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题库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2023177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建筑史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外建筑史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外建筑史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外建筑史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外建筑史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外建筑史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建筑史题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外建筑史题库(五)(九古典主义建筑一一17世纪法国1、古典主义建筑的成就与影响()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它的理论和创作,影响十分深远。当时,法国不仅是欧洲 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绝对君权制度的典范。陆续建立起来的欧洲各民族国家, 纷纷学习法国的典章制度,宫廷仪节,文学艺术,生活习尚,直至走路的姿式和 言语的风雅。一时古典主义建筑成了全欧洲的潮流,连意大利都不例外。 古典主义建筑,用巨柱式控制整个构图。巨柱式起源于古罗马,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比较经常地使用,到法国的古典主 义建筑,它被突出地当作构图的主要手段,而且形成了一套程式。 古典主义建筑,构图简洁,它们的几何性很强,轴线明确,主次有序,以致

2、 完整而统一。巨柱式减少了分划和重复,既能简化构图,又使构图能有变化,并且统一完整。 巨柱式也有利于区分主次。古典主义建筑确实创造了不少大型纪念性建筑物的壮 丽形象,在这方面积累了经验,探讨了规律。17世纪往后,欧洲各国先后都有 建造宫殿和大型公共建筑的高潮,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对它们的成就作出了贡 o但是,古典主义建筑毕竟主要在宫廷建筑中发展,因此,它的作品大多过于冷肃, 傲气凌人,甚至夸张造作,乖谬情理。宫廷文化中“孤家寡人”的气息宠罩着它 们。古典主义理论的教条主义、世界主义和形而上学起过、甚至还起着消极的作用。 一些人盲目地以为古典主义的种种观念和相应的手法是永恒的,是无所不适的。 他们

3、没有看到古典主义只是产生于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是一种历史现象。 欧洲最早的建筑学院是在古典主义时期设立的,在这些学院里形成了欧洲建筑教 育的传统,长时期里统治着欧洲各级的建筑学校,因此,古典主义的教条主义的 影响就更加顽固。2、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形成与特色()古典主义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总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 学初期的重大成就的唯理论;它的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 的专制政体。 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论在当时产生了最广泛的影响。在美学方面,笛卡儿认为,应当制定一些牢靠的、系统的、能够严格地确定的艺 术规则和标准。它们是理性的,完全不依赖于经验、感觉、习

4、惯和口味。艺术中 重要的是:结构要象数学一样清晰和明确,要合乎逻辑。笛卡儿反对艺术创作中 的想象力,不承认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对象。 特点及主要理论()对古罗马建筑的崇拜,和古典主义的政治任务是一致的。绝对君权的法国,自比 为古罗马帝国,因此,在建筑中希望用古罗马建筑那样庄严宏伟的形象来为专制 君王建造纪念碑。由于崇拜古罗马建筑,古典主义者对柱式推戴备至。崇奉柱式,又标榜“合理 性”、“逻辑性”,古典主义者就反对柱式同拱券结合,主张柱式只能有梁柱结 构的形式。古典主义者根据帕拉第奥的理论,强调构图中的主从关系,突出轴线、讲求配称。 古典主义者倡导理性,主张建筑的真实,反对表现感情和情绪;因而也就反

5、对了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建筑师的创作个性以及他们在建筑中鲜明地表现出来的热 情和理想。 意义和局限()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进步意义主要是:第一,相信存在着客观的、可以认识的美的规律,并对它的某些方面,特别是比 例,作了深入探讨,促进了对建筑的形式美的研究;第二,提出了真实性、逻辑性、易明性等一些理性原则,用简洁、和谐、合理等 对抗当时声势很大的意大利巴洛克建筑的任意和堆砌。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局限性主要是:第一,它只从中央集权的宫廷建筑立论,它的研究对象只是古罗马帝国的纪念性 建筑,因而十分片面,并且傲慢地否定了一切民间的和民族的建筑传统,贬低中 世纪哥特建筑的伟大成就;第二,它对形式美的认识是形

6、而上学的,一方面,没有看到形式内部包含着的固 有的矛盾性,它的无穷的变化;一方面,脱离了历史、功能、技术和其他的具体 条件,没有看到审美的社会性,仅仅把和谐的比例当作最高原则,而比例又是僵 化的,一成不变的。第三,它把抽象的教条看作超时代、超地域、超民族的。它反对创作中的个性。热情和表现,只着意于冷冰冰的数的和谐。3、古典主义城市广场的特色()完成了凡尔赛宫的建设之后,巴黎的城市建设逐渐恢复。主要的是继续17世纪 初年建造城市广场的工作,而且广场的形制也继承了下来:正几何形的、封闭的、 周围一色的。不过形状稍多一点变化。重要的例子是旺道姆广场,是于阿孟莎设计的。平面长方形,四角抹去,短边 的正

7、中连接着一条短街。广场上的建筑是3层的,底层有券廊,廊里设店铺;上 两层是住宅,外墙面作科林斯式的壁柱,一通两层,配着底层重块石的券廊,是 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构图。不过,屋顶是坡顶,有老虎窗,还是法国传统建筑的 残迹。广场两侧的正中和四角,檐口上作山花,使轮廓略略有起伏,标出了广场 的横轴线。就在纵横两个轴线的交点上,立着路易十四的骑马铜像。旺道姆广场这样的被交通从当中穿过的纪念性广场,不适合于交通繁忙的时代。 但在当时,星星点点布满巴黎的广场,方的、圆的、三角的、八边的,确实起到 了美化城市的作用,也有利于商业。4、洛可可城市广场的特色(*) 南锡广场群18世纪上半叶和中叶,法国的城市广场发

8、生了变化,它们不再是封闭的了,不 再简单地用一色的建筑物包围一个空间。新广场的设计手法丰富了。南锡广场群 是重要的代表,由勃夫杭和埃瑞德高尼设计。中心广场群是由三个广场串联组成的,北头是长圆形的王室广场,南头是长方形 的路易十五广场,中间由一个狭长的跑马广场连接,按纵轴线对称排列。跑马广场和路易十五广场之间有一道很宽的河,沿广场的轴线,筑着30多米宽 的坝,坝的北头是一座凯旋门。路易十五广场的南沿是市政厅,其他三面也有建 筑物。有一条东西向的大道穿过广场,形成它的横轴线。在纵横轴线的交点上,安着路易十五的立像。 南锡中心广场群是半开半闭的。透过王室广场两侧的券廊,可以望见外面不 远处的大片绿地

9、。路易十五广场的四个角是敞开的,北面的两个角用喷泉作装饰, 紧靠着河流。南面两个角联系着城市街道。广场群的建筑景色很丰富。A、三个广场的形状不一样;B、四周的建筑处理差别很大;C、路易十五广场中央有雕像,跑马广场有四排树木。三个广场的联系使用了不同的开阖变化。A、王室广场和跑马广场之间有一个喷泉隔开;B、跑马广场要经过凯旋门和一段狭窄的坝上路,才能进入路易十五广场;喷泉和凯旋门引导人们从一个广场走向另一个广场。它们之间的统一和联系,因 轴线和轴线两端的大厦而加强。路易十五广场南面的两角,装设着一对铁栅门。这一对铁栅门是18世纪金属工 艺的杰出作品,代表着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在这类建筑部件上可以产生

10、的独特效 果,可以获得的很高成就。它们的轻盈玲珑,经沉重的石建筑对比,更加优美 调和广场(*)18世纪中叶以后,法国各个重要城市都做了些改建的工作,建造了一些中心广 场和王室大道。其中比较重要的,是巴黎的调和广场,由迦贝里爱尔设计。广场在塞纳河北岸,它东邻丢勒里花园,西接爱丽舍大道,都是宽阔的绿地。南 面,沿河同样是浓荫密布。在这样的环境中,迦贝里爱尔设计了一个完全开敞的 广场,使人耳目一新。广场四角微微抹去,它的界限完全由一周圈24m宽的堑壕标出,壕深4.5m。广 场的主要标志是路易十五的骑马铜像,在广场正中,面对着东面的丢勒里花园。 在它的南北,各有一个喷泉。调和广场出色地起了从丢勒里花园

11、过渡到爱丽舍大道的作用,成了从丢勒里宫到 星形广场的巴黎主轴线上的重要枢纽。为了同城市街道联系,在广场的北面,堑壕之外,建造了一对严谨的古典主义的 建筑物,夹着笔直一条王室大道;在大道尽端建造了一所大教堂。这样,广场的 北面也同样没有被建筑物封闭。在设计北面一对建筑物的时候,考虑到了路易十 五骑马像的观赏条件,使远在广场南端的人看过去,铜像仍然高于后面建筑物女 儿墙。因此,从广场上任何一个位置,都看到铜像在广阔的天空中驰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骑马像被拆除,在这位置上树立了从埃及掠夺来的方尖 碑。19世纪初年,在广场南北轴线的塞纳河上造了一条桥,于是广场就成了巴 黎的交通枢纽。王室大道北端的

12、教堂和桥南岸代表会议大厦的柱廊也在19世纪 初年建成,南北轴线完成了。从此调和广场就成了巴黎市的中心。5、洛可可装饰的主要特色(*)在建筑上,洛可可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它反映着贵族们苍白无聊的生活 和娇弱敏感的心情。他们受不了古典主义的严肃的理性和巴洛克的喧嚣的放肆。 他们要的是更柔媚、更温软、更细腻而且也更琐碎纤巧的风格。 洛可可风格在室内排斥一切建筑母题,室内追求优雅、别致、轻松的格调。 装饰题材有自然主义的倾向。最爱用的是千变万化的舒卷着、纠缠着的草叶, 此外还有蚌壳、蔷薇和棕榈。 爱用娇艳的颜色。如嫩绿、粉红、猩红等;线脚大多是金色的;顶棚上涂天蓝色,画着白云。 喜爱闪烁的光泽。

13、墙上大量嵌镜子,特别喜好在大镜子前面安装烛台,欣赏 反照的摇曳和迷离。 门窗的上槛,框边线脚等尽量避免用水平的直线,而用多变的曲线,并且常 常被装饰打断。也尽量避免方角,在各种转角上总是用涡卷、花草等来软化和掩 盖。 洛可可风格在建筑物外部表现比较少。府邸的外表还比较朴素。洛可可装饰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它的设计者是勃夫杭,洛可可装 饰的名手之一。盛期的装饰名手是麦松尼埃。洛可可的装饰,总体上说是格调不高的,这是贵族社会腐朽没落而不可自拔的反 映。但是,这时的建筑师和装饰家,是用意大利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法国古典主 义的伟大成就哺育出来的,他们并不缺乏创造的才能。因此,他们虽然只能在时

14、 代的总的潮流之中从事洛可可的装饰,却为它创造了许多新颖别致的、精细工巧 的作品,创造了许多富于生命力的手法。一些洛可可风的客厅和卧室,非常亲切 温雅,比起古典主义的和巴洛克式的来,更宜于日常生活。所以,洛可可装饰的 影响是相当久远的。6、鲁佛尔宫(卢浮宫)东立面的建筑特色()宫廷的纪念性建筑物是古典主义建筑最主要的代表,集中在巴黎。古典主义建筑 的一时胜利是经过同意大利的巴洛克建筑反复交锋后才获得的。鲁佛尔宫东立面 的设计竞赛,是这场交锋的战场。1667年,批准了由勒伏、勒勃亨和克彼洛设 计的方案,这是一个典型的古典主义建筑作品,完整地体现了古典主义的各项原 则。鲁佛尔宫东立面全长约172m

15、,高28m,上下照一个完整的柱式分作三部分:底层 是基座,中段是两层高的巨柱式柱子,再上面是檐部和女儿墙。主体是由双柱形 成的空柱廊,简洁洗练,层次丰富。中央和两端各有凸出部分,将立面分为五段。 两端的凸出部分用壁柱装饰,而中央部分用倚柱,有山花,因而主轴线很明确。 立面前有一道护壕保卫着,在大门前架着桥。左右分5段,上下分3段,都以中 央一段为主的立面构图,在鲁佛尔宫东立面得到了第一个最明确、最和谐的成果。 这种构图反映着以君主为中心的封建等级制的社会秩序。它同时也是对立统一法 则在构图中的成功运用。有起有迄,有主有从,也就是各部分间有了对立,构图 才能完整。否则,即使完全相同的单元,简单重

16、复,也并不统一,因为它们可增 可减,单调松散,不能成为有机的完整的个体。横向展开的立面,左右分5段, 上下分3段,就有了起迄、分别了占主导地位的和从属的部分。构图完整了、统 一了。它的总体是单纯简洁的,法国传统的高坡屋顶被意大利式的平屋顶代替了,加强 了几何性,从此成了惯例。但是,照古典主义严格的规则来说,双柱和巨柱式都是“非理性”的。古典主义 的理论即使在它的极盛时期也不能无所不在地统治着一切建筑创作,鲁佛尔宫设 计者之一克彼洛说道,应该根据自己的感觉去改变比例的规则。鲁佛尔宫东立面在高高的基座上开小小的门洞供人出入,徒有柱廊而仍然凛然不 可亲,充分体现了宫廷建筑的性格。7、凡尔赛宫的建筑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