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12026601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篇两则》的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 22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2了解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背景。3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过程和方法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教学难点:1辨析陋室铭中结尾引孔子的话“何陋之有”的含义,及“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言

2、外之意;理解类比手法的运用。2. 爱莲说文,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如何辨析“莲之爱”与“菊之爱”?理解映衬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三读”达到理解课文内容,当堂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已打印好的文字资料、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师生共同研读陋室铭,作者及文体简介;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读出韵律,读出情感;整体感知文意,着重欣赏本文的写作特色。一、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陋室铭(刘禹锡)及教学目标;作者及文体简介(多媒体显示)二、学习课文(一读 理清思路)(学生结合课文提示注解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本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3、?明确:本文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为自己简陋的屋子写的一篇散文。本文为骈体文,简介骈体文的特点。“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学生试读课文学生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来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如果给课文分三个层次,该怎样划分?明确:第一层从开头到“唯吾德馨”,第二层从“苔痕上阶绿”到“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为文章结尾。(二读 品析诗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山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明确:前二句类比“陋室”,后两句暗喻自己。陋室内外是什么颜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点,用一个词(字)概括。明确:绿

4、色,青色,景色别致幽雅(幽)与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点?明确:鸿儒 ,无白丁(雅)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么?有何特点?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安)作者用什么来类比自己的陋室? 明确: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确:“上”、“入”二字生动传神,以静为动,不仅使景物人格化,活跃而有生气,而且流露了作者对这景色的喜爱之情,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是一个多么幽静安宁的环境。“鸿儒”可否换成 “群儒”? 不能。“群儒”则无“大”之义,显得太多了。(三读 领悟内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读一遍)“往来无白丁”含什么感情? 清高自赏(含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阶级局限性所决

5、定)能否将“阅金经”改为“阅五经”,为什么?明确:不能。因为作者当时受贬,思想上有些消沉,想从佛经中找到某种寄托,“阅金经”正是作者当时思想感情的折射。首尾句有何关系? 首句用了比兴写法,尾句与首自互相呼应。本文题目为“陋室铭”,文章又说“何陋之有”?这些不矛盾吗?不矛盾。题中之“陋”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为“鄙俗”之义,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引导学生总结全文的构思。全文起于比兴,继而对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写,再通过类比,巧妙地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文章托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现作者不贪恋富贵荣华,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重视自身修养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三、教学小

6、结(略)四、全班竞背(学生自由背,小组中相互背,全班竞背)五、板书设计:山水比兴 引陋室 何陋之有对偶 拟人 描环境衬托 对仗 夸朋友虚实 对比 话生活不陋类比 暗含 立志向引经据典表态度2.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学生自主品评这篇课文美在何处,然后逐步品析文章,突出文章精辟的语言美、精妙的形象美、隽永的意蕴美。背诵课文,对照阅读陋室铭与爱莲说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托物言志写法的妙处。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莲花又称荷花、芙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篇文章

7、。二、整体感知课文请大家看录像,先欣赏一下这篇文章。三、解题,揭示学习目标文章的题目是爱莲说。“爱”表现了作者的感情,“莲”是这篇文章写作的主体,“说” 在这里指什么?(同学们可以看课文回答)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学习此类文章,一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二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这两点正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标,请同学们看屏幕齐声朗读一遍。四、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1.检查自读情况(看屏幕,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

8、意:周敦颐( ) 可爱者甚蕃(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 ) 陶后鲜有闻( )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的一般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声音哄亮,吐字清晰。2.问:文字上还有没有不懂的?请提出来。(师生共同解答)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五、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托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写法,首先要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所托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内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莲”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花的?赋予莲花哪些品格?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

9、完成屏幕上的表格。3.总结: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写出了莲花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质,而且对她那高洁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风度,作了惟妙惟肖、尽善尽美的描绘,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这也正是作者爱莲的原因。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花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过渡: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花。1. 分析“菊”正衬的作用。谁爱菊花?陶渊明是什么人?我们学过他的一首饮酒诗,当中有一句话能表现出陶渊明爱菊花。

1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师: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也是用菊花来正面衬托莲花,用陶渊明来正面衬托他自己。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然而能洁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从晋朝以来极少,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什么?因为牡丹色彩艳丽,妩媚动人,象征富贵。也就是说世人都追求富贵,作者愿不愿意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呢?文中哪一个字能体现作者的这种感情?“独”师:作者写世人甚爱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的高洁品质,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下面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3.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过渡:以上是托物部分,但是托物言志

11、的文章描写事物并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通过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来歌颂人。同样,爱莲说一文作者写莲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莲颂人。请同学们看第二段1. 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那么第二段呢?议论,文中哪一个字能集中体现出来?“谓”抒情,文中有哪一个字作了提示? “噫”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么?作者对陶渊明的这种隐逸的生活态度是不是完全赞赏呢?他也愿意隐逸吗?作者赞赏的只是陶渊明这种不苟同于世俗的人格,而对于他的隐逸,作者更多的则流露出什么情感?“惋惜”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么?对于世人都贪慕富贵,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么情感?“鄙视” 而莲,作者则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对莲的

12、什么情感?“赞美”3.同学们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齐声朗读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个叹词“噫”,朗读时声音应该延长。b、最后三句运用了三种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作者内心复杂的情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是什么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四种)陈述句在朗读时应读平调,这一句重音应放在“鲜”字上,应读出“惋惜”的语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是什么句式?疑问句朗读时应读升调。“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是什么句式?感叹句朗读时应读降调,要读出“鄙视”的语气。请同学们注意体会,齐声把最后四句再朗读一遍。4. 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

13、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难怪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六、指导学生背诵。同学们读的很投入,老师再给你们几分钟时间,同学们能不能把它背出来。七、总结课文1.学生总结至此我们学完了周墩颐的这篇千古传诵之作。从内容上或写作上,大家有哪些收获呢?从中我们懂得了莲花高洁脱俗、正直纯真的品格。写作上明白了作者托莲花抒情言志的写法。此外,这篇文章比喻、拟人、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衬托、对比手法的运用,陈述、疑问、感叹句式的变化,记叙、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文字的洗练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们借鉴。2.教师总结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八、布置作业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九、板书设计精辟的语言美好的形象隽永的意蕴教学后记:教学中加强朗读背诵指导,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欣赏两文的语言之美,手法之美。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