制止家庭暴力的发生,促进社会和家庭的文明进步和妇女权益的保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 家庭暴力实践报告 关于反对家庭暴力实践报告 家庭暴力案例 家庭暴力研究 家庭暴力浅析 反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论文 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