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27952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11(附答案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专升本)考前拔高名师测验卷(附答案解析)1. 问答题:阅读艾青我爱这土地。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请找出本诗中的象征意象并说明其寓意。答案: 本题解析:本诗中的象征形象有鸟、暴风雨、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鸟象征作者自己,暴风雨象征侵略者和反动势力,土地象征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祖国,悲愤的河流象征人民悲愤的情绪,激怒的风象征人民反抗侵略者的

2、怒吼声,温柔的黎明象征美好而有希望的未来。2. 问答题: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学问变化气质。”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没有一种是不能由相当的学问来补救的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他顶好研究数学;因为在数学底证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专,他就非从头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剐异同,那末他最好研究经院学派底著作,因为这一派的学者是条分缕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顶好研究律师们底案卷。如此看来,精神上各种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种专门的补救之方了。(1)这一片段论说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这一片段中

3、排比句的运用对中心问题的论说有何作用答案: 本题解析:(1)主要论说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和学问可以补救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 (2)本片段中,“史鉴使人明智”和“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等句都是一连用好几个排比句式。排比句的运用一是列举事例来说明各种学问对精神的影响和对精神上缺陷的补救,二是用简练的概括来阐述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学问和真知灼见。?3. 问答题: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1)阅读全诗,分析这首诗的抒情层次。(2)总结这首诗的主题。(3)颔联“春

4、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其比兴意义是什么(4)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采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表达方式(5)指出这首诗所采取的主要的修辞手法。(6)简析诗中的两个“难”字的含义。答案: 本题解析:(1)首联第一句直接抒情,“相见时难”是客观之难,由于女子的特殊身份,决定了他们见面之不易。而“别亦难”,是主观之难,因见面的机会极为难得,所以分别时难舍难分。而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以百花残落表现美好的爱情正遇到了某种障碍。颔联二句承此而来,以“春蚕到死”“蜡炬成灰”比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爱情都将至死不渝。尾联回应相见之难,表明两个人不能自由来往,只希望给他

5、们传递信息的人殷勤相助。 (2)这首诗写恋人之间的刻骨相思与离别之苦。(3)颔联二句采用了双关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以春蚕吐丝的“丝”谐音相思的“思”,用的双关的手法。而春蚕吐丝,丝尽而死,蜡烛燃烧,烧尽泪止,又是比喻刻骨的相思之情。这种比兴手法,构思奇特而贴切,成为描写坚定的爱情心理的名句。(4)颈联二句采用了由己推人的表达方式,本来写自己对情人的思念,但却写情人思念自己:想象她早晨起来照镜,一定是因彻夜相思,而面容憔悴、鬓发散乱。月光下,她一定是捧着自己的诗句,反复吟咏。这是作者极度思念所致,生动地描画出情人的特有心理。(5)成功地运用了双关、比喻手法。(6)诗中两个“难”字重复出现,含义却不

6、同。第一个“难”是指相聚困难;后一个“难”却是令人断肠的缠绵,饱含着诗人的痛苦和深情。这两个“难”字的重复使用,形成了诗歌的低回迂曲之势。4. 问答题: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姚纳的眼睛不安而又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那种苦恼是广大无垠的。如果姚纳的胸膛裂开,那种苦恼滚滚地涌出来,那它仿佛就会淹没全世界,可是话虽如此,它却是人们看不见的。这种苦恼竟包藏在这么一个渺小的躯壳里1.这一段文字是写了什么?2.这段描写采用

7、的是什么描写手法?3.这段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1.姚纳的苦恼无处诉说,他的痛苦得不到别人的关心。2.运用对比夸张的表现手法表现了姚纳无法忍受的苦恼和痛苦。3.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隔膜、人情冷漠,批判了社会的黑暗。5. 问答题:阅读报刘一丈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固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顾:(2)这段选文的写作目的

8、是什么(3)简析这段选文所写人物的形象特征。(4)这段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答案: 本题解析:(1)顾:照顾,看得起。 (2)揭露明代官场腐败风气。(3)“干谒者”奴颜婢膝;“权者”贪婪虚伪。(4)细节描写。6. 问答题:(二)阅读苏轼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1.这段文

9、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3.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答案: 本题解析:1.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2.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3.骈散相间。7. 问答题: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完:聚:缮:兵:具:乘:诸:(2)这段文字在全文结构中属于哪一部分(3)这段文字在全文中属于详写还是略写 作者为什么这样写答案: 本题解

10、析:(1)完:修葺城郭。聚:聚集百姓。缮:修理,整治。兵:兵器。 具:准备。乘:车乘,指战车。诸:之于。(2)属于第三部分:郑庄公与姜氏、共叔段间矛盾的解决,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出奔共。(3)略写。因为作者重在揭示“多行不义必自毙”“不义不暱,厚将崩”(或说战争所以成败的原因)的主题,而这主题以及战争所以成败的原因主要表现在骨肉纷争的全过程中,故作者详写骨肉纷争的始末,略写战争的经过。8. 问答题:阅读鲁迅风波中的一段文字,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

11、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1.如何理解七斤的飞黄腾达?2.七斤知道的“时事”说明了什么?3.文中说七斤在鲁镇“的确已是一名出场人物”有何深意?答案: 本题解析:1.无非是说七斤祖孙三代当了船工,地位、眼界都高于鲁镇一般的捏锄柄的农民2.充其量不过是些迷信的传闻,这表明他还很愚昧,并不是真正了解国家大事。3.是说七斤的眼界高于鲁镇农民、社会地位也略高于农民,在鲁镇,也是个挂得上号的知名人士,这其实是一种讽刺。9. 问答题: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文字,我的拙笔在这里告诉了诸位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

12、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一家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们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最后一句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那两个人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无论在什么地方,他们都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1.文中所说的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2.作者为什么说“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3.从这里可以看出小说赞扬的主要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1.小说的主人公德拉和吉姆。2.因为他们都是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牺牲掉而给对方送上了圣诞礼物,实际上是向对方送上了一颗最真诚的心,两人之间的爱是任何金钱都买不到的。3.小说所赞扬的主要是下层穷苦的小人物之间的真挚

13、爱情和善良心地。10. 问答题:阅读作品片段,回答问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罢,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1)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达他的感情的(3)这段文字所呈现出的北平秋日景观画面是什么答案: 本题解析:(1)直接抒发对北国之秋的留恋之情,并具体描绘了故都北平秋日一景:庭院坐观,感受秋意。 (2)对比法、借景抒情。(3)秋日早晨的庭院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