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029058 上传时间:2023-10-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运用的反思(共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伴随着信息化技术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进程中的不断深入,信息化之于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诸多反思,也显得应时而生。笔者结合教学课堂,立足教学案例,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出发,依据师生教学互动双方的心理需求,对信息化(主要指信息技术层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及反思,作以浅谈。以期从理论、实践双方面,进行经验自省与积累。一、信息化教学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几个维度(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及几个特性1、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定义: 信息化作为一种对信息效用行为的界定,应有诸学科下的不同理解。因此定义也相当宽泛,现就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角度,对信息化作

2、出狭义层面的界定。狭义地看,能够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解释不同载体(以文本载体为主)的内容,师生双方经此能产生有效的心理共鸣,从而将教学过程进行直观外显化,以达到教学科学规律得以阐释、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知识传授得以优化、学习方法得以创新等教育教学的目的,服务于此的诸多信息技术手段、方法过程、资源媒体都可以是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内涵。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几个特性:(1)信息化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对于小学数学课堂而言,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始终是辅助手段,不能因为技术水平、专业术语等专业要求过深而成为我们推进信息化教学整合的阻碍。比如,我们常用的Office软件,多媒体资源,白板教学技术等等,都能满足我

3、们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的需要。(2)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日常情境创设:毋庸讳言,运用信息化技术,其目的就是化抽象为直观,提供有效的情境,简化文本过程,提高课堂过程实效。因此,贴近我们教学双方主体心理,即师生教学心理,是我们运用教学技术以创设教学情境时所必须遵守的前提。比如,创设贴合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引入新课探究,在情境创设中引出问题,将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多媒体的直观呈现等等,不仅是常见可想象的,而且是动态、直观,有趣味的。(3)信息化技术运用目的的单一性:小学数学课堂,其知识教学过程比较简单。从知识角度看,对信息化技术运用的要求指向性比较单一。比如,有效情境创设的激趣性,多媒体技术运用以调动

4、感官感受,动态图像呈现知识产生的过程等等。因此,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目的较为单一。(二)、基于小学数学“主动。有效”课堂教学而取用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层面之案例若干1、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的引入,新课探究的引导,往往为人所疏忽。这其中的原因固然多端,有人以为数学宜于开门见山,以单刀直入为常见,以为情境创设之有效否与“双基”教学目标达成几乎无干。又,相比其他学科而言,数学课堂的新课引入,也确实存在着“借鸡生蛋”,又恐“画蛇添足”,所以,多数老师也就有意无意地荒芜了情境的创设。 事实上,从学生认知心理需求看,学生对于新知的认知、理解、运用等过程,都需要一定的发生源以启

5、迪、以引导的。而这个发生源,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大的源动力。无数课堂的实践证明了,在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下,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很足,主动之下的课堂,当然高效也就有保证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学生喜爱有生活情境的、充满智慧的、有创新性的教学情境引入,不仅兴趣得以增强,而且更能不知不觉中,情境引出有效问题,自觉问题指向自愿的新课探究。而这就是“情景教学”、“问题教学”的应有之义。 四年级上册的最后一课数学广场用网格来估测,我和学生是在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下引入新课探究的: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音乐声,播放光头强砍木头,呈现熊出没短片片段。)谁能最快知道光头强砍了多少木头?(木头堆在空地上)师:

6、停顿画面(两层,每层5到6根)生:抢答师:观察仔细,数的很快。我们再看!(又播放视频) 师:谁能知道光头强砍了几根木头?(大约4层,每一层根数不同,呈不规则排列)生:(停顿了许久)生1:我知道,是34根;生2:是36根; 生3:是30根 这个情境引入,是结合了学生对于动画片情有独钟、喜爱卡通人物形象、很追求时髦的那种生活经验与成长心理而创设的。学生不仅踊跃参与发言思考,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在贴合课堂教学主题,吻合教学疑问,利于新课探究深入中,有了更多的自觉自愿努力。类似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借助了信息化教学技术,以追求主动有效的教学课堂,老师们也是常加运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2、化抽象为直观,展

7、示动态的生成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有着学科性特征所必然要求的那种逻辑抽象过程。而对于小学生而言,逻辑抽象的能力、兴趣都远不是那么的强,甚至还很差,这是由于他们的心理成长规律、社会经验、知识修养等不足所必自的自我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在主动有效课堂的追求下,要善于化抽象为直观,展示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以某种感性的形象,刺激学生的认知阈限,达到感性经验的积累。而这样的要求,对于信息化教学技术而言,是正好恰切的。换句话说,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仅能服务于文本静态向多媒体动态的转换,同时也能带动学生的感官,使得他们主动积极去投入到课堂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比如五年级上册平行四边的面积一

8、课,我设计兄弟二人因土地之争而引发的矛盾冲突。 王大:我分到的菜园子比你的小,我不服(王大分到的是长为6米,宽为4米的长方形菜地)王二:你的菜园比我的大,占便宜的是你!(王二分到的是邻边长分别为6米、4米的平行四边形菜地)父亲:别争了,菜园的边界都量好了,一样大啊学生争论,说理由为证明,我设计了动画课件,以格子图形式,通过数格子的多少,来比较两者的面积。师:这里有一张网格,你有办法请他帮忙解决问题吗?生1:可以数一数连个图形各占几个格子师:好,你来摆一摆,数一数! 生1:(操作课件)长方形一共占有24个格子 师:那平行四边形呢? 生1:(也摆好了格子图,但不知怎样数) 师:到底几格呢? 生2:

9、只能数出整格来, 生3:虽然还没有数出准确的格子数,但一看就知道,平行四边形格子数要比长方形少多了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同时也大胆提出了猜想。这样,平行四边形到底几个格子,我们通过课件的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好吗?(课件演示:沿着平行四边形的某一条高,剪切下来,然后再转移、贴合到其他非整格的图形上,重新拼合成一个长方形了) 师:这样,我们又能较为准确地算出图形的格子数了 此外,这节课,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来服务于平行四边形向长方形转化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运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过程,展示出剪切、拼合等的直观过程,不同的转化过程,平行四边形因高变化而引起的面积变化的演示过程,都因

10、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而收效甚大!3、将数理逻辑进行形象化,以具体的物象表征数理逻辑。这方面的案例数不甚数。一直以来,我们习惯于用手工粉笔进行物象表征,比如线段图的延展,几何图形的切割转化等等。可是,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我们不仅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物象表征数理逻辑的过程,更可以让学生因此而兴趣激增,同时,教学耗时有大大减少。 如白板技术中,几何图形的绘画,就很方便于几何图形的教学。从绘画、涂改、变形转化,到羽化、退隐、涂色等等,都便于操作,又将原本抽象的过程,进行了具象化。 又如,立体图形的透视性,也可以因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而变得真实可见了,而不再只是停留在人们的抽象空间中。五年级的求组合体体积

11、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师:这个组合体,它的体积是多少?你想怎么求?生:讨论交流(因之前的平面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而迁移)生1:可以先将这个组合体进行转化师:为什么要转化?你想怎么转化?生1:因为我们只学过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求法,所以必须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师:好,那你来操作一下,怎样转化生1:操作课件(边说边操作:从这里横着切,分成上下两个小长方体,再求他们的体积之和)师:很好,这切割转化过程,真是一目了然啊!有没有其他方法呢?生2:有,我想竖着切师:好,你来操作一下生2:操作课件(边说边操作:可以这样纵切,一切就变成了左右两个小长方体,再求他们的体积之和)师:不错,借助这种高科技手段,我们可

12、以轻易地看到组合体被切割转化的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接着,师演示将同一个组合体倒转后,所看到的立体图,求它的体积 生:倒转、平移后,组合体体积不变 这案例告诉我们,许多的数理逻辑,单靠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若我们能借助某些具象,来外观显现,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来呈现这些内蕴着教学智慧、数理逻辑的图形具象,不是主动高效的课堂追求吗?二、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若干经验(一)创设情境,要有意地创,创新地创,更要服务于课堂教学而认为地设计。当然,课堂来源于生活,知识是以生活问题为素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尤其如此。然而,学科教学决然不同与一般化的生活现象问题,而是带有学科规律性

13、、逻辑性、规范性等科学特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取用生活素材,又要高于生活素材。我们要善于“无中生有”,“一切皆有可能”地创造,自我设计。固然,对学生认知心理、学习规律的尊重,是前提原则。如上面的案例1就是作如此考虑的(二)结合学生的兴奋点,以当前人们的话题味引,降低老师成人师尊的姿态,以童真的眼光心态投入到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课堂情境创设中。运用信息化技术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心理,或引入热门卡通人物以引起共鸣,或插进有明显矛盾冲突的“问题”情境,或展示学生急需的求知感官过程,用信息技术来奉上学生们的兴奋点,降低他们在新知认识理解中的抽象逻辑能力要求。比如,上面的案例1、案例2即是作如此考虑的。(三

14、)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整合运用,以目的单一要求为上,以直观可感为佳,以简洁易于操作为有效。对于小学生而言,太过多维立体的感官同时综合调动,是难以做到的,也是一语疲劳的。对于小学数学知识而言,也没必要深挖,更不讲究曲径通幽。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来说,将教学过程演绎成纯粹的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展现,更是不合时宜的。我们追求的是,在急需信息化教学技术辅助的环节,应该积极主动地加以运用,比如情境创设,动态过程展示,白板讲演的操作,矛盾冲突形象画面的呈现等。而且,在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过程中,某一环节的信息化教学推进的目的、过程、效果都要单一性、直观性、针对性强。一般说来,一节课中,教学的重难点宜于采用信息化教学技术

15、以有效推进化解。三、信息化教学技术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反思几点(一)、把握好信息化教学技术的运用方向、程度、价值很重要。时下,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整合课堂的尝试很多,展示课,亮相课,比赛课,都极尽信息化技术水平展示之能事。然而,热度过后的冷思,我们发现,我们是否有顾此失彼、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甚至是不知轻重之虞呢?还是那句话,用智慧创造性使用信息化教学技术,目的就是为了辅助学科教学。(二)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有效运用不单是对于老师有要求,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在于对学情的把握,对学生认知心理、成长规律的尊重。所以,要从备课角度出发,从把握学生血清角度出发,正确地理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推进整合问题,不能逢课便信息技术,不论学生年龄、不分学龄阶段地照搬他人课件,都是对信息化教学技术有效推进“主动有效”课堂的亵渎。(三)能否有效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对于老师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作为教学主导角色的老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习得新的教学辅助技术。同时,为了辅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的运用,老师还得贴近学生认知心理,尊重他们的生活态度,童真的心,发现并欣赏学生的各种感知生活、学习的方式方法。比如,卡通人物形象,热门流行的话题,童真的俚语等等,这虽然不必是信息化教学技术本身,但却关乎能否有效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以促进“主动有效”课堂的生成。四、总结信息化教育理念、教育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