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2022213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素质教育概论-79分汇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徐州市窗体顶端 部分题目答案为红色加粗部分。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A) 根本法则 (B) 基本路径 (C) 重要经历 (D) 唯一方法 分值:1.0 2. 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前进的本领。(A) 尝试实践 (B) 主动探索 (C) 实践探索 (D) 健康成长 分值:1.0 3.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A) 教育思想 (B) 教育水平 (

2、C) 教育经验 (D) 教育方法 分值:1.0 4. ()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与保证每一位受教育者具备良好的身体、心理、人格素质,为成为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物质”基础。(A) 义务教育 (B) 高等教育 (C) 素质教育 (D) 科学教育 分值:1.0 5. 1997年,国家教委在烟台市(),标志着素质教育开始成为全国范围教育改革的主旋律。(A) 举办的“21世纪新型人才培养研讨会” (B) 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C) 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 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 分值:1.0 6. 教育与()具有天然的联系,原始教育与原始社会生活就曾融合在

3、一起。(A) 家庭生活 (B) 学校生活 (C) 社会生活 (D) 社区生活 分值:1.0 7. 我国实行的是高度()的社会主义领导体制。这一制度为我国社会的整体快速发展和全面和谐进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 整合优化 (B) 集中统一 (C) 开放创新 (D) 解放思想 分值:1.0 8.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A) 劳动 (B) 工厂 (C) 实验 (D) 社会 分值:1.0 9.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

4、精神品质。(A) 学习素质 (B) 科学文化素质 (C) 思维素质 (D) 思想道德素质 分值:1.0 10. 发现学生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是()完成,需要教师、家长持续不懈地努力。(A) 一次性 (B) 非一次性 (C) 持续性 (D) 经常性 分值:1.0 11.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A) 单一教学 (B) 个性化教育 (C) 因材施教 (D) 素质教育 分值:1.0 12.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A) 个性教育 (B) 社会教育 (C) 素质教育 (D) 学校教育

5、分值:1.0 13. ()是活动课程构成的第一要素,预定着学生在一定阶段的活动中最终必须达到的发展水平。(A) 成效 (B) 结果 (C) 方法 (D) 目标 分值:1.0 14. 校风是学校风气的简称,是学校成员的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部的()。(A) 环境氛围 (B) 精神作风 (C) 教学风格 (D) 意识形态 分值:1.0 15.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A) 学以致用 (B) 学为我用 (C) 真正将所学知识融入心灵 (D) 以上都是 分值:1.0 16. 全面传授知识即()、方法和手段全面。(A) 授知内容 (B) 授知途径 (C) 授知对象 (D) 以上都正确 分

6、值:1.0 17.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分值:1.0 18. ()是创造的源泉,它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 思维 (B) 思想 (C) 学习 (D) 创新 分值:1.0 19. ()是一切教育体系的共同特点,是一个教育体系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A) 教育方法 (B) 教育目标 (C) 教育成果 (D) 教育标准 分值:1.0 20.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A) 社会作风 (B) 教学环境 (C) 校风 (D) 校园环境 分值:1.0 21. ()是人作为活动主

7、体在自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性状,既包括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等精神因素,又包括主体将这些精神因素物化为活动成果的能力因素。(A) 主体潜能 (B) 主体精神 (C) 精神素质 (D) 道德素质 分值:1.0 22. ()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A) 教学 (B) 成绩 (C) 德育 (D) 思想素质 分值:1.0 23. 课程的()的根本目的是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形成合理的课程结构,以多出人才、出好人才,提高民族素质。(A) 分级管理 (B) 学科管理 (C) 地方管理 (D) 学校管理 分值:1.0 24. 劳动()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

8、径。(A) 技术教育 (B) 劳动教育 (C) 道德教育 (D) 科学教育 分值:1.0 25. 经过素质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A) 适应时代、社会需要的共有素质 (B) 体现不同学生个性特点的独特才能 (C) 为人类做出特有贡献,进行优秀的文化积淀 (D) 以上都正确 分值:1.0 26. 素质教育()就是人们对素质教育作用范围和内容的期待。(A) 基础 (B) 目标 (C) 职能 (D) 潜能 分值:1.0 27. 教育的基本途径是(),素质形成的重要条件是掌握特出的知识体系,所以素质教育并不否定知识传授。(A) 素质教育 (B) 知识传承 (C) 文化传承 (D) 知识信息传递

9、分值:1.0 28. ()是指创造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良好环境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顺利成长,实现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综合育人。(A) 课程教育 (B) 文化底蕴 (C) 环境教育 (D) 素质教育 分值:1.0 29. 在知识深刻内化的过程中,学生的()水平始终是影响该进程的关键之一,也是制约对知识深刻内化程度的重要因素。(A) 科学思维 (B) 科学知识 (C) 科学文化 (D) 科学教育 分值:1.0 30. 在知识内化过程中,教师的()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 品行道德 (B) 学历资质 (C) 教学水平 (D) 言传身教 分值:1.0 (二) 多选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多选、少

10、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教材的丰富属性决定了教材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就其促进个体素质发展而言,主要表现为()等方面。(A) 教育目标制约着教育方法的选择 (B) 传递人类文化遗产和科研成果,为个体素质发展奠定较高起点的功能 (C) 教学方法又反作用于教育目标,影响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 (D) 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功能 分值:2.0 2. 中等或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研用有得,可以是()等。(A) 对某个学科专业知识创造规律认识的研用有得 (B) 专业技能快速形成的研用有得 (C) 对不同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对学生个性特点形成影响的研用有得 (D) 理论知识和实际知识结合的研用有得 分值:2.0 3

11、. 素质教育理论认为,()。显而易见,这样的以人为本,已经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的长远要求和根本利益。(A) 个人是社会的个人,社会是个人组成的社会,个人和社会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B) 在社会为本和个人为本之间,素质教育应当兼顾两端,有所侧重,力求保持一种动态平衡 (C) 作为素质教育本位的“人”,不是脱离社会、对立于社会的人 (D) 生活于社会之中、依托社会力量并以个人努力成果奉献于社会的人不仅要学会生存,而且要学会关心 分值:2.0 4. 精神审美素质中的缺陷主要包括()2(A) 个人修养缺陷 (B) 精神素质缺陷 (C) 道德素质缺陷 (D) 审美素质缺陷 分值:2.0 5. 个体内化是在个体

12、的活动中进行的、实现的,它是个体的内部心理结构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作用,并对后者加以选择和适应的过程,主要包括()以及自我强化等内容。(A) 观察学习 (B) 认知加工 (C) 角色扮演 (D) 主观认同 分值:2.0 6.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某一层次教育目标的设计者,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 处于决策层次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全国或一个地区,乃至每一个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B) 学校领导者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C) 授课的教师需要对本学校的教育目标进行设计 (D) 每一位教师需要对本学科乃至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周密设计 分值:2.0 7. 在如何开发儿童身心潜能方面,所出现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主要是()。(A) 在教育过程中设置具有挑战性的教育要求,认为这是开发受教育者身心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