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2014350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 页数:102 大小:7.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速线路轨道工程设计设计(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摘要Absrct第一章 既有线路提速概述1铁路实施大提速的必要性1.2提速的重要性2.我国既有线路提速概况31。4我国铁路提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31.铁路大提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6提速线路主要技术问题及对策5第二章 线路对轨道结构的要求62线路轨道结构的要求62。11稳定的轨道结构2.1.2平顺的运行表面621.3良好的轨道弹性72。.4可靠的轨道部件722 轨道结构选取的原则.1轨道结构的类型82。22钢轨的选取原则9.2。轨枕的选取原则102。4扣件的选取原则12。2。碎石道床的选取原则12 轨道结构选取133。1 轨道结构类型选取13.32 钢轨的选取233 轨枕的选取13234

2、联接零件的选取123. 道床的选取3第三章轨道结构强度检算7。1计算资料32轨道各部件强度检算73。2。1 机车通过曲线的允许速度的确定17。2。2 钢轨强度检算173.3轨枕的弯矩检算232。道床顶面应力的检算213.2。5 路基面道床压力的检算。第四章、平面改建设计4。1 平面测绘4.1 平面测绘原理224.1.2 既有线某曲线测绘结果34。2 渐伸线原理244。21 渐伸线的线型24.。 计算渐伸线长度的公式22.3 拨距的大小和方向4.2.4 拨距计算的步骤27.3 既有曲线渐伸线长度的计算274.3.1 计算公式的推导284。拨距计算304。4。1 计算条件30442 拨距计算的步骤

3、304.。3拨距的大小和方向304。4.测量曲线拨距计算31第五章 既有线改建纵断面设计335。1纵断面设计特点及原则35.11 设计特点33.1。2设计原则5。1。改建既有线纵断面设计注意事项3452纵断面设计要求355。3纵断面设计步骤3。3。1放大纵断面图的设计方法365。3.2纵断面设计方法375。4运用Ece进行拉坡设计42。4利用Excel设计纵断面的坡度425.5放大纵断面图的绘制45.1纵断面的设计资料和数据的输入445。5绘制放大纵断面图45第六章 提速道岔平顺性分析及改善方案466.1 国内道岔的发展4.2 提速道岔结构496.1 道岔类型96。22 单开道岔构造5。2。3

4、 提速道岔的结构特点6。3 列车过岔不平稳的一般原因分析5764 道岔几何不平顺及刚度不均性分析586.1道岔竖向几何不平顺分析586。42 道岔轨道刚度不均性分析586。 提速道岔技术升级与优化596。5。1 高速道岔技术简述6652 改进提速道岔平面线型06.5.3 实现提速道岔轨道刚度均匀化6.4 全面优化提速道岔结构3。 全面推广应用复合套管新技术5656 采用新型电务转换装置656。 迅速全面提升各主型提速道岔整体技术水平4第七章提速道岔检测系统设计671提速道岔监测系统的研究背景及意义66.2高速铁路道岔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现状67。 提速道岔监测系统需求分析67。3。1系统定义677

5、.3.2 轨道状态参数监测874 提速道岔监测系统结构77.4。1系统设计原则和标准77。2系统的数据传输方式74. 监测系统体系结构57.5 道岔现场监测单元的软件设计97.1系统分析和软件设计原则795。2系统初始化及用户使用界面设计2附录:提速道岔检测系统部分界面代码911主界面源代码:912.道岔设置界面源代码:7。实时监控界面源代码:984道岔显示界面源代码:1 / 第一章既有线路提速概述.1铁路实施大提速的必要性1.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铁路大提速 我国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与日俱增,迫切需要铁路提供强有力的运输支持.但铁路运输目前的紧张状况对

6、国民经济发展形成了严重的“瓶颈”制约,而且这种状况将随着经济增长显得更加突出。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近期必须从实际出发,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立足现有基础扩充运力,尽最大努力挖掘运输能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 2。 提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要求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资产和实力比较雄厚,但是历史包袱沉重,设备陈旧老化,技术装备落后。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旅客的乘车环境,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 97年以来,铁路运输收入年均增长100多亿元,但每年的赢利微乎其微。实施大面积提速调图,将进一步增强铁路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

7、我发展能力,提高铁路的经济效益,使铁路在竞争激烈、变化迅捷的市场经济中,不断调整、掌握主动、适应挑战,为铁路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旅客货主对运输质量,特别是快捷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连续六次大面积的提速调图,不断提高铁路运输质量,进一步缩短了客车旅行时间,增开的夕发朝至、直达特快列车、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进一步适应了旅客货主高质量的运输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提速是增强铁路市场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运输快捷、便利、舒适的要求日益提升。通过连续六次大规模的提速,铁路在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取得了重大突

8、破.全路以提速为支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了快速列车、夕发朝至列车、旅游列车、假日列车、行包专列、“五定”班列等运输新产品,较好地满足了旅客货主的需求,大大增强了铁路运输的市场竞争能力,不仅巩固扩大了铁路在中长途运输中的优势,而且在短途运输市场竞争中,也取得了一些主动。199年提速调图后,直通客运量大幅度增长,旅客周转量持续攀升,运输收入不断创历史新高。1999年全路提前一年实现扭亏;20年继续扩大扭亏成果,实现了盈利目标。同时,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成,为实施大规模提速储备了技术,积累了经验。先后在沪宁、京秦、沈山、郑武等繁忙干线及铁科院环行试验基地多次成功地进行了提速试验,取得了多项试验成果,掌

9、握了与旅客列车时速160200公里等级相适应的一整套技术。事实证明,提速大大加快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每一次大提速,铁路技术创新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技术进步的加快也为实施提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4. 提速促进了铁路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 铁路提速首先需要改造与行车相关的设备,需要自行投入巨大的资金。提速前,大部分线路使用的是2米或0米长的短钢轨,这既降低了旅客的舒适度,也容易对钢轨、车轮、轴承等造成损害.提速后,线路全部采用无缝钢轨,目前最长的无缝钢轨已经达到30公里。在基础线路改造中,小曲线半径线路要全部改造成大半径曲线或直线,更换的提速道岔全部为新型大号码道岔,具有电动操作、平稳、快速等特点。

10、12提速的重要性 运输速度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没有速度上的优势,在当前市场竞争浪潮中,就会失去竞争的基础,就会处于不利的局面。9年6月28日,铁道部部长办公会议决定:“提速是提高旅客列车及货物列车的运行速度,倡导一种高质量的服务精神,积极参与运输市场的竞争。”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意义的决策。 提速对铁路之所以重要,首先表现为它是铁路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再不提速,铁路在市场经济中所占的份额将越来越少,这决不是全国人民所希望看到的。 提速能促进铁路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目前,全国各个企业都在按照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粗放

11、型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铁路要真正迈向市场经济,提速恰恰是最关键的一步。 提速是铁路科技进步的体现。历史告诉我们,社会科技每前进一步,运输速度就登上一个台阶。各国铁路旅客列车的旅行速度,是衡量铁路运输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铁路的水平.从这个角度分析,提速就是铁路科技进步迈出的一大步。 提速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速度是社会进步的窗口,在商品经济社会中,运输速度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它不仅能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能影响人类的文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更由于铁路在我国运输行业中起骨干作用,所以,铁路提速将会大大降低我国全社会的运输总成本。从这个意义上说,铁路提速确

12、实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1。3我国既有线路提速概况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运输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长,铁路运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解决铁路运输的“瓶颈”问题,需要加快铁路建设,扩大路网规模,推进技术装备现代化,挖掘运输潜力,提高运输效率,扩大运输能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 自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基本形成了“四纵四横”的提速网络,使我国铁路提速网络总里程超过1600公里,超过640公里的铁路开行时速160公里及以上的旅客列车,同时,部分货运列车速度也相应提高。这是中国铁路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求

13、所做出的重要战略抉择。但是相对于7万多公里的铁路营业里程,已经提速的线路只占铁路总里程的8。%。因此,铁路既有线提速空间依然广阔.1。4我国铁路提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目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居世界第三位,完成的货物发送量和客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一位,货运周转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虽然只占全世界的6,但却完成了全世界铁路工作总量的将近四分之一,运输密度为世界之最,铁路运输效率非常高.京沪、京广、京哈、京九、陇海、浙赣等六大铁路主要干线的运输能力已经饱和,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以京沪线为例,这条铁路以占全国铁路2的营业里程,完成了全路10的旅客周转量和将近8%的货物周转量,是世界上客货运输最繁忙

14、的干线。 中国铁路具有世界上最高的运输强度,运输能力高度饱和,在线路上客货共线运行,不同等级列车混跑。在高强度的运输中,不同等级列车的速度、密度、重量对于运输组织、轨道结构、信号系统和牵引动力等技术和装备的要求截然不同,实施提速所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处理不好不仅会降低效率,还会给行车安全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铁路是客货共线,不同种类列车共线运行,客货争占线路能力的问题十分突出。实施提速,快速的客车要不断越行慢行的货车,必然造成列车密度的下降,列车速度与密度相互影响.重载列车对线路的破坏力大,而快速客车则对线路的平顺性要求很高. 列车的“重量、密度、速度”是扩能提速提效中相互关联的三个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铁路进行技术装备更新的扩能改造都是遵循提高列车重量和增加行车密度的原则,对列车速度的储备能力不足。实施提速,原先的“重量、密度、速度”的匹配关系不能适用。列车速度提升的影响,不仅涉及到行车组织,而且关系到铁路各方面的基础设施,线路轨道标准、牵引动力、车辆性能、机车车辆制动能力、行车安全设施、道口防护等各个方面都必须进行提速改造。在中国的铁路上实施提速工程,是对铁路原有运输模式的重大突破,是从“大重量、高密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