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18725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但是我们明确地知那么a=a和 晨星二晨星”,这是先验有效 暮星却不是分析得出来的,“往往。人们并不能像得出a=a因为这两个名称并非直接有仅仅是因为它们命名或指示了某个东西。这种关系,似乎可以说,是以具有同一个所指的各论弗雷格的涵义和指称理论弗雷格,作为分析哲学的奠基人,语言哲学的先驱,对意义问题的关注,集中体现在他于1892年发表于哲学与哲学批评杂志上的论涵义和指称一文。在此文中,弗雷格第一次表述了涵义和指称之间的根本区别,它被视为意义理论发展中的里程碑,对语 言哲学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关于语词的涵义和指称文中 开始提到“同一”这个概念,同一是指对象之间的关系呢,还是对象的名称或指号

2、之间的关系。弗雷格在他的概念演算 中,认为是后者,即对象的名称或指号之间的关系。他专门举了两个例子:“a=a”例如“晨星二晨星”,“a=b”如“晨星二暮 星”。假设“同一”指的是对象之间的关系,a=b所表达的 就是它们所指的对象一一金星是相同的, 道,a=b比a=a的涵义多了一些。例如“ 的,不需要证明就可以得出。而晨星二先验的,是天文学家们经过实验,观察,包含了对我们的知识极有价值的扩展”那样轻易地得出a=b。但他觉得这个回答不是很确切,了关系,而是“这种关系能够成立,个指号之间的联系为中介的。” 1(P376)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同一关系 既不只是指对象方面,也不仅指名称方面,而是属于名称和

3、对象之间的关 系。但是,若名称和对象的关系只是指称,那么用哪个名字来指称对象就是 任意的,可能造成逻辑思维的混舌L。例如,我们可以把小橘灯的作者称 为“冰心”或“谢婉 莹”,“ “冰心=谢婉莹”这样的句子只是和我们的命 名方式有关,仅仅作为真名和笔名相异,并不表达真正的知识,但是在很 多情况下却正是我们想要表达的。弗雷格又用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指号 之间的差异与被命名的对象被给出的方式上的差异是对应的:令a、b、c为三角形中连接角与对边中点的直线,则b的交点与b和c的交点为同一点。这样,我们就有了对于同一个点的不 同命名,而且这些名称(“a和b的交点”,“ b和c的交点”)也表达了 这些点被给

4、出的方式。”如果把a和b的交点设为点虬b和c的交点设为 点N若是没有特别的说明,“a和b的交点与b和c的交点为同一点”,我 们是不知道M和N是同一个点的。虽然它们都指那一个点,但二者的涵义却不同。样的,“2010年非诚勿扰的特邀男嘉宾”和“格 中国色彩性 学创始人”这些表达式所指一样,但意义不同。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弗雷格把语词划分为专名和概念 词。为了简便,把这样的名称看做是一个专名。他所说的专名是广义的, 没有从理论上区分专名和摹状词。在弗雷格的逻辑中,任何指称单一对象的表达式都是专名。专名的涵义就是所指 对象的呈 现方式。但是他认为专名只是限定摹状词.。弗雷格提出了 涵义决定所

5、指”这个重要的语义学原则,专名必须对一个 对象有所描述才能指示该对 象。也就是说,专名是通过涵义与其所指发生关系的。弗雷格是这样进一 步分析的:“指号,它的涵义和它的指称之间的正常联系是这样的:与某 个指号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涵义,与特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指称,而 与一个指 称(对象)相对应的可能不是只有一个指号。同一种涵义在不同的 语言,甚至在同一种语言中,是由不同的表达式来表述的。” 1(377)在 这里,“涵义决定所指”包含了两层含义:个表达式只有表达了某种涵义, 才能指称某种对象;一个表达式究竟代表哪个或那些对象,取决于相应的 对象是否具有该表达式的涵义所描述的那些特征或性质。2我们从

6、涵义决定原则出发,或许会同意:如果一个表达式在形式结 构上符合语法并且充当专名的角色,那它就具有涵义。但 是,至于是否存 在与内涵相对应的外延,则还是不确定的。比如玉皇大帝”这个词有涵义,但是我们找不到一个与他相对应的对象,不能断定他是否真的存在。弗雷格承认诸如“最弱收敛级数”、 “离地球最远的天体”这类专名有涵义却没有所指,认为这是自然语言的不完美的地方。因此,“对于涵义的把握并 不能保证相应的指 但他 称的存在。” 1(P378)我们通常使用语词时,谈论的是它们的语词,但有时也会谈论到语词本身或它们的涵义。这样当有人在直接谈话中引用别人的话时, 它们所代表的涵义和这些语词本身的涵义就会发生

7、变化。之后他谈到“直接指称”和“间接指称”,一个语词的间接指称是它的正常涵义。如李国强是我的弟弟,李国强有三个字。这两句话中就不能前句中“李国强”替换后句中的“李国强”,虽然它们的 指称相同,因为第二句中的“李国强”是就词本身而言的。弗雷格接下来把指称和涵义和与之相联系的意象严格区分开来。关于 指号的意向是一种内心图像,它是主观的。例如,对于“华南师范大学”, 摄影师、画家、老师、学生都有关于这个名称的独特的意象。即使对于同一 个人来说,在不同的环境中,它是不对于“华南师范大学”也并不总是有相同的意象。这种内心图像 来自对于观察者的内部或外部的感官印象与活动的记忆, 断变化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8、,专名的指称是这个名称所命名的对象本身, 专名的涵义处于意象和对象之间,不像意象那么主观,却也不是对象本身。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的仅仅是专名的表达式、涵义和指称,接下来我们看看弗雷格对于语句是怎样阐述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是语句的涵义,还是语句的指称呢?二、语句的涵义和所指弗雷格先假定了语句有一个指称,他列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晨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和“暮星是一个被太阳照耀的天体”,不知道晨星和暮星是同一个星辰的人,可能认为一个 思想为 真,而另一个为假。因此,思想不可能是语句的指称,相 反,它不能不被看 作是语句的涵义。知道晨星和暮星都是指金星的人,会知道若前一句话为 真时,后面一句话也为真

9、。弗雷格提出,把语句的真值当做语句的指称,即 语句为真或为假的情况。接下来分析思想与真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主词与谓词的关系呢?我们的确可以 说“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这个判断是真的”。但是进一步仔细考察, 它并没有比简单句“第16届亚运 会在广州举行”表达更多的东西。这就 使我们清楚了,思想与真的关系绝不可和主词和谓词的关系相比,而应该 是涵义与指称的关系。既然语句的真值是它的指称,那么所有真的语句都具有同一指称。同 理,所有假的语句也具有相同的指称。例如,“姚明是中国人”二“华南师 范大学在广州”这个等式是成立的,因为这两句话指称相同,都为真值。 但是人们常常觉得这个等式不成立。他指出,原因在

10、于人们常常混淆了语句的指称和含义。从涵义上讲,这两 句话肯定是不同的,因为它们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我们把“语句的真值是它的指称”往深里挖掘,当语句中的表达式被 一个统一的表达式替换时,语句的指称不变。那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 将主从复合句的从句替换为一个仅仅与其真值相同的句子,并不能保证主 句的真值不变?这是否说明,一个语句的指称并不是它的真值?弗雷格用大量的篇幅解释了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例子 来说明: 我相信她是个诚实的孩子。她是个诚实的孩子是这个语句的一个从句,但 是她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和我相信她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没有关系。就是说,整个语句的真假并不意谓着从句为真,也不意谓着从句为假。因

11、此,在 这里我们不能用和“她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指称相同的句子“她很爱运动”去替换它。如果那样子,真值可能会发生变化。弗雷格又探讨了主语从句中从句的指称是什么,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发现行星轨道为椭圆的人悲惨地死去。”,在 这个例子 中,若主句的涵义是思想,那它必须也能够在主句中得到表达,但这显然是 做不到的,因为主语“的人”没有独立 的涵义。因此自己的涵义不是思 想,而且它的指称是开普勒,而不是什么真值。子句“发现行星轨道的人” 依赖于句子“有一个 发现轨道的椭圆的人”的真值,而不管“发现轨道椭 圆的人”却是指示一个对象,还是仅仅由此唤起一种印象,其实它没有指 称。从这点来看,我们的子句好像包

12、含了存在某个发现轨道的椭圆性的人这个前 提,作为它的涵义的一部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主语从句中的子句不表达一个独立的思想,也没有独立的涵义,也没有确定的指称。不仅在主语从句,而且在条件子句中也存在着具有不确定指称的构成 成分,而且相应地在结果从句中也存在一个类似成分。两个从句相互关联,结合成一个整体。它们通常仅仅表达一个思想。“如果天下雨,那么我不去逛街。”这个句子里,如果我们 说“天下 雨”,我们指的就是现在的时刻,从而改变了它的涵义。类似的,主要句子的涵义也不是思想,只有主要子句与从属子句所构成的 总体才包含一个思想。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尽管子句指示真值,它并不仅仅限于这个作 用,它的涵义中

13、除了包含一个思想以外还包含另一个思想的部分。例如:“由于菲菲没有小华跑的快,她没有得到棉花糖”,这个句 子断言:a. 菲菲比小华跑的慢b. 如果谁比小华跑的快,他(她)就会得到棉花糖。c. 菲菲没有得到棉花糖暗含在a,b思想中的c思想也许不用明确说出来,可是,无 论是 a思想和c思想合在一起,还是b思想和c思想合在一起,都不能完全 表达我们句子的涵义。这样,我们知道,从属子句“由于菲菲没有小华跑 的快”既表达了我们的第一个思想,又表达了第二个思想的一部分。所以 这一子句不能被别的具有相同真值的表达式所替换,因为我们容易因此改 变第二个思想,从而改变它 的真值。三、对所指理论的评价对于语词的指称

14、论虽然从直观上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但也存 在不少问 题。正如弗雷格自己也认为的,有些词有涵义但无所指,特别是像“如 果”、“那么”、“并且”这样的虚词,或一些无法找到一个相应对象的虚构实体等,这些都是指称论所不易解决的问题。关 于一个词的指称,笔者认为任何词都有所指,包括通常意义上的无所指的 虚词在内,笔者认为这里存在着对所指定义不同。比如说“上帝”这个词并 没有一个客观的对象和它对应,在弗雷格那里则被理解为没有指称,但笔 者认为一旦这个词被使用则在使用者心目中就有一个相应的“上帝”的存 在,即有所指。只是这里的所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客观存在,它可以包括主观所 认可的存 在。对于语句的指称观点,从

15、现实意义上我更倾向于后 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 的观点:把指称理解为所指的事件。弗雷格花费大量精力在解释众多特例 上,可结果也并不是非常成功,在 特例中,他只是强调理由来说明不能用 简单的保值替换将与子句相同真值的句子来替换子句,但如果依据他的指称 理论,要使句子有效则需要带太多的条件和有太多的特例,连弗雷格自己 也说要详细说明这种所有可能性是困难的。而如果认为指称是所指事件的 话,那么“我今天很开心,所以我的心情很好”这个句子中的子句“我今天很开心,和“他病了,虽然是同样真的句 子,但是指不同的事件,所以不能进行保值替换。弗雷格文中提到,“当奥 底修斯熟睡的时候,他的船在伊沙卡搁浅了” ,他提出,任何认定这个句 子为真或为假的人,都会同意奥底修斯”不仅有涵义也有指称。我们可以把弗雷格的上述证明概括为 “当且仅当一个语句所包含的语词有指称,一个语句才 有真假” 3这样一个命题。从这个命题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语 句所包含的语词的指称与这个语句真假之间的关系,而并不一定 就是语词 的指称与语句的指称之间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