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2027914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达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实施方案为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稳定我市粮食生产,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 X年粮食生产指导性计划的通知(X政 办X1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研究,现将 X年全市粮食 播种面积275万亩、总产110万吨的指导性计划下达给你们,并提 出如下方案,请认真抓好落实。一、实行绩效考核,稳定粮食面积各级政府要按照“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考核评分工作”要求, 全面建立下管一级的粮食安全责任考核制度,增加投入,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县(市、区)政府、X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以下 简称经开区)及其主要领导要对辖区内耕地保有量、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产量等指标完成情况负总责

2、。各县(市、区)、经开区要及时下 达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的指导性计划,将粮食生产任务层层分解 到乡、到村,在关键农时季节及时派出工作组开展检查督导工作,落 实粮食播种面积。要切实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扶 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等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激励效应, 保护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要努力做好“流转” “复耕”“改种”三 篇文章,引导农民做好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扩大优质粮食种植面积。二、增强科技支撑,主攻粮食单产1 .加大优质稻示范推广力度。建立 23万亩优质稻示范基地, 带动全市推广115万亩。从全省遴选的50个粮食主推品种中选择出 适宜我市种植的30个主推品种,建立主

3、推品种核心示范片 9个,实 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推广适合头季机收再生稻品 种,扩大机收再生稻面积。2 .大力推广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抓好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全力推进X、X、X等3个县整建制创建土作。各县(市、区)、 经开区要因地制宜集成组装双季稻、一季中稻、烟后稻、适合头季机 收再生稻等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强化绿色、生态、高产、高效、可持 续关键技术推广,重点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 技术,开展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及减量化行动,实行农膜回收利 用。通过重点示范,将新技术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力争 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亩产比上年增加 5公斤。3 .狠

4、抓“两薯”提质增效技术。在甘薯主产区重点推广优质加 工型品种及优质食用品种,加大脱毒种薯及增施有机肥、防治薯瘟、 蔓割、小象甲为重点的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力度。 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 优质菜用品种及稻草包芯高产栽培技术。全市建立“两薯”高产示范 片10个以上,面积2万亩以上,促进马铃薯、甘薯生产稳定发展。4 .开展农机农艺实用技术培训。依托粮食产能区、绿色高产高 效创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等重点项目 的实施,加大农机农艺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的创业 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围绕机耕、机插、机收、烘干等关键环节,抓 好农机手培训;围绕农药品种和剂型选择及药剂配制、 施药

5、作业区无 缝覆盖等关键环节,抓好植保机械人员培训;围绕绿色高产高效目标, 抓好示范户技术培训。三、夯实农业基础,提升生产能力1 .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按照“布局合理、标准清晰、生产稳 定、能划尽划”的原则,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基础上,选择农田基 础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田块,努力建成一批农田基础设施先进、现代 生产要素综合运用、粮食生产面积稳定、高产稳产、生态良好的功能 区,使之成为绿色稳产高效模式示范区、先进技术的推广区、统一服 务的先行区,建立图册档案,统一设立标牌,长久保护。按省要求, X年全面铺开,X年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划定,确保功能区粮食平 均亩产比全省平均水平增加50公斤。2 .完善

6、农田基础设施。实施山垅田复垦改造项目,按照“政府 主导、自主开发、先建后补”模式,由承包耕地的农民或农业经营主 体承担山垅田耕地改造建设项目,提高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项目,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建 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土壤肥沃、设施完善、农田配套、生态良好、 抗灾性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的高标准农田。3 .实施省地力提升“1112 ”工程。按省分配任务,实施稻草还 田22万亩,冬种紫云英19万亩,增施商品有机肥17万亩,开展测 土配方施肥服务282万亩次。同时,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减量化 行动,调整施肥结构,指导精准施

7、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 用率,提升耕地质量。四、创新经营机制,提高种粮效益1.增强功能区粮食生产能力。引导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功能 区开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实现 500亩以上示范区内培育1家以上 粮食新型经营主体,扩大规模经营面积,增加种粮效益,每亩节本增 效100元以上。通过加强“五新”推广,实现功能区良种覆盖、主 推技术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耕种收综合机 械化等“五个100 %”;巩固提升粮食生产功能区生产能力,实现功 能区水稻亩产比全省平均水平增加 50公斤以上。2 .强化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继续扶持 X、X、X县建设水稻生 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继续在 X、

8、X县开展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 务试点,加大机插秧扶持力度,突破全程机械化中机插、机防等发展 瓶颈,不断提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大力推行合作式、订单式、 托管式、承包式等服务模式,鼓励和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向周边农户, 特别是粮食功能区和连片种植的村落提供代耕、代育、代种、代收、 代防、代烘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通过扩大社会化服务,扩大水 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提升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大 力推广马铃薯、甘薯播种、耕作、起垅、收获全程机械化作业,努力 提升旱粮机械化生产水平,充分发挥农业机械节本增收的潜力。3 .深入开展惠农服务活动。在主要农时季节,要组织农技人员 深入田头,开展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惠农服务活动,加强种子、种苗等 农业生产资料调剂,保障有效供给,帮助农民发展粮食生产,提高种 粮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