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梦孚若-古诗-赏析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2007501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 梦孚若-古诗-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沁园春 梦孚若-古诗-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沁园春 梦孚若-古诗-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 梦孚若-古诗-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 梦孚假设-古诗-赏析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时机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大方生哀。作品赏析 【注释】: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方孚假设名信孺,是作者的同乡,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在韩侂胃伐金失败以后,曾奉命使金,会谈媾和条件,驳回金人的苛刻要求,“ 自春至秋,使金三往反,以口舌折强敌 ?宋史?本传。金帅

2、以囚或杀相威胁,他始终不屈,置生死于度外。此词应系悼念之作。词的上片写的是梦境。这是一场意气飞扬的美梦。作者梦见与方孚假设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吃的是用东海的大鱼切成薄片的“鲸脍,乘的是产自西北地区的骏马“龙媒。他们那么象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数量之多须用上千辆车子装载 。作者笔下展现的图景,正是封建社会中的志士仁人所追求的理想生活,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可谓志得意满。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 。将宝钗楼,铜雀台、长鲸天马等入词,但并非实物;作者和方孚假设在政治上的作为,自然无法同刘备 、曹操相提并论。但是,作者的这类描写还是有一定生活根据的

3、 。据?宋史?及作者所撰墓志铭刻载,方孚假设为人豪爽,视金帛如粪土,尤好交游名士,所至从者如云。闭户累年,家无担石,而食客充户。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年光过尽 ,功名未立 ;书生老去 ,时机方来 。这是作者与方孚假设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梦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

4、孝宗、光宗 、宁宗、理宗、度宗五朝 ,仕途历尽曲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比照。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 、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入。词中写道:“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根本上引用? 汉书李将军列传 ?的原文,在?汉书?中,汉文帝对李广说的话是:“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怎能不叫人“凄凉感旧,大方生哀呢?冯煦在?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中说:“后村词与放翁、稼轩犹鼎三足,其生丁南渡,拳拳君国,似放翁 ;志在有为,不欲以词人自域,似稼轩 。这首词这充分表达了作者“拳拳君国和“志在有为的气慨,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