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2005127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6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垫导轨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与计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垫导轨实验中摩擦阻力的修正胡晓琳 0507151 引 言普通物理力学实验中气垫导轨上滑块运动的各种实验 ,对理工科的教学来说 ,是最基本 的实践环节。传统的实验方法是手工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时间等,然后再通过必要的计算 得到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这种手工操作会带来测量误差,而且学生也不能及时、直观地 观察实验结果。如果能通过检测环节自动完成测量,并将实验数据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以图表 的形式实时地显示出来,则会大大提高实验效果。气垫导轨(简称气轨)是近代在我国出现并 逐渐普及的一种新兴低摩擦实验装置,它利用从导轨表面的小孔中喷出的压缩空气,使导轨 表面和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膜气垫,将滑块浮

2、在导轨上,由于气垫的漂浮作用, 使在力学实验中难以处理的滑动摩擦力转化为气层间的粘滞性内摩擦力,使该因素引起的误 差减小到近可忽略的地位;提高了实验精度。其次在计时方法上又采用了光电计时手段,使 时间的测量精度达到10 - 310 - 4的量级。基于以上两方面的优点,近年来利用气垫导轨开设 了许多实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即由于所采用的实验测量方法不 恰当或对实验过程中应予考虑的系统误差未作修正,使实验结果的误差比预期大得多,影响 了这一新型教学仪器的作用发挥。因而,如何采用合理的实验方法,深入分析气垫导轨实验 的误差来源和修正就成了实验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作分析讨

3、论。气垫导轨实验中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有系统误差也有偶然误差本文着重于对气垫 导轨实验中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至于偶然误差的原因和其它力学实验中的偶然误差并无特 殊的区别,这里不作讨论。如何调整气轨的水平状态,是减小系统误差的重要环节另外, 当滑块在气轨上飘浮时,一般都认为滑块与气垫之间摩擦力(确切地说应当是空气垫对滑块 的粘滞阻力)可以忽略,实验中的测量讨论也往往是在这一假设下进行的 实际上,这种摩擦 阻力是存在的,也必定会对实验结果带来误差,而且,在某些实验中,这种误差还是比较大 的因此,除了气轨调平之外,如何在实验中选择恰当的操作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 排除阻力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小系

4、统误差,提高实验精度,这是气轨实验教学中需要着力研 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主要研究气垫导轨实验中滑轮与细线间的摩擦力。实验主要分为4个步骤进行:1. 探究牛顿第二定律,发现加速度存在误差。2. 垫高气垫导轨一端,排除空气阻力对实验的影响。3. 保持滑块的质量不变,改变勾码质量,测量加速度,计算出滑轮与细线间的摩擦阻力。4. 分析、整理,得出修正公式,并进行实验验证。2 实验部分2.1 气垫导轨探究牛顿第二定律2.1.1 实验仪器气垫导轨是利用气源将压缩空气打入导轨的空腔内,再由导轨表面按一定规律分布的小 孔中喷射出来,在导轨平面与滑行器内表面之间形成一个薄空气层气垫,使滑行器悬浮 在导轨上,滑

5、行器在运动中只受到很小的空气粘滞阻力的影响,能量损失极小,故可以近似 地看作是无摩擦阻力的运动。极大地减少了由于摩擦引起的误差,使实验结果基本上接近理 论值,提高了实验精度,实验现象真实直观,效果明显。【仪器介绍】气垫导轨 气垫导轨简称气轨,是一种力学实验装置。它的结构如图所示。1导轨:导轨是一根长度约为1.5m平直的铝管,截面呈三角形。一端封死,另一端装有A 滑轮;B 缓冲弹簧;C 导轨;D 形遮光片;E 孔;F 滑块;G开槽遮光片;H缓冲弹簧;I进气管接口汀三通进气管; K单脚底脚螺丝;L标尺;M光电门;N支承梁;0祛码;P尼龙带.图1气垫导轨实验装置图进气口,可向管腔送入压缩空气。在铝管

6、相邻的两个侧面上,钻有两排等距离的喷气小孔, 当导轨上的小孔喷出空气时,在导轨表面与滑块之间形成一层很薄的“气垫”,滑块就浮起, 它将在导轨上作近似无摩擦的运动。2滑块:滑块由长约20cm的角铝制成,其内表面和导轨的两个侧面均经过精密加工而严 密吻合。根据实验需要,滑块两端可加装缓冲弹簧、尼龙搭扣(或橡皮泥),滑块上面可加 装不同宽窄的遮光片。3. 光电门:它主要由小灯泡(或红外线发射管)和光电二极管组成,可在导轨上任意位 置固定。它是利用光电二极管受光照和不受光照时的电压变化,产生电脉冲来控制计时器 “计”和“停”。光电门在导轨上的位置由它的定位标志指示。除此之外,用到的主要仪器还有计时计数

7、测速仪、电子天平。 计时计数测速仪采用国际流行的薄膜开关面板,微机处理及智能化技术。操作便捷,只 需按四只操作键(转换、功能、取数、电磁铁)即可完成全部功能。与气垫导轨、自由落体 仪配合使用,具有双路计时,计数功能。还没有数据存储运算功能,可直接显示实验中的速 度,加速度值。2.1.2 实验原理牛顿第二定律是质点动力学的基本方程,给出了力F、质量m和加速度a三个物理量之 间的定量关系,数学表述为F ma。其所描述的内容,就是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 外力成正比,与其本身质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方向相同。为了验证牛顿第二 定律,实验考虑如图1所示一个运动物体系统,系统由滑块和勾码两个

8、物体组成,忽略空气 阻力及气垫对滑块的粘滞力,不计滑轮和细线的质量等。从两个方面出发来验证牛顿第二定 律。(1)系统总质量不变,研究合外力和加速度的关系;(2)合外力不变,考察总质量和加 速度的关系。但事实上这样做是存在着较大误差的,实验当中不仅存在着偶然误差,还存在 着系统误差。系统误差包括很多,如:空气的粘滞性阻力、细线和滑轮的质量、细线与滑轮 间的摩擦力等等。本文主要借鉴验证牛顿第二定律这个实验来测量细线与滑轮间的摩擦阻a图2力,得出修正公式。如图 2,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后,将一定质量的托码与气垫导轨之间的滑动摩擦力和细线的质量,则可列出滑块系统的一组动力学方程:mg - T - ma1)

9、T = Ma其中M为滑块的质量,m为托码和勾码的总质量,T为细线的张力,见图2。解方程组(1),得系统所受合外力 F 为:F = mg = (M + m) a由(2)得a =g(3)(M + m)从(2)中可见,当滑块系统质量(M + m) 一定时,a x F。实验中,测量出三组在不同外力F作用下滑块的加速度值a,计算出加速度的平均值,以使结果更准确。并利用公式(3)计算出加速度的理论值,通过公式e =x 100%,计算并分析加速度的相对误差, a理另外,求出A a, A a = a - a。以F为横坐标,A a为纵坐标,作A a -F曲线,观察该图 理论的特征。数据分别填入表 1 和表2 中

10、。2.1.3 实验过程( 1)清洁导轨表面,检查气孔是否通畅。(2)调节气垫导轨水平及光电计时系统正常工作 使计数器在“计时”功能下,使滑块 通过两个光电门,利用计数器“转换”键显示滑块通过两个光电门的时间和速度。使速度基本相等,即滑块做匀速运动。( 3)测量加速度使计数器在“加速度”功能状态下,把4 个勾码固定在滑块上,用细线通过滑轮和砝码 盘相连,打开气源,放开滑块,测定系统加速度。依次把滑块上的勾码移动到托码盘中,这样系统的质量不变,而作用力改变,测定不同 情况下的加速度,每种情况加速度值测量三次,将测得的值填入表 1中。(4)计算出加速度的平均值,利用公式计算出加速度的理论值,得出加速

11、度的增量和相 对误差。(5)以F为横坐标,A a为纵坐标,作A a -F图,观察图像特征,进行分析。2.1.4 实验结果及分析系统中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50.0cm,滑块质量M=176.2g不变,改变勾码的质量,使 其增量为5.0g,(其中托码盘质量为5.0g)。据测量,湖州地区的重力加速度g=9.794N/Kg.表 1为每增加5.0g勾码后测得的值,其中a、a、a分别为三次测量得到的加速度值,;为 123m三次测量得到的加速度的平均值。表2中a为经公式(3) a =-g计算得到的加理(M + m)速度理论值,A a为理论值与实验值的差值,E为加速度的相对误差。A a =- a,相对误差:E

12、=理以F为横坐标,A a为纵坐标,作A a -F图理饗S魅西吕数据记录和处理表1勾码数重力 F(N)a (cm / s2 ) ia (cm/s2 )2a (cm j s2 )3a (cm / s2 )10.09849.9950.0450.0950.0420.14773.4673.6173.9773.6830.19595.2195.1795.3495.2440.245116.19116.23116.09116.17勾码数重力 F(N)a (cm /s2 )a (cm/s2)理A a (cm ! s2 )误差E10.09850.0452.632.594.92%20.14773.6876.883.2

13、04.16%30.19595.2499.394.154.18%40.245116.17121.775.604.60%表 2a理_ ax 100 %a由该图线可以看出,当外力增大,也就是勾码的质量逐渐增大时,Aa也逐渐增大。因 为勾码质量增大,导致摩擦力也增大,那么滑块的加速度就减小,其理论值不变,实际值减 小,那么理论与实际的差值自然就增大了。由表2可以看出,加速度的相对误差在4%5%之间,由此看来,气垫导轨再精确,其 系统中的误差对实验结果还是有一定影响的,不可能那么完美。实验中误差的来源是多方面 的,有系统误差也有偶然误差本文着重对气垫导轨实验中的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在保证导 轨平直的前提下

14、,对实验结果影响较大的系统误差主要是空气粘滞性阻力和滑轮与细线间的 摩擦阻力,本文主要是通过实验、计算、分析等方法,首先排除空气粘滞性阻力对实验的影 响,然后再通过实验,计算出细线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作一修正。2.2 气垫导轨实验中的系统误差2.2.1 粘滞性阻力2.2.1.1 粘滞性阻力的影响在气垫导轨上运动的滑块,并非是一种理想的无摩擦运动 ,实际上是一种受到空气粘滞 性摩擦阻力作用而缓慢减速的运动。该阻力是由于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气层彼此相对运动而产 生的一种内摩擦力。在许多有关气垫导轨的实验中,都忽视了这个粘滞阻力。他们的计算都 是在省略这个阻力的前提下进行的,结果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要

15、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必 须深入分析粘滞性摩擦阻力所引起的误差并找到减小误差的方法。2.2.1.2 减小粘滞性阻力对实验的影响 由于气轨上运动的滑块受到的空气摩擦阻力很小,如果测量精度要求不高,我们可将其 忽略。如图3,今有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倾角为9的倾斜气轨上下滑,通过计时计数测速仪测 得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贝IM a = M g sin 9g = a; sin 9如果垫起导轨一端的垫块厚度为h,导轨两 底角间距离为L,贝IaL(5)我们测得a、h、L即可求得重力加速度g值。g 值 不 确 定 度 的 传 递 公 式 为U = g .()2 + (-L)2 + (/T)21 2 从式中我们 g a L 看到适当增加垫快的高度h值,可减小g值的不确定度。如果测量精度要求较高,则滑块受到的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其阻力F和平均速度成正比,即: F = bv上式中的比例系数b,称为粘性阻尼常量。考虑此阻力后,式(4)为 Ma = Mg sin 9 - bv (6)整理后,重力加速度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