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2023059 上传时间:2024-01-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素材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课件教学目的:1.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能正确读写词语。背诵、抄写第7自然段。2.学习课文,通过文中的一个个场面描写,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_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_的诞生而冲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学习课文,通过一个个场面描写,体会人民群众冲动、自豪的心情。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p 】:句,进一步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毛_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_的诞生而冲动自豪的思想感情。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讲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

2、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_指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生活中发扬社会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_斗争,在_成立前夕,由中国_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共同创立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设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全国委员会设常务委员会主持会务。(二)明确学习目的1.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含义深化的句子。二、检查生字词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集体正音。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或者几个词语来说一

3、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丧权辱国外忧内患辛酸屈辱2.中国_自1921年成立以来,指导全国人民为_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展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_,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_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3._在宣读公告。“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起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通过无线电的播送,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你有没有像1949年10月1日的人们那样冲动过?你能理解广场上的人们为

4、何欢呼吗?4.屈辱沧桑的历史终于一去不回了,在中国_的指导下,1949年10月1日,_成立,中国人民站起了!如今,你们就是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去抓拍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镜头吧!四、理清文章脉络大典前、大典时、大典后。五、重点讲解“典礼时”1.学生自读典礼时这部分内容。2.集体完成“典礼时”表格内容。六、自主品读1.学生自读典礼前、阅兵式和典礼后部分。2.完成表格内容。七、重点句段理解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播送,(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删掉括号中的内容,比照体会。两段(洪

5、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换掉括号里的词,比照体会。洪流_队伍流走光明光亮八、课文解析小组互相学习,把你还没有弄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1.“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2.“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3.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红流”指_队伍,“流”这里指_队伍行走的样子,与“红流”相对应,“光明”不仅是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更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乃至全中国永远摆脱了反动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民群众心中的光明。“红”暗示了人民群众以后对生活会红红火火

6、,展现出了人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热爱。“掌声”、“欢呼声”表达了人民群众为庆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喜悦、冲动的心情。还因为_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表达了人民无比自豪的思想感情。九、通读全文,总结一下本文的写作特点。(按事情开展的顺序写,突出重点,详略得当地写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十、拓展提升同学们:你们知道54门大炮齐响28响的意义吗?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_指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想再看看雄壮的阅兵式吗?(图片展示)公元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这一天,一个崭新的国家中华人民共

7、和国在世界的东方诞生了,她的建立,创始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社会从此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正象诗人何其芳在开国典上写下的诗篇中描绘的:在新的中国,人民的中国!啊,你终于在旧中国的母体内生长、壮大、成熟,你这个东方的巨人终于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亿万人民欢欣鼓舞,因为伟大祖国将走上繁荣兴盛的道路。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课件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能理清课文描写的四个冲动人心场面的相关小节;并在熟读课文的根底上,能简要复述这几个场面。2.能背诵课文第7、8节。3.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_的思想情感。教学重点:能背诵课文第7、8节

8、。教学难点:能抓住文中重点的词句,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感受全国人民热爱党、热爱_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交流导入、提醒课题。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就是开国大典。2.板书课题,齐读。3.理解“开国、大典”之意。(建立新的国家;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二、检查预习。1.指名读课文,随机纠正读音,学习生字。2.交流自己读资料的体会。3.展示自己画的平面图,小组读第2节讨论。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己读读课文,开国大典中的哪个场面令你很冲动?2.交流读课文片段,要求读好。教师在学生读课文的根底上参加引语,并随机板书入场典礼阅兵式群众_3.

9、默读课文,找到与标题相应的小节。交流。(1一4;5一10;11一13;14一15)4.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了这四个场面。引读。我们先来读读开国大典进展时的盛况“典礼”和“阅兵式”。四、重点研读,简要复述。1.开国大典包含了这些议程,出示。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_宣布_政府成立。_宣读申央人民政府的公告。礼炮响起来。下午三时正,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_按动电钮,五星红旗徐徐上升。阅兵式开始。默读课文5一10节,按顺序圈出有关词语。2.讨论。(2、3、6、5、1、4、7)3.加上必要的连接词,简要复述。同桌复述;交流。4.引读有关片段。5.小结。(师:每一项议程的进展,

10、都有冲动人心的场面。因为那是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五、品词品句,感悟“隆重、规模宏大”。1.观看资料片,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2.小组自学。要求:自选一个场面描写的内容。读读有关小节,圈出重点词。小组配合有感情的朗读。3.交流。随机出示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指导诵读)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播送,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传到白山黑水之间,使全国人民的心一起欢跃起来。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着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说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到了正午,_

11、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象海上的波浪。4.小结:这些句子表现了开国大典的热烈气氛,突出了庆典的庄严、隆重、规模宏大的盛况,表达了群众对_成立的自豪之情、热爱之情。5.引读,读出感情。6.假设你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新闻记者,请将开国大典的过程写成一份通讯稿。提示:客观地进展过程表达。简要的进展场面描写。学生习作。交流。7.小结。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课件一、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课文,理清典礼过程。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升国旗放礼炮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_。)简要表达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2.通过分析p 比较,想想哪些场面写得特别详细?哪些场面写得

12、较为简单?(领悟文章按事情的开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写作特点。)(1)教师适时引导(阅兵式最能表达开国大典的盛况。受检阅的_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空军,兵种很多。)(2)联络上下文说说句子的含义,体会思想感情。理解1:“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播送,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宏伟的声音”指的是_的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用“庄严”和“宏伟”形容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它是非常庄重、严肃、雄壮、伟大的,这一宣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这声音“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说明这一宣告

13、已传遍中华大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指全国各地。“长城”、“大江”代表中国,再用“内外”、“南北”这样相对的词语,既表达了全国各地的意思,又使语言非常生动、整齐、有力。“全国人民一齐欢跃起来”,“欢跃”,欢跃跳跃。_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冲动、无比自豪,它说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联络下文,课文对_广场庆典的描绘,正是“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的写照和缩影。)看书上插图:这是董希文的红色经典油画开国大典,形象逼真地再现了_在_城楼上宣告_诞生了的生动而宏大的场面。指导朗读:把重点词语表达的感情通过恰当的停顿、节奏、轻重处理用声音表现出来。自己读、朗读、齐

14、读指导背诵第七自然段。理解2:“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理解3:“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因为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平安保障。群众看到自己的武装那样强大,战士那样威武,用欢呼来表达自己冲动的心情,用喊声和掌声表达着对人民军队的热爱之情。)理解4:“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可以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冲动。”(是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冲动的心情。呼喊和鼓掌是表达快乐和冲动心情的形式。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心

15、情欢快、冲动到了极点。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想象描绘的画面,带着体会到的情感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冲动、兴奋、喜悦)朗读(自豪,扬眉吐气)3.体会写作方法: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二、学习第三部分1.齐读第三部分。考虑: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晚上九点半_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典礼持续时间长。)(“两股红流”指的是人民群众的队伍,举着灯笼、火把_,_队伍一片火红,所以用“红流”代表_队伍。)(“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中的“光明”除了讲光亮外,还可以象征人民解放了,摆脱了黑暗社会的统治,前途一片光明。)2.指导感情朗读,深化理解三、总结全文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