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19117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问题情境-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创设问题情境 构建高效的历史课堂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果能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历史学科的优势,创设出各种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则这样的课堂无疑是高效的。 关键词:历史 创设 问题 情境 高效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通过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并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较快地对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感兴趣,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解、探究的欲望的教学活动。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高效课堂就是指课堂的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具体而言是指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

2、时间内(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时间)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使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的低效、无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使得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堂变得毫无乐趣和生气,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如何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知识的探索者、自身价值的实现者,让教师成为自主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历史教学富有生命力、感染力和时代感,实现教学的高效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历史教师和教育研究者亟须思考的问题。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呢? 一、创设“趣”的情境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3、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到“我要学”,进而上升到“我爱学”的境界,才能创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兴趣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这方面,历史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教材中引入了许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诗词、典故、成语、歌曲等,这些引用材料语言精练,涉猎广泛,在教学过程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的熏陶,既活跃了课堂,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4、。 例如,春秋战国那一段历史波澜壮阔,精彩纷呈,流传下来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如管鲍之交、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等。在课堂上选择几例教师自己讲述或由学生讲述,都会起到创设历史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创设“疑”的情境 一堂精彩的历史课,必须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通过质疑,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寻找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开拓性的历史思维,这也是素质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深层次反映。通过质疑,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内涵、历史奥秘的探索和钻研,使

5、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思维的飞跃。 例如,讲到“戊戌变法”时,可以这样设疑:“假如没有袁世凯出卖革命,戊戌变法能成功吗?”讲到“二战”时,可以这样设疑:“假如没有希特勒这个战争狂,第二次世界大战会爆发吗?”学生对这些问题很感兴趣,所以会积极参与讨论,教师适机引导学生对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创设“思”的情境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这一课时,必须要重点讲述的一个人物就是曹操。在戏剧脸谱中,曹操是个白脸,这说明他是一个反面人物

6、,是个奸雄,真是这样吗?而且曹操还是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蒿里行短歌行十分有名。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这首诗说明曹操生活在什么时代?他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感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短歌行 通过短歌行,我们是否体会到了曹操的政治抱负呢?他的这种抱负实现了没有? 四、创设“用”的情境 教材中除了有很多文字材料,还有很多表格和插图,这些表格和插图一方面能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也能增强知识的趣味性、生动性,而且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7、。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表格和插图,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把死板的知识,变成活生生的历史情景;把历史从过去拉到眼前,变静态为动态,跨越时空的限制,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有较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例如,在讲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楷体字材料:“侵略者占领圆明园后,上自统帅,下到士兵,无一例外地参加了抢劫。英国随军记者在一篇通讯中写道:抢劫开始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镶有珠玉的时钟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皿,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通过该段材料,学生一方面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搜刮了这么多钱财;另一方面又认识到西方侵略者贪婪的强盗本性。并且通过对这一段史料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引发师生之间的共鸣。 总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使课堂教学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