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2001982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95 大小:2.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优秀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可行性研究报告 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 归档资料,核准通过。未经允许,请勿外传! 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 -一、项目名称- 1 -二、建设性质- 1 -三、项目地点- 1 -四、项目业主- 1 -五、研究范围和编制依据- 1 -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 -八、实施进度安排- 3 -九、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4 -十、经济效益分析- 4 -十一、偿债能力分析- 4 -十二、综合效益评价- 4 -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 6 -一、宏观背景- 6 -二、元通镇的发展背景- 7 -第三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 12 -一、元通古镇旅游市场潜力预测- 12 -二、

2、元通古镇风景区旅游市场潜力预测- 16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概况- 19 -一、地理区位- 19 -二、自然资源- 21 -三、经济发展- 21 -四、历史文化名胜- 21 -五、交通- 21 -六、特色- 22 -七、招商引资- 22 -八、城镇建设- 22 -九、“5.12”大地震- 23 -第五章 元通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4 -一、现状概况- 24 -二、存在的问题- 25 -三、规划的依据- 25 -四、规划的目标- 26 -五、规划的指导思想- 27 -六、规模及功能定位- 27 -第六章 项目的提出及建设的必要性- 29 -一、项目的提出- 29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

3、9 -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 34 -一、建设标准- 34 -二、建设内容及规模- 39 -三、设计方案- 40 -第八章 工程实施管理方案- 51 -一、项目招标方案- 51 -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52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53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59 -一、环境现状- 59 -二、项目执行的污染物排放标准- 59 -三、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59 -四、环境保护措施- 61 -第十章 旅游资源评价和SWOT分析- 64 -一、旅游资源总体评价- 64 -二、元通古镇旅游资源级序(定量)评价- 65 -三、地震后元通古镇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66 -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及资

4、金筹措- 69 -一、投资估算依据- 69 -二、投资估算方法- 69 -三、投资估算范围- 69 -四、投资估算内容- 69 -五、资金筹措方案- 77 -第十二章 经济效益分析- 78 -一、环境容量分析- 78 -二、经济效益分析- 79 -第十三章 偿债能力分析- 82 -一、说明- 82 -二、银行贷款方案- 82 -三、土地出让方案- 82 -四、土地出让收入- 83 -五、偿债能力分析- 83 -六、偿债能力评价- 84 -第十四章 风险分析及对策- 85 -一、政策与环境风险- 85 -二、项目经营管理风险- 85 -三、投资估算的风险- 85 -四、还款资金来源的风险- 86

5、 -第十五章 综合效益评价- 87 -一、经济效益- 88 -二、社会效益- 89 -三、环境效益- 91 -四、综合评价- 91 -1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名称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二、建设性质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三、项目地点崇州市元通镇四、项目业主崇州市元通镇人民政府五、研究范围和编制依据(一)研究范围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为:项目建设地概况,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工程实施管理方案,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市场前景分析、投资估算、资金筹措、项目实施运作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社会效益分析等。(二)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中华

6、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3、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4、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恢复重建规划;5、成都市旅游产业第十一五年规划;6、关于灾后促进旅游产业恢复发展的暂行意见;7、崇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8、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9、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暂行标准;8、四川省旅游景区建设标准;9、崇州志;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1、其它相关政策、法律、法规;12、项目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六、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的建设是再现元通古镇风貌、提升元通古镇品质的需要;2、项目的建设可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并带动相关产业协同并进;3、项目的建设可扩大居民就业、增加居民

7、收入、提高地方财政收入;4、项目的建设为巩固、发展和提升优势产业,促进招商引资打下坚实的基础;5、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促使城市总体规划实施;6、项目的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措施;7、项目的建设是积积响应国家关于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的重要举措。七、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过境路27000.0 m22古街道民居屋面、立面改造22730.0 m23修复永利桥1 座4永利桥西小型广场1500 m25改造、维修陈家大院1 项6改造、维修夏古当铺1 项7新建川建广场15000 m28修复黄氏小姐楼1 项9修复天主堂及周边环境打造1 项10整修罗氏、黄氏故居1 项1

8、1修复王国英故居1 项12复建古码头1 个13迁建惜字宫广场3500 m214复建长寿桥1 座15复建杨泗庙1 个16恢复原有牌坊5 座17打造汇江桥周边环境1 项18亲水工程1 项19管网2715 米20新建游客中心800 m221新建停车场12000 m222新建公厕4 个23新建游客休息亭4 个24古镇与过境路之间修建牌楼5 座25入口修建标志性建筑物1 座26新建医疗点2 个27接待中心3000 m228沿路旅游标识、标牌1 项29消防站2000 m230客运站4000 m231招呼站10 处32河东滨河走廊1 座33绿化工程1 项34安置房35000 m2八、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期

9、为三年,即从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工程建设拟分三期实施。具体如下:一期工程: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二期工程:2010年6月至2011年5月三期工程: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九、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总投资为19211.5万元。其中13500万元向银行申请贷款,占比70.27%;剩余部分5711.5万元由业主自筹与崇州财政配套解决,占比29.73%。十、经济效益分析随着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2010年游客接待人数达55万人次,2011、2012年游客接待人数同比上年增加10%,2013年游客接待人数同比上年增加12%,2014年至2016年游客接待人

10、数同比上年增加10%,2017年以后游客接待人数同比上年增加5%,直至达到元通古镇最大环境容量限制,由此带来的相关旅游收入每年上亿元。十一、偿债能力分析经测算,可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的资金总额为17440万元,在建设期后需偿还的银行贷款本息总额为15906万元,其中贷款本金偿还13500万元,贷款利息偿还2406万元。在保证还款期内每年的土地出让收入全部用于本项目的情况下,还款期偿债备付率最小为1.07,项目还款期偿债备付率完全满足相关指标的要求,项目偿债能力较强。十二、综合效益评价元通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展示元通新形象,把元通建设为景观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配套设施完善的旅游

11、名镇,为打造国家AAAA级景区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的建设能实现元通镇的进一步繁荣,推动元通古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镇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全面协调发展,具有良好的国民经济、生态环境及社会效益。第二章 项目投资背景本项目建设地元通镇,是一座近代文化遗迹颇多,工业发展迅猛的小城镇。镇内有西南地区最大的铸铁管生产基地,是著名的“铸管之乡”,也有长3.5里的古镇区,是小城镇发展的经济支柱和历史文化依托。一、宏观背景 1、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而中国西部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加之土地、人力和能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得在经济一体化

12、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2、西部大开发不断地深入推进,全国产业布局战略的转变,西部将成为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含沿海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集中在成渝地区和关中平原,而元通镇处于成都市域内,竞争优势极为明显;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任务,对西部给予了政策、资金上的倾斜;全国的城镇化、工业化进一步加快,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将促进西部城镇的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发展。 3、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13、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元通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4、成都市第十次党代表会提出“三新三最”目标,要“实现工业新跨越,服务业增创新优势,开拓现代农业新局面”。只有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才能达到“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目标。二、元通镇的发展背景(一)元通的由来据历史资料记载,宋朝著名诗人范成大从苏州乘船沿长江来到四川,随长江支流岷江来到风景秀丽的元通镇(今名),诗人游完当时的集镇后,为集镇仅有四条街道留下了名垂千古“东盛、双凤、麒麟、增福”街名,在元

14、通上场有名古刹圣佛寺留宿,并留下了歌颂元通风景:“江水分流,滩声聒耳。人家悉有流渠修竹,易成幽趣。”美好的诗篇。诗人在寺的一天早上聆听了当时圣佛寺主持的佛学讲演后,对主持说:主持听说过西域的佛经嘛?主持说:没有!范成大把唐朝玄奘大师从西域取经回来,对西域佛经的博大精深向圣佛寺主持做了介绍,圣佛寺主持深感西域佛经的伟大,并在念佛堂上派了聪明的圆通小和尚随范成大乘船从都江堰出发,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宋都府长安,拜于玄奘大师名下潜心学习西域佛经,圆通(“通”字今仍是光严古寺众多佛门弟子之佛名)小和尚经过20多年的精心研究在中年时期回到了四川故乡圣佛寺,圆通大师后来在圣佛寺对西域佛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博学经深。并写出佛学专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