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2006676 上传时间:2023-06-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教学案例黄鹤楼送别是一篇“文包诗”形式的课文。课文把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文中,通过一个趣味盎然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古诗。黄鹤楼送别整篇文章所渲染的是一种离别之情,可以说,是一篇充满“情”的课文。我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围绕“情”这一主线,以一个中心问题:“找一找哪些词句体现了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你最喜欢哪一句?”引导学生“读”情、“悟”情、“品”情。片断一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找哪个词最能体现他们的心情?生:“依依惜别”。师:请你把这句话完整地朗读一下。(多媒体出示片段一: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触动

2、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师:请大家再好好地品读这句话,说说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他们的依依惜别之情的呢?生:我从两个“一会儿”可以看出他们都不去想离别的事。生: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师:那他们一会儿看这,一会儿又看那,不是很不礼貌吗?生:不是的。他们“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这样做就是要故意转移目标。由此可见,他们的心不在景,而在情上,更见他们感情的深厚,这是一种含蓄的美。师:(啧嘴赞叹)你真会读书啊!他们之间的这种难舍难分之情被你剖析得这么到位。生:老师,我从“触动”这个词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彼此都不愿意去想离别的事。生:我觉得这个“藏”字用得特别好。师:为什么呢

3、?生:因为我们总是把自己最珍爱的东西藏起来。从这个“藏”字我感受到了他俩友谊的深厚。生:我也赞同他的说法。李白和孟浩然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现在要离别了,肯定会依依惜别,但又不愿表露出来,他们是强忍住的。用了这个“藏”字,就越表明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啊!师:你们分析得很有道理,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刚才你们找的这些动词,都刻画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种写作的技巧,它能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这种深厚情谊。师:请用心来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吧!这是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一个精彩片断。“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触动”“藏”这一系列动词,看上去很平淡,读起来

4、也不费劲,似乎能够一看就懂,一读就会。但如果能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本来的意思,去感悟、挖掘它们丰富、深刻的内涵,这些看似平常的字,就能活跃起来、魅力四射了。本教学片断做到了这一点。如果能坚持不懈地长期训练下去,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而且有益于增强他们的语感,还能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片断二师小结:他们真的不想分别,似乎只有这样做,他们才能掩饰内心的忧伤。(停顿)不忍别,终须别。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说生齐读。(多媒体相机出示片断二: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满饮此杯吧!”)师:从这一大段中,你读懂了什么?生:我读懂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师:你从哪些词体会出了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生:

5、从称呼上可见啊,因为“夫子”是对有学问的人的尊称。生:文中用“举起酒杯”而没有用“端起”或“捧起”,更能表示一种敬仰之情。生:从“您”字上可以看出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师:“您”一共有几处?生(默数了一下)齐说:六个“您”。师:足以证明李白对孟浩然的尊敬。生:还有,从第二句中的“兄长、老师”这点也能看得出尊敬。师:(上前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不仅有一双慧眼,还会留心观察生活,多了不起!你真是一个会学习的主人!抓细节,品真情。教学此段时,教者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句品味。学生在老师的点拨、鼓励下,找出“终于”“举起酒杯”“夫子”“您”“兄长”“老师”等词来畅谈李白对孟浩然超人的才华

6、和高尚的人品的无限崇敬。让学生不仅看到文字表面的意思,而且更深入到了文本的内部,发现了文字背后的色彩,感悟了文字背后蕴涵的人物的丰富情感。片断三结尾处围绕送别,拓展延伸:1 .自古以来,送别是诗人吟诵的主题,而李白更是一个非常重友情的人,除这首送别诗之外,他还写了其他几首流传至今的送别诗赠汪伦送友人(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你又体会到了什么?2 .还有很多古诗也常常描绘到送别的场面,老师在此向同学们推荐几首送别诗。(课件出示: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搜集一下,下节课我们来读一读、背一背、品一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件连续出现几首送别诗,将学生带入绚丽多彩的古诗百花园中,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使学生的阅读延伸到课外,实现了语文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