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2025592 上传时间:2023-10-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几何概念的形成与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解决策略在“图形几何概念”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数学“图形几何概念”是构成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由于几何概念的复杂性、 抽象性等特点而成为培养学生的空间 观念的有效载体。 小学生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 渡的阶段, 如何依托几何概念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思维 呢?下面我将以圆柱和圆锥的认识这节几何形体概念课为例,从 课标要求、教材解读、教学策略的选择、评价四方面谈一下自己的认 识和做法。一、从课标要求明确空间观念提升的目标。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观念”是这样阐述的: “空间观念主 要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 根据

2、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绘的实 际物体; 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 描述图形的运动 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由此可以看出,空间观念是 图形几何概念中众多素养中的核心素养。(一)数学课程标准中有关空间概念教学的课程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探索 并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 现象,体验简单图形的运动过程。2.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过程中,发展空 间观念,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二)为了达成以上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中安排的课程内容: 1结合实例了解线段、射线和直线。2知道平角与周角,了解周角、

3、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 的大小关系。3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关系。 4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 和圆的特征,知道扇形。5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知道球体。7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等活 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二、从教材编排明晰空间观念提升的途径。数学课程标准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其中包括“能够 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进行 几何体与其三视图、

4、展开图之间的转化” 。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 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 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 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 的理解和把握。青岛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 1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是一节空间几何概念课, 是在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了圆柱, 掌握了长方 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和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 课,是后面继续学习圆柱侧面积、表面积、体积的基础。途径一:由“生活原型抽象几何图形具体实物” 教材情境窗呈现了许多圆柱、圆锥形状的冰淇淋包装盒,蕴含了 圆柱和圆锥的生活原型

5、。 第一个红点: 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的?让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抽象圆柱、圆锥的几何形体,并列举常见的圆柱 或圆锥形状的物体, 充分发挥实物的直观作用, 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 性认识。由“生活原型抽象几何图形具体实物”这样一个 探究过程有利于形成圆柱、 圆锥的的空间表象,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途径二: 借助模型,以操作、观察、比较等方式探究特征。 第二个红点: 圆柱和圆锥各有什么特点?通过对圆柱和圆锥模型 的观察、操作和比较,更清晰地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发现并 掌握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教材要求我们教学时要让学生借助学具这一 直观手段进一步丰富学生学生的感知, 以操作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 验

6、,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途径三:在练习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自主练习第 3 题是一道连线题 。 要求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连线,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表面积做了铺垫。自主练习第 5 题。同样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题目。 要求借助想象, 探究长方形、 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快速旋转时会形成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很好 的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然后让学生动手试一试。 通过一系列的“想 象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由“面”到“体”转化,促进学生空间 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三、以有效的教学策略发展空间观念。 为了更好地使空间观念这一数学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 落

7、实,教学时,我通过采用直观教学、想象猜测等策略以便更好的发 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一)加强直观教学,形成直观表象 。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 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 ”可以说操作是儿童智力 活动的源泉,是学生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是促进概念内化的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活动,学生才能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积累的 相关感性认识,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建立数学概 念,进而发展其空间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圆柱、圆 锥的学具探究特征, 利用圆柱、 圆锥高的学具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圆 柱的“无数条高”,利用剪开的展开图验证自己的猜想

8、,通过这些看 得见、摸得着的学具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经验, 同时便于形成图形的直 观表象。通过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操作活动将几何概 念直观化,调动学生的手、眼、脑等多种器官协同合作,多种感知活 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大脑多渠道的接受刺激,更好的获取信息,把握 几何形体的特征。下面是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的教学片段: 学生借助圆柱学具,合作探究圆柱特征 全班交流: 生(指学具说):圆柱有两个圆形的面,一个侧面。 师:他发现了圆柱面的特点。对于这两个面,谁还有补充 ? 生:两个圆大小相等。师(板书:相等?再指着圆柱说) :这两个面叫圆柱的底面。底 面有什么特征?生:底面是两个圆,大小相等。师:这个侧

9、面有什么特点?生:是一个曲面。 师:摸一摸感受一下。(生摸侧面)。师:谁来说说摸后的感受? 生:滑滑的、弯的,上下一样粗。 学生动手验证两个底面完全相同。 交流:生 1:我量的圆柱的半径,发现两个圆的半径相等。 师:半径相等说明什么?生 1:面积相等。师:他用的什么方法? 生:量的方法。(师板书:量)生 2 :我先把圆描下来,再把另一个圆跟它对照一下看看是不是 完全重合。师:重合了说明什么?生 2:圆的大小相等。师:这个同学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对比。(师板书:比) 师:小电脑也进行了验证。看屏幕。 (课件演示两个圆重合) 师:通过演示,你发现了什么?生 3:圆柱的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师把板

10、书中“相等”后面的问 号擦掉)教师出示直观图,结合直观图,认识底面、侧面、高 。 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两次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探究圆柱的特征, 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原本枯燥的圆柱 特征变成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课件演示,使教学难点的直观化突破。 利用直观图认识底面、侧面和高,由具体到抽象,加深对圆柱特征的 认识。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动态的探索过程,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 挥,他们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从而完成概念的构建, 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做数学中”得到不断提升。(二)引领猜测想像,发展空间观念。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 象要概括世界

11、的一切。 ”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能从较复杂的图 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 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 ,分解图形、 想象实物就要具备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空间想象依赖于空间感知, 只有学生对几何形体特征有了充分的认识, 空间想象能力才能得到提 高。因此,在教学中, 当学生对图形获得一定的感知时, 我虚实结合,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猜测想象的思维活动,实现由物到形的抽象过程,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下面是我在执教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认识圆柱和圆锥的侧 面展开图教学片段:1. 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出示圆锥形学具)仔细观察圆锥的侧面,沿着顶点到底面 圆周任意一点的连线剪开,猜

12、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生 1:扇形。生 2:半圆。师:要知道是什么形状怎么办?生:剪开。 师生合作剪开验证,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2. 认识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师:(出示圆柱形学具)这个圆柱,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 猜想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会是什么形状?生 1:长方形。生 2:正方形。师生合作剪开验证,验证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 师:仔细观察,长方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 师出示另一个圆柱(侧面展开是正方形) 。猜想一下:这一个圆 柱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生:正方形。 师:对,确实是正方形。大家思考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

13、图要是 正方形需要什么条件?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学习是在学生对圆柱和圆锥特征充 分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中,我采用“猜测想象操作验证 观察分析”的教学思路,组织学生三次想象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由 “体”到“面”的转换,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培养了学生的几 何直观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活动,让学生 在观察、比较中体会到“面”与“体”的密切联系, “体”的数据决 定“面”的形状。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也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得到 发展,想象与操作使学生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更加深刻、全面。四、多元评价促进空间观念的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它对小学 数学

14、教学以及小学生数学学习, 具有直接的导向功能、 激励功能和诊 断功能。 有效的学习评价既可以检测学生空间观念的落实情况, 又是 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 生的学习结果, 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应采用多 样化的评价方式, 恰当呈现并合理利用评价结果, 发挥评价的激励作 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达到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 帮助教师进行总结与反思, 调整和改进教 学内容与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评价中, 我围绕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实行多元评价,较好的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1. 延时评价,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延

15、时评价有别于教师过早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结论性评价, 这种 评价不是马上抓住学生的错误不放, 提出尖锐的批评, 而是允许学生 犯错误, 允许他们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这样学生往往会对教师产生信 任感,对回答问题具有安全感,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的本质,所以延 时评价有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下面是我在执教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时的教学片断: 认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师:把这个圆锥,沿着顶点到底面圆周任意一点的连线剪开,猜 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生:扇形。生:半圆。师:要知道是什么形状怎么办?生:剪开。师生合作剪开,发现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这一过程中,“延迟评价”不光是评价时间的延迟,也是评

16、价主 体的扩张,评价过程不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裁“,而是鼓励更多的 学生一起发表意见, 这时候老师也是一个幸福的学习者。 学生也在操 作验证中进一步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这种立足逐步同化的知 识感悟, 远比教师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 学生在延迟评价所留 下的宽泛过程中进行智慧的碰撞、 观点的交锋和心灵的沟通, 课堂成 了个性飞扬的人文天地。 这样的课堂评价, 已然超越了传统狭隘的固 有范畴,为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积极的民主环境。2. 自我评价,在梳理中发展空间观念。每节课的最后环节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的收获, 实际是学生梳理 知识,构建网络、提炼方法的过程,是学生对整节课的数学知识及获 得过程的重新回顾、 自我反思,是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