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14971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于忧患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舜发于畎亩之中(起,指被任用) B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逸)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过去) D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对此句理解有误的项是( ) A全文只有此句是用来论证“死于安乐”的。 B此句是对历史上大量亡国事实的高度概括。 C此句是针对国君治国而言,告诫国君要居安思危,否则死于安乐。 D此句是从正面论证受磨炼的益处。 二填空题: 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 (用课文词语回答)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位圣君贤相为例

2、,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 。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 ,二是 ;得出的结论是“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 。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 ”,只有这样,才能“ ”;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 。” 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 ”的论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在选文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就必须经受磨练。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积累,写出两条与之意思相近的名言警句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2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3)必先苦其心志(4)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的)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到) C行拂乱其所为(他的) D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因而)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曾益其所不能。(2)人恒过然后能改。19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为震后复学的北川学子题下“多难兴邦”四个字,它与本文表达的什么观点相类似?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孟子是( ) 家经典著作。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衡于虑 而后喻11、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

4、;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12格言联璧中有一联:“天欲祸人,先以微福骄之;天欲福人,先以微祸警之。”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一句表达的是上联的意思还是下联的意思?请用自己的话做简单说明。13、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加人的才能。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的理解。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动心忍性(同“韧”,使坚韧) B.困于心(同“捆”,束缚) C. 衡于虑(同“横”,梗塞。)D. 法家拂士(同“弼”,辅佐)2.给下面一组排比句划分朗读

5、节奏(用“/”表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3.文中画线的ab 两句分别从人们的心理状态和面部表情两方面来论述 的道理,进而提出了的论断(用原文语句回答,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4.请归纳文言语段的中心论点。1.文中“拂士”的“拂”读音是 ;加点的两个字中,“过”意思是 ,“衡”意思是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读了第二段后,请你联系历史或现实举出一个这样的事例(不能举文中事例),或写出相关的两则名言警句。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苦其心志 苦: 2曾益其所不能 曾: 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子的作用是翻译下面的句子: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8.全文的中心句是 。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文中原句回答)9.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8、 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 苦:使受苦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 B、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 D、而曹操比于袁绍 择其善者而从之10、选择

7、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答案: 选择题:1、C 2、A 3、D 填空题: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敌国外患。 (用课文词语回答) 生于忧患

8、,死于安乐举出古代 六 位圣君贤相为例,说明他们的共同点是都经受过艰苦环境的磨炼,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文章以此为根据,说明了人要担当重任,有所成就,必须先经受一番艰苦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联系全文,文中画线句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选文中孟子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和国家萎靡灭亡。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9、身,行拂乱其所为”,只有这样,才能“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短文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论断。但需工夫深!铁杵磨成针。李白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 答案:16(1)(被)选拔(2)责任(使命、任务)(3)使困苦(4)了解(明 白)(4分,每小题1分)17D (2分)18(1)增加他(原来)没有的才能。(2)人经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 (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19生于忧患(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生于忧患,死

10、于安乐9.战国 儒10.(1)田间、田地 (2)资财缺乏,使他受贫困之苦 或 资财缺乏,即贫困(3)通“横”,梗塞,不顺(4)了解,明白 1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或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 12.是下联的意思。微祸给人带来内心的困苦和思想的梗塞,但能让人奋起有所作为,这正是“福人”之处。 13.围绕“思想受到磨砺,培养顽强的精神和坚韧的性格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身体的摔打和体魄的健壮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或“在生活中经历挫折,承受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回答。答案:1.B 2.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

11、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国内(或在国内)如果没有有法度的谏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或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犯过失 同“横”,梗塞,不顺 2.(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略5.(1)使痛苦(2)同“增”,增加(或:增加)6.过渡(承上启下)7.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9.略。8 9 10A D C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