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99640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水的运动同步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新 编 精 品 地 理 资 料 第二节 水的运动建议用时实际用时满分实际得分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A.平原 B.高原C.盆地 D.山地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 于()A.海陆间循环 B.内陆循环C.海上内循环 D.以上都不是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读图,回答34题。 3.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 是()减缓城市涝灾缓解城市缺水减少雨水和污水的汇流有利于实现雨水的资源化

2、完善城市区域的水循环 完善城市的水生态环境A. B.C. D.4.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作用主要 是()A.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下渗B.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径流C.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发D.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城市的水循环中的蒸腾读图,回答56题。 5.若上图表示某一尺度的水循环示意图,则该尺度的水循环类型是()A.陆地内循环 B.海陆间大循环C.海上内循环 D.海气间的水循环6.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提供水汽最多的海域在()A.低纬 B.中纬C.高纬 D.全球海域没有差别近年来大西洋上生成的飓风频繁袭击美国。下图为某科研机构为研究大西洋

3、上的飓风而绘制的大西洋部分海区年平均逐日由海洋输往大气的总热量分布图(单位:W/m2)。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A海区的值可能是()A.230 B.180C.110 D.908.导致上题所示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地热 B.洋流C.太阳辐射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 10题。 9.图示地区的大型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的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A.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B.库区水汽蒸发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C.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 增加D.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10.在F处建有一座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

4、似于()A.地下水补给湖水 B.跨流域调水C.水库 D.海陆间大循环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11 13题。1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1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13.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为西风漂流C.

5、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为赤道逆流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2分)14.读2月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 问题。 (1)图中代表的是下列渔场中的()(1分)A.北海道渔场 B.秘鲁渔场C.北海渔场 D.纽芬兰渔场(2)图中A海区等温线比B海区等温线稠密,说明A海区海水的温度_,原因是什么?(6分)(3)与大洋西岸等温线相比,大洋东岸等温线在甲处海域向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甲处受_(洋流名称)的影响;在乙处海域向_(南、北)方向凸出,原因是乙处受_(洋流名称)的影响。(4分)(4)试分析洋流对甲、乙两海区沿岸气候的影响。(5分)(5)若A海区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

6、其有利的影响是_ _ _。不利的影响是_。(6分) 答案与解析 1.C 2.B 解析:从该图的水系形状可以看出,这里为向心状水系,因此它多分布在盆地地区。这种水系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因此从水循环角度看,它多属于内陆循环。3.B 4.A 解析:3.题中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能够缓解城市的缺水状况;这种模式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涝灾不多见。缺水地区谈不上水生态。4.右图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下渗。5.C6.A 解析:图中显示的是海洋表面与海洋上空的水循环;低纬海域蒸发量大,为大气提供水汽多。7.C8.B 解析: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判断A处的数值大于100而小于12

7、5。世界上最大的暖 流墨西哥湾暖流流经A海区,暖流具有增温作用,故A海区输出的热量相对较多。9.C10.D 解析:受库区的调节作用,冬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高,气流上升降水增加;夏季库区处气温比周围低,气流下沉,降水比周围要减少。故C说法错误。海水淡化工厂补充了陆地上淡水资源的不足,其作用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11.B12.A13.B 解析:11.地球表面任何一地,低空气压总比对应的高空气压高。相对G处F处为高空,所以B选项正确。低空气温一般情况下比对应的高空气温高,A选项错误;图示大气环流模式没特指三圈环流(低、中、高纬环流模式)中的哪一个环流圈,所以不能确定气流的运动方向,C选项错误;E处应在对

8、流层范围之内,其最大高度不应超过赤道地区对流层的厚度(1718 km),故D选项错误。12.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陆地上空的大气降水,它是地表淡水资源重要的补给水源之一;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的海洋水蒸发,它可使海洋水浓缩而造成盐度升高;环节代表海陆间水循环中由海洋上空到陆地上空的水汽输送,它的运动距离受下垫面因素中的地形、地势的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基础是热量和水分。 13.图示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则为暖流,它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为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它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为南赤道暖流。14.(1)D(2)南北温差大位于寒暖流交汇处。(3)南加那利寒流北北大西洋暖流(4)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对沿岸荒漠的形成起了一定作用;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5)加快污染海区海水的净化扩大污染的范围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温线的判断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运用所学知识不难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