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2008618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12-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CH12 不完全竞争的传统模型不完全竞争(寡头)是指一个产业中,有少量企业能对价格产生影响。这种情形介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在考察不完全竞争时,我们以完全竞争为参照,主要从两个方面对不完全竞争下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考察:(1)价格是否等于边际成本?(2)长期来看,是否在平均成本最低点上进行生产?假设信息完全、无交易成本 单一价格一、同质寡头下的产品定价假设有数量固定的n家企业,且相对较小。1模型的基本结构企业i的产量用表示(),其成本为。市场需求函数为 企业i的目标是最大化自己的利润 (1)该问题的核心是企业i猜想对于自己的产量选择,其他企业将做出怎样的反应。我们在此考

2、察四种情形:准竞争模型:所有企业皆价格接受者(P固定)。Cartel模型:所有企业进行合谋,来决定行业产量(并由此决定价格P)。Cournot模型:企业i认为企业j不会对自己的产量决策做出反应(将企业j的产量视为给定,即)。设想变化(Conjectural variation)模型:企业i认为企业将会对自己的产量决策做出反应()。2准竞争模型一阶条件: (2)或者 () (3)这n个供给函数,加上市场出清条件,将保证市场达到短期竞争均衡。以边际成本不变的情形为例,下图显示,虽然n是一个较小的数,价格接受行为也将得到竞争情形下的结果(C点)。图12.13Cartel模型在此情形下,cartel就

3、像一个有多个工厂的垄断企业一样,选择来最大化整个产业的利润 一阶条件: (4)即 由于所有企业的成本函数相同(同质),所以cartel下的行业产量就等于垄断下的产量(图12.1中的M点)。Cartel解的几个问题:(1)合谋行为在很多国家都是不合法的。(2)需要足够多的信息:市场需求函数、每家企业的成本函数。(3)不稳定。由于,所以每一家企业都用动力去提高产量。4Cournot模型Cournot假设每一家企业都意识到自己的产量将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是不会直接影响到其他企业的产量选择。也就是说,且()。一阶条件: () (5)由这n个一阶条件以及市场出清条件,可以得到均衡解。比较:(1)对比(

4、4)(5)两式,由于是负数,某一个企业的边际收益()比产业的边际收益()大,因此Cournot模型中的产量比Cartel下的产量更高。(2)由于(5)式中的是负数,因此价格高于边际成本,Cournot竞争下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准竞争)下的产量。(3)综合以上两点,Cournot竞争下,企业的产量位于Cartel和完全竞争(准竞争)产量之间(图12.1中的A点)。(4)当时,Cournot竞争的结果将趋向于完全竞争(准竞争)的结果。5设想变化(Conjectural variation)模型以上模型均未涉及企业之间的策略性互动。中石油在确定自己的产量和价格时,一定会考虑中石化对此的反应;中国移动

5、必定会关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将采取什么行动。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将企业间的策略性考虑纳入到可以处理的模型中。设想变化模型依赖于企业i对于企业j的产量变化(即)的设想。一旦,问题就复杂多了。一阶条件为 (6)也就是说,企业i不仅要考虑自身产量将如何直接影响价格,还要考虑自身产量如何通过影响其它企业的产量决策来间接影响价格。由于均衡依赖于具体的假设,此问题并无一般化的解。6价格领导者模型假设某产业由一个价格领导者(企业1)和一系列准竞争的小企业(企业2,n)组成。这些企业的行动顺序为:首先由企业1确定价格(和自己的产量),然后企业2,n确定其产量。因此,企业2,n按照(2)式选择自己的产量,而企业

6、1则按照(6)式选择产量。图12.2在图12.2中,供给曲线SC代表所有家企业的供给,它是这些企业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水平加总的结果。曲线代表价格领导者的需求曲线,该曲线由曲线“减去”SC曲线而来,因此也被称为“剩余需求曲线”。领导者根据自己的剩余需求曲线,得到边际收益曲线,再根据得到自己的最优产量水平,并由此得到市场价格。给定此价格,竞争性企业2,n的总产量为,行业总产量为()。价格领导者是如何确定的?如果企业2,n与企业1争夺领导权,又会怎样?7Stackelberg领导者模型P423 自学。8Bertrand价格竞争模型范里安现代观点,自学。二、产品差异厂商常常花很多资源,致力于产品的差异

7、化,以便与竞争对手的产品不同。产品可以在很多方面表现出差异:质量差别、风格差异、售后服务、保修、质量保证、广告,等等。产品差异导致单一价格的法则失效。我们假设,市场由n家生产有轻微差异的产品的企业构成,这些产品属于同一个产品组(组内产品的可替代性交叉价格弹性较高,组间产品的可替代性较低)。1企业的选择用表示企业i用于产品差异化的资源,该企业的成本函数为。对于n家企业的价格,我们用表示。企业i的需求函数为 其中和代表其他所有个企业的价格和差异化行动。假设,。企业i的利润为,一阶条件为 (7)2市场均衡由于此模型含有复杂的策略性因素,因此,很难就市场均衡得到一般的结论。3Hotelling模型(空

8、间差异)如图12.3所示,两个冰淇淋厂分别位于直线海滩的A、B两点上。假设消费者均匀分布在海滩上,在每一单位长度上有一位消费者,每个时期每个消费者只够买一个冰淇淋。假设冰淇淋的生产成本为零,但是把它们运到海滩摊点导致每单位距离的成本为c。求两个厂商的均衡价格。图12.3如果和分别表示冰淇淋在A点和B点的价格,位于点E的人在下式成立时不介意从A处或B处购买 如图12.3所示,其中L是海滩的总长度。于是 或者 两家企业的利润分别为 由一阶条件可以得到最优解 由于厂商A的位置比较有利,所以它能收取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延伸:位置的选择如果允许这两家冰淇淋厂商无成本地改变其位置,那么均衡的位置和价格是什么

9、?三、市场进入与退出新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在完全竞争价格决定理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保持了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并且在其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上生产。在寡头竞争的情形下,新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同样限制了企业的长期利润。1零利润均衡如果新企业的进入完全无成本,则长期利润为零。但是,企业是否在其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则依赖于需求曲线的性质。(1)厂商是价格接受者在此情形下,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最低点生产。一方面,由于是价格接受者,;另一方面,由于该产业可以自由进出,长期利润为零,。因此,。(2)寡头企业对价格有一定的影响力每一个企业都面临一条向右下倾泻的需求曲线。自由进出仍然能够保证零利润,但是在长期平均成本

10、最低点生产则难以保证。图12.4在图12.4中,是企业的初始需求曲线,此时企业得到正的利润。是新企业进入以后,长期均衡时企业的需求曲线。由图中可见,企业的长期利润为零,但是产量低于平均成本最小的产量水平,代表了过剩产能。(3)(Chamberlins)垄断竞争模型P430,Example 14.4,自学。2可竞争性市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Chamberlin的垄断竞争模型仅仅强调新企业实际进入该产业的行为,而忽略了潜在进入对于市场均衡的影响。因此,他们(首先是德穆塞茨)提出 “市场中的竞争(competition in the market)”和“对市场的竞争(competition for t

11、he market)”之间的区别,并证明了后一概念为分析自由进入提供了更为合适的视野。在此视野下,竞争这只“看不见的手”对厂商行为甚至有更强的约束,完全竞争均衡也更容易出现。下面,我们将通过“完全可竞争市场”这一概念开始,对进入作更广泛的考察。(1)“完全可竞争市场”的定义如果一个市场的进出是完全自由的,那么,这个市场就是完全可竞争的。或者说,在一个完全可竞争市场中,外部潜在进入者不可能通过削价进入市场并仍能获得正的利润(如果有这种机会,潜在进入者就会利用它)。与“完全竞争”相比,“可完全竞争”减少了“价格接受者”这一假设,在自由进出市场的基础上增加了“潜在进入”这一概念。在这里,潜在进入者采

12、用打了就跑(hit-and-run)的方式,捕捉任何的盈利机会。(2)均衡在一个可完全竞争市场中,图12.4所示的均衡是难以持久的。假设市场上已有两个或更多的厂商。在此清形下,一个潜在的“打了就跑”的进入者可以以略小于的价格(P)夺走第一个企业的市场(其销量为),再从第二个企业处夺走部分市场(比如的销量)。由于,所以该潜在进入者能够得到正的利润。仅有一种市场均衡是“打了就跑”的潜在进入者无法干扰的,即利润为零,且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市场均衡。此时,。即便在厂商相对很少,且不存在价格接受行为的市场中,完全可竞争行为仍然提供了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导市场导向竞争均衡。3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分析可用

13、来确定市场结构(厂商数量)。以表示平均成本最低点的产量,以表示价格等于最低平均成本时的市场总需求,均衡时的厂商数量为 与完全竞争情形不同,在这里,厂商的数量相对较少。4进入障碍如果存在进入障碍,那么上述结论就必须修改。在寡头垄断下,可能的进入障碍包括垄断情形下的进入障碍,也包括另外一些情况。比如,产品差异,以及在位企业的策略性的阻止行为(比如较低的价格、剩余产能投资等等)。另外,“打了就跑”的策略可能要受到其它两种进入障碍的约束。第一,厂商的某些投资可能是不可逆的。此时退出成本就会使得袭击无利可图。第二,可竞争性市场模型要求需求数量对价格能做出迅速的反应。如果消费者仅能缓慢地转向新产品,则潜在进入着就不能快速占领市场,其约束在位企业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