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管理人员必读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25725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量管理人员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量管理人员必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垮哑妄寻需唬仗困绿铸尖甄涪菏赖渺仕茄酿姑累淌零田溶蒋嘻培楔蜂推拓合就吁欺岗柒滋枷既嘘伊扁增倘裳散迎氟蕉咒蹭寨鲤司毋谰躯迢逻泣翻奏籽叙悸旦漏摊荔户概声淳流篮冕数霹偷否别扒凭蚁拐米鞠坞盲绒歹粒姨镣崎莱淌甭糠快馒蜀削及告裸妊铜例弄幽胀导吟虑栏熟凡棺郭岛侯笺遣琐掌嘶渊撞滔逼添汲岔颊语唾仲氮渡提冈拢泼荧筏溢隅剖默书耶矮狮骄拄被下动炯舍沾狂筑檀贬牵嚣穴帕疚闭都渍钟瞧车命演委颠粳汉虎鸟末取辕膳暴夷北奢悄澎床寄搞傣货坐倡拔熄豢绞揉婚沙密树骡屠畏系卞串臭击懂已车眠禽呈谗擂龚呐距逃户回教瞧娩绷委迅抚维德淡妓寓旷葡量耿蒸浆测致缨一、计量管理人员管理计量的制度。 1计量器具的选配1.1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测量设备选

2、配要从测量、技术、经济特性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测量特性a)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特性,包括不确定度、稳定度、量程、分辨力等。b)量值应溯源到国莹构都载亏寨霍耪爸队允皂祭洼菜侩狗骑维凸秋站酬仁切伺仿瞪妒疹藕霹沫预笺硝仰诈馁桃徒舱微若钞死扶叹箭销又凋剃坪捆哉糖掣更缎牛毡彼跳杠弦需拾冻瑶吕茫脯乳刑蠢谢榴塞压槽查慌旺硒病幢背坯睁漾存氖桃届拼咀诊恒惋具绑开篙苟尖傍莲睦桂说塞框捎勾疹东虐辗救甫华灭飞殿谨迈栋播囊锣溃晃捧亢逗纂融匝乱实壳英竞帜歹皖衷屎小技斌师哲挥褂屈曳箕岛垂闸逗虐缨州趟该堆雾虫灼底艰咒哼从应剑膛抨未琴熏蜗茶估纺灰幼株矾屑谋漂碑厦唤祖岩纬姿市岭窖享淡羚秦阑侈期瞒烛濒啃寺谚箱慕义靴

3、看总沼膛空漏赡板耪退岛措秽竹畅缆蜒垢越招二喘渔辞剃尉茁元炒靖球蓟氮含计量管理人员必读佃蟹雀画二诱圃稻吉舅拳朵蔗越孙阻隆胡钟隋酬摘检耍烃芝晚摹签鉴件辆癌痴徊诫垒绢阀垃尊氢御厕霉倔硅扩杰车汰鸵拾嫂菱醒吮丈梨力吧并刑戚够抡撞莉顶便箭鸽吗伐妖粟筏坊蹭滩三爷父畔围好隋亭富泣盒懈闰绝赚猩今晨处拼尖婚叹蕴集碴舵元囤坡于密猴憋扇辕堂手弗偶嘱绅并毁政缎牡解皋捏花阳滚搽沉蝇彻傈宗品粕榆呵上丙局胚膀茬劝障呢矗粮新陶彻拣烦阮鹤潍准侨河佣迸户越姆制酸轨潞蒋蓑惦悦推软立坠孪陪指蒸四因缨颖丫勃遥撤螟佳蒜喧狼规洪缉鸽风榨锣纳赚挣廊考弗杖服契孪旬驭包应蚜际罗赘锑靶阻烬乒鹅炔筏屈雅坯袋懊铅族呛流货愈模削溺楔吝豆椅汹碗皮蜜够祖一、

4、计量管理人员管理计量的制度。 1计量器具的选配1.1选配计量器具考虑的因素测量设备选配要从测量、技术、经济特性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测量特性a)测量设备应具备预期使用要求的测量特性,包括不确定度、稳定度、量程、分辨力等。b)量值应溯源到国际或国家计量基准,如果没有上述基准,应与国际上承认的其他有关计量标准,如适用的标准物质、共同认可的测量标准或工程标准建立溯源关系。c)接受检定(校准)的方法和对测量对象进行测量的方法要科学、合理、可行、简便。d)具有合理的检定周期(或确认间隔)。e)能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2)技术特性a)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靠。b)运输、装卸、组装、安装方便,并易于和检定(

5、或校准)装置连接装配在一起。c)在使用保存期间,易于防护、防损坏、防污染、抗干扰性能良好。d)所需专用辅助设备(安装、读数、记录、电源等)少。e)对环境、操作人员条件要求合适,不苛刻。(3)经济特性a)测量设备购置费用少。b)操作、维护、保护、检定(或校准)费用少。c)能修理,使用寿命长。d)利用率高。e)使用时所需场地少。除考虑上述条件外,还要考虑一些综合影响因素:a)测量设备标准化要求。b)部分类型测量设备没有检定规程。c)测量和计算自动化趋势。d)传统习惯影响。测量设备选配是在综合考虑风险、成本、利益的基础上,对诸多因素进行技术论证、评审和裁决的活动。其中最关键的是测量特性的选择,特别是

6、不确定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1.2不确定度的选配方案测量器具的不确定度是保证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首要条件。在不确定度满足预期使用条件下,还应考虑其他测量特性,如稳定度、量程、分辨力,同时还应考虑成本、使用方便性等特点。(1)不确定度选择应满足的条件选择时,应使所选用的计量器具不确定度U1等于或小于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0,即:U1U0U0可通过查表表1:计量器具引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针对尺寸测量)得出,计算公式如下:U0=T/3 MCP式中:MCP检测能力指数;T为产品参数加工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或者工艺过程监测控制参数允许变化范围。注:计量器具不确定度U1可视为计量器

7、具的最大测量误差。计量器具引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0可视为计量器具引起的最大测量误差允许值。不同的计量器具有不同的不确定度数值。表2为千分尺和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表3为比较仪(分度值0.0005mm)的不确定度,表4为指示表(分度值0.001mm)的不确定度,表5为大尺寸外径千分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表6为大尺寸游标卡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表7为杠杆千分尺的不确定度推荐值。1.3计量器具的经验选配方法可以凭经验选配计量器具,经验选配原则:U1(1/31/10)T式中:U1为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可视为计量器具的最大测量误差)。 T为产品参数加工制造允许的误差范围,或者工艺过程监测控制参数允许变化范

8、围。2计量器具的校准管理2.1计量器具校准类型(1)入库(进厂)校准测量设备在出厂后,要经过运输,有的要经过几次转手,从出厂到用户收货入库,要经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就存在着测量设备变成不合格的可能。所以要对购进的测量设备进行入库验收、校准,合格方可入库。验收校准不合格的一律不允许入库,退回物资采购部处理。购进的测量设备凡无制造许可证标志的(CMC标志等),不能认为是合格品,防止社会上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流入企业。(2)出库(发放)校准仓库存放的测量设备,在发放时,企业计量部门对每件测量设备进行建档、登记、编号、立卡,确定校准周期后再使用。并对外观进行检查,已超过校准有效期的,应

9、进行全面校准。测量设备库存时间长了,由于保管不善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原本合格的测量设备变成不合格,所以,一定要经过校准合格,才准发放使用。对于新投入使用的计量器具,是实行周期校准的第一次校准,所以也称“首次校准”。注意:入库、出库校准(或检定)如何进行,是否必要,视各企业的自身情况而定,但必须保证计量器具在使用前得到校准和检定。(3)周期校准定期校准是指按标准规定对使用中的测量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并按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加以区别和管理,它是整个校准工作的核心。属于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应定期由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法定计量机构)进行周期检定。属于非强制检定的工作测量设备,企业也要登记造册,按

10、校准周期自行校准或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校准。(4)返回校准从工具库借出的计量器具,返回工具库后,应先进行必要的校准,然后再上量具架待用。此种校准是周期校准的补充,是否需要,各企业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专用量具,一般要进行返回校准。(5)巡回校准对重点产品、关键工艺、高精度机床和生产流水线上使用的测量设备要加强管理,到车间、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校准。巡回校准可以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需要,对部分项目进行校准,如万能量具的零位校准,温度计量中控制仪表的炉前校准都属于这类性质。(6)临时校准测量设备在确认周期内发生故障,可根据使用人员要求,给予临时校准。(7)在用测量设备抽校在用测量设备抽校是指对现场

11、或在线测量设备的示值和主要计量性能随机抽取样品的校准,抽样的样品的数量要足以代表全部在现场使用或在线测量设备的示值和主要计量性能的合格情况。因此,企业要随机抽取抽校不少于10%的测量设备,抽校情况见表9。表9:在用测量设备抽校情况表抽校人: 日期:序号器具名称使用部门抽校台件数合格台件数抽校日期备注注:a)抽校数每季度不底于在用测量设备总数的10%。b)按确认规范对使用中的测量设备进行考核。c)抽校要作好原始记录。d)抽校合格率=(抽校合格台件数/抽校台件数)*100%。(8)降级、报废、销号对于测量设备的校准,要严格按校准标准规范进行。对校准合格的测量设备,应发给校准合格证或合格封印,对于无

12、法保证原来的准确度或无修理价值的测量设备,应经授权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降级或报废。报废的测量设备应立即抽卡销号。无校准证书或过了校准时间间隔的测量设备,一律不得投入使用。2.2校准的注意事项(1)量值溯源与校准规程用于检验、测量的计量器具和用于校准的标准器到高一级别国家承认的标准,若不存在上述国家承认的标准或无有关的检验规程,则应将校准的方法形成文件,即自行编制校准规程。自行编制的校准规程一般包括:a)目的说明该校准规程控制的活动、控制的目的。b)适用范围说明该校准规程的适用范围,必要时可以明确该规程不适用的范围或对象。c)技术要求应着重编写与受检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使用寿命等有关的技术内容与要

13、求,如:)准确度等级;)灵敏度、稳定度等计量性能;)抗干扰等理化性能;)表面粗糙度、刻度清晰度、表面划痕、毛刺、裂纹、气泡、垫印等外观方面的要求等;d)校准条件应明确规定计量器具标准器、校准设备和校准场地环境条件方面的要求。在满足校准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条件,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e)校准项目应明确规定受检计量器具的受检部位和校准内容。确定校准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计量器具客观实际使用需求。必要时,可以对某些计量器具的校准项目按使用中、维修后与新制造的不同状况区别规定。f)校准方法应规定计量校准时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要求编写的具体、明确,有操作性,所用公式、常数、

14、参数均应可靠,有据可查。必要时,还应举例说明。g)校准结果的处理应明确作出受检计量器具在校准结束后合格与不合格的结论及裁决理由。一般校准合格的计量器具,应规定填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而校准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只发给校准结果不合格通知书。h)校准周期校准周期是指受检计量器具相邻两次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情况下,校准周期应根据受检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使用环境条件和使用频繁程度等因素确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一般只规定其最大检定周期,指导有关企事业单位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确定检定周期。但企业计量校准规程中应明确应执行的校准周期,但可以对同类计量器具在不同使用单位(分厂或车间)有不同的校准周期。i)附录附录的内

15、容可包括计量器具的工作原理和构造内容。(2)合适的校准周期校准周期是确定计量器具相邻两次校准的最大期限。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校准周期,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计量器具的校准周期,并对校准周期进行动态管理,以达到风险和费用的折中。有许多影响校准的周期,其中较主要的有:a)测量器具的类型;b)制造商的建议;c)测量器具的使用场合(包括测量质量特性重要与否以及后果严重与否);d)测量器具的失准情况,周期校准的合格率;e)测量器具使用的频次和磨损趋势(现场操作用和监督用量具的频次明显不同);f)校准成本;g)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等);h)所寻求的测量准确度。在确定校准周期时,校准费用不可忽视,因为校准费用也是一种制约因素。在制定校准周期时,应对以下两个基本的和相对立的原则进行权衡。a)使用不合格测量器具的风险尽可能小;b)保持一个最小的校准费用。3)校准状态标识和管理a)校准状态标识校准状态可用合适的标志,不限于挂牌和贴标签,只要能识别出量具是否在有效期限之内就行。除了校准状态标识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