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2020004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2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模板2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化学药品使用安全手册无机部分01硫化氢10过氧化氢19液溴28硫酸亚铁02氨11碘20氯化铜29硫氰酸铵03二氧化硫12氯化钙21三氯化铁33氯化铵04二氧化氮13氢氧化钠22氯酸钾31硝酸钾05硫酸14重铬酸钾23磷酸32硝酸铜06氯15氯化汞24铝粉33硝酸银07硝酸16三氯化铝25过氧化钠34氧化钙08盐酸17白磷26铬酸钾09高锰酸钾18硫27硫化钠有机部分01甲醛05苦味酸09四氯甲烷13甲酸02冰醋酸06乙醚10苯酚( 酚) 14甲苯03丙酮07苯11乙醇15煤油04二甲苯08三氯甲烷12对苯二

2、酚16汽油17放射性同位素无机部分【返回第一页】 硫化氢(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有臭蛋气味的可燃气体。易溶于水。自然点: 246, 爆炸极限; 4.3-46%。硫化氢很少用于生产, 一般作为化学反应或蛋白质自然分解产物而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以及自然界中。凡含硫的有机物发酵腐败均产生硫化氢。含硫石油开采和提炼、 人造丝、 鞣革等生产过程都有硫化氢产出。( 二) 毒性硫化氢是强烈的刺激神经的毒物, 可引起窒息。对粘膜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10mg/m3(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 鼻烟部灼热感, 咳 、 胸闷、 头晕、 头痛、 乏力、 恶心、 呕吐、 意识模糊或出现昏迷。暴露于

3、1000mg/m3以上时, 可发生”电击样”中毒, 瞬间内呼吸停止但心脏可仍搏动数分钟。眼睛接触: 出现畏光、 流泪、 眼刺疼( 浓度为16-32mg/m3以上时) 。暴露于200-300mg/m3时, 还可有眼睑痉挛、 视力模糊等症状。(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 可致嗅觉减退。暴露于100mg/m3以上浓度时可能引起肺部损害。( 五) 火灾和爆炸本品极易燃, 严禁明火、 火花和吸烟。其蒸汽与空气混合物具有爆炸性。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有毒气体。生产场所应有防爆装置。( 六) 化学反应性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盐, 对铁等金属有极强的腐蚀性。与氧化剂反应很剧烈, 易起火或爆炸。(

4、七) 人身防护吸入: 如气体浓度不明或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氧气呼吸器或有灰色色标滤毒罐的防毒面具。眼睛: 戴化学防护镜。( 八) 急救吸入: 救护者应佩戴好供氧呼吸器, 将患者安全地移至新鲜空气处。如患者呼吸停止, 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硫化氢剧毒, 不宜进行口对口呼吸, 以压胸法为宜, 应坚持2小时以上。眼睛: 使眼睑张开, 用生理盐水或1-3%的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患眼。( 九) 储藏和运输防火、 冷藏、 密闭。( 十) 安全和处理加强生产过程中的密闭、 通风、 排毒。处理污水池、 纸浆池时应先查清该处是否有硫化氢气体存在。如果存在, 应先进行局部通风换气之后再进行工作。含硫化氢的废气排放应遵守

5、环境保护法规。【返回第一页】氨 ( 一) 理化性状无色气体, 具有很刺激性臭味。蒸气密度: 0.6, 沸点: -33.35, 自燃点: 651.22, 易溶于水。在醇中溶解中等。爆炸极限: 1625%。( 二) 毒性高浓度时, 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 30mg/m3( 三) 短期过量暴露吸入: 大量吸氨气后可出现流泪、 咽痛、 胸闷、 呼吸困难, 出现紫绀, 严重者发生肺水肿、 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 窒息。500ppm浓度下,五分钟可死亡。眼睛接触: 液氨或高浓度氨气可致灼伤。皮肤接触: 液氨可致灼伤。(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氨气可出现眼及上呼

6、吸道刺激症状。( 五) 火灾和爆炸氨或空气与氨混合物遇火能爆炸, 遇热放出氨和氮及氮氧化物的有毒烟雾。本品可燃, 应严禁烟火和吸烟。着火时用雾状水、 泡沫二氧化碳灭火。( 六) 人体防护: 吸入: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 必须佩带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 应佩带呼吸器。眼睛: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皮肤: 穿戴工作服、 手套。( 七) 急救: 吸入: 迅速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 维护呼吸、 循环功能。眼睛: 立即用流动清水或凉开水冲洗至少10分钟。皮肤: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误服者给饮牛奶。一切患者应请医师协同处理。( 八) 泄漏处理要点迅速撤离泄露污染区至上风处

7、, 并隔离至气体散尽, 切断火源。现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 溶解, 然后抽排, 室内通风。【返回第一页】二 氧 化 硫(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气体, 有刺激性臭味。密度: 2.3, 沸点: -10。用于制造硫酸、 亚硫酸盐、 硫酸盐以及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合成、 漂白纸浆、 精炼石油等。(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本品易被粘膜的润湿表面所吸收而生成亚硫酸, 一部分进而氧化为硫酸。因此它对呼吸道及眼睛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最高容许浓度: 15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 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硫引起咳嗽、 鼻、 咽喉部烧灼样痛, 声音嘶哑甚至呼吸短促。吸入极高浓度时, 可立即引起

8、反射性声门痉挛而致窒息。眼睛接触: 可引起流泪、 畏光、 眼灼疼。液体二氧化硫溅入眼内可立即引起角膜浑浊, 造成班翳( yi翳子: 眼角膜上的所生屏蔽视线的白斑) 。皮肤接触: 液体沾染皮肤, 造成皮肤灼伤、 起泡、 肿胀、 坏死。(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吸入低浓度二氧化硫, 可有头昏、 头痛、 无力、 干咳、 恶心、 失眠、 嗅觉和味觉减退等症状。长期接触者还可引起肺气肿, 牙齿酸蚀症和慢性鼻炎等。( 五) 火灾和爆炸本品不燃, 也不助燃。( 六) 化学反应性本品溶于水成为酸。潮湿二氧化硫具有强腐蚀性, 能腐蚀金属。但干燥时, 其腐蚀作用不大。( 七) 人身防护吸入: 如空气中二氧化硫浓

9、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眼睛: 带化学防溅眼镜。皮肤: 戴防酸手套, 穿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 急救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温、 安静, 必要时吸氧。眼睛: 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 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20分钟。( 九) 储藏和运输储于钢瓶。包装号为1。( 十) 安全和处理生产使用本品过程需要密闭, 并加强通风。发生泄漏时应迅速撤离现场, 戴供气式呼吸器, 将损漏钢瓶转移至安全场所。工业废气中的本品应设法回收及综合利用。【返回第一页】二氧化氮(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红棕色气体,

10、有刺激性气味。常温下与四氧化二氮混合存在, 高温下是二氧化氮。密度: 1.58, 用于生产硝酸、 苦味酸、 消化纤维等。(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有很强的氧化作用。急性中毒主要引起肺水肿, 可致死亡。最高容许浓度: 15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 暴露于70mg/m3 浓度时产生呼吸道粘膜的刺激作用, 咽喉痛、 咳嗽; 暴露于140mg/m3 浓度时可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 暴露于220290mg/m3 浓度时可致肺水肿; 吸入146mg/m3很快死亡。眼睛接触: 刺激眼睛。(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氮能引起慢性咽喉炎、 支气管炎及神经衰弱等症状。( 五

11、) 火灾和爆炸本品不然, 但可助燃, 不可与助燃物质放在一起。( 六) 化学反应性本品为强氧化剂, 与可燃性、 还原性物质反应剧烈。( 七) 人身防护吸入: 如气体浓度超过暴露限值时应佩戴有黄色色标滤毒盒( 罐) 的防毒面具。眼睛: 带化学防护镜。皮肤: 使用防酸手套、 工作服和工作鞋。工作场所应有可用的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 急救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密切观察24小时以上。观察期间应静卧休息, 适当保温、 镇静。观察到48小时时仍无肺水肿方可活动。眼睛: 被污染时可用水冲洗。( 九) 储藏和运输阴凉处储藏。包装号为1( 不锈钢包装) , 运输时防震。( 十) 安全和

12、处理产生二氧化氮的过程要密闭, 通风排气, 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具。含二氧化氮的废气排放前要经过处理, 遵守环境保护法。【返回第一页】硫 酸(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无色油状腐蚀性液体, 有强烈的吸湿性。密度: 1.8, 熔点10.4, 沸点: 280。用于制造硫酸铵、 磷酸、 硫酸铝合成药物、 合成染料、 合成洗涤剂合金属酸洗剂。( 二) 毒性 属中等毒类。对皮肤粘膜具有很强的腐蚀性。最高容许浓度: 2 mg/m3 (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 吸入高浓度的硫酸酸雾能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严重者发生喉头水肿、 支气管炎甚至肺水肿。眼睛接触: 溅入硫酸后引起结膜炎及水肿, 角膜浑浊以至穿孔。皮肤

13、接触: 局部刺痛, 皮肤由潮红转为暗褐色。口服: 误服硫酸后, 口腔、 咽部、 胸部和腹部立即有剧烈的灼热痛, 唇、 口腔、 咽部均见灼伤以致形成溃肠, 呕吐物及腹泻物呈黑色血性, 胃肠道穿孔。口服浓硫酸致死量约为5毫升。( 四) 长期暴露的影响长期接触硫酸雾者, 可有鼻粘膜萎缩伴有嗅觉减退或消失、 慢性支气管炎和牙齿酸蚀等症状。( 五) 火灾和爆炸本品虽不燃, 但很多反应却会起火或爆炸, 如与金属会产生可燃性气体, 与水混合会大量放热。着火时马上用干粉、 泡沫灭火等方法。( 六) 化学反应性本品为强氧化剂, 与可燃性、 还原性物质激烈反应。( 七) 人身防护吸入: 硫酸雾浓度超过暴露限值,

14、应佩戴防酸型防毒口罩。眼睛: 带化学防溅眼镜。皮肤: 戴橡胶手套, 穿防酸工作服和胶鞋。工作场所应设安全淋浴和眼睛冲洗器具。( 八) 急救吸入: 将患者移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有呼吸道刺激症状者应吸氧。眼睛: 张开眼睑用大量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彻底冲洗。皮肤: 用大量清水冲洗20分钟以上。口服: 立即用氧化镁悬浮液、 牛奶、 豆浆等内服。注: 所有患者应请医生或及时送医疗机构治疗。( 九) 储藏和运输与可燃性和还原性及强碱物质分开。包装号为5( 甲) 、 8( 甲) ( 十) 。( 十) 安全和处理注意对硫酸雾的控制, 加强通风排气。车间内要有方便的冲洗器具。注: 在稀释酸时决不可将水注入酸中, 只能将酸注入水中。【返回第一页】 氯 ( 一) 理化性状和用途黄绿色气体或( 在压力下) 琥珀色液体, 有辛辣气味, 易溶于水中生成次氯酸和盐酸。密度: 2.5, 能沿地面扩散。用于生成氯化物、 农药、 致冷剂、 漂白剂。还用来清洁水质、 污水消毒、 食品处理。( 二) 毒性 对人有强烈的刺激性。最高允许浓度: 1.0 mg/m3 (0.34ppm)( 三) 短期过量暴露的影响吸入: 严重刺激鼻、 喉和上呼吸道。症状包括: 鼻部发痒( 0.2pp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