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998773 上传时间:2023-08-19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9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教案5篇xuqingguo(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气压强 教学设计(一)课题大气的压强(二)课时一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了解大气压强存在的实例。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方法及结果,记住大气压强的值。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有关现象,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四)重点和难点重点是理解大气压强的现象,难点是大气压强知识的应用。(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六)教(学)具演示用:玻璃杯、硬纸片,水,可口可乐瓶1个,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槽水银,皮碗,米尺,烧瓶,两用气筒。学生用:皮碗(每两位学生一对)。(七)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演示实验;实验置疑,激

2、发学生的求知欲。(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再慢慢按下图1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2、引题:同学们想知道实验中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一)大气压强的存在:1、阅读课本中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并要求学生用两个皮碗作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发现要用较大

3、的力才能拉开。讨论如何操作,拉开皮碗的力更大。2、师生讨论:马德堡半球实验和模拟实验的共同点是:将金属球内和皮碗内的空气抽出或挤出;实验效果(表现为拉力的大小)取决于抽出和挤出的空气的多少。思考:在大气中,拉开被抽出空气或被挤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或皮碗为什么必须用力,感受什么情况下用力较大,让学生逐步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3、实验验证:再看覆杯实验:(如图1)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的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托住了硬纸片。而当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圈时硬纸片未掉下来,说明处处都存在大气压强,且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演示:广口瓶吃鸡蛋实验,将点燃的棉球扔入口向上装有细

4、砂的广口瓶中,迅速将剥壳的熟鸡蛋塞住瓶口,待火熄灭后,观察到鸡蛋慢慢被吸入瓶内,如图2。讨论:由于棉花燃烧使瓶内气压降低,当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时,鸡蛋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压入瓶内。4、小结: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有压强。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引导过渡:马德堡半球实验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二)大气压强的大小:1、由图3覆杯实验的启示,我们将盛满水的可口可乐瓶去盖倒插在水槽中,发现瓶中的水仍不下落(图4),把水改变成水银,瓶子用试管代替,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如图5,用此实验可研究大气压强的大小。2、演示(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2)边讲边做演示,完毕后,请一位学

5、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提示水银柱上方是真空)教师讲述并板书: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3、学生求出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的大小。由P=gh,算出得:P=105帕。(教师板书这个值),简要说明不同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4、小结: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三、巩固练习1、演示: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拉动活塞后放手,活塞返回原处(想想为什么?)。再将注射器倒置过来后,在活塞上挂3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请同学们讨论这又是为什么?2、演示如图6的实验:将细玻璃管插入烧瓶的软大塞小孔中,

6、用两用气筒抽去烧瓶中的空气后,迅速把玻璃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将会看到烧瓶中有小喷泉出现。讨论原因引导学生归纳解释此现象的要点。3学自由发言:畅谈自己观察到的大气压强现象;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常见的大气压强现象。四、课外作业用刻度尺测你手掌的长和宽,粗略计算你手掌的面积;求作用在你手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想一想,作用在你手背上的大气压力有多大?(八)说明1、课文中摸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在生活资料商店有售,这样的皮碗是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好。2、采用覆杯实验引伸出托里拆利实验,这样的过渡比较自然,效果好。做托里拆利实验的关键是让玻璃管内装满水银,(要注

7、意排出管内的空气),然后将水银管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上部变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支持着的。3、用注射器做活塞拉动后返回实验,活塞挂重物实验和用烧瓶作喷泉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用大气压强知识解释现象。这样,不仅巩固了课本知识,还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板书设计:大气压强一、 马德堡半球实验二、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三、 托里拆利实验过程及记过四、 大气压强和空气质量、体积的关系。大安镇中学许庆国2004.9浮 力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

8、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教学目标】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 什么是力?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

9、什么?二、导入新课(一)演示实验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学生实验: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演示实验: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学生实验: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

10、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二)板书一、 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 (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方向)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任何一个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施力物体是液体,受力物体是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对浸入的理解,它包含两种情况:部分浸入;浸没。讨论:1. 给你弹簧测力计、水、烧杯、钩码,如何测出钩码浸入水中的浮力?(1)先测钩码在空气中的重力G 。(2)物体浸入水中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3)求浮力2. 浸在液体中物体一定受到浮力吗?(有各种意见)演示实验:图1(1)取一只去底的矿泉水透明塑料瓶,瓶口朝下,瓶口略小于乒乓球。

11、放入乒乓球。问:如果我往里面注水,乒乓球会浮起吗?(会。因为要受到水的浮力)(2)往塑料瓶里面注水。现象:乒乓球被水压在瓶底,同时有水从塑料瓶口漏出。(说明浸在水中的物体不一定受到浮力。为什么呢?)板书:二、浮力产生的原因(3)用瓶塞(或手)堵住漏水的瓶口,注意观察乒乓球下面积满水时有何现象发生?(现象:乒乓球下积满水时乒乓球会上浮。)(4)将水倒回烧杯,分析原因。第一次乒乓球只受到水给它向下的压力。第二次乒乓球下积满了水,即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而且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乒乓球上浮说明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这就是压力产生的原因。图2我们举特例来分析:立方体浸没在液体中的受力情况立方体浸没

12、在水中,其左右两个侧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和面积相等,并且对应部位距水面的深度相同。问:水给它们的压强是否相等?(相等)问:水给它们的压力是否相等?(让学生讨论)(压力相等并且方向相反)分析:(p =gh p =F/S S 一定,F =pS)但是,上下两表面处的深度不同,下表面处的深度更深,压强更大,而上下两表面的表面积相同,据p = F/SF = PS,所以下表面受到向上的压力比上表面受到的压力更大。即这就是浮力产生的原因。板书:原因:而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这就是浮力。板书:实质:=-,方向竖直向上。总结说明: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问:

13、既然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浮力,那么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有的在水中上浮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物体的浮沉条件。板书:三、物体的浮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浸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个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分析讨论。图3问: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重力、浮力)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地球、水)一个物体在受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1)当=G 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悬浮)(2)当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上升)(上浮)(3)当G 时,它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将处于什么状态?(下

14、沉) 板书:问:沉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为什么?(另外受到容器底对它的支持力。)()问:那么上浮的物体最终处于什么状态?(静止)我们就说物体漂浮在液面上,那么,。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三、总结扩展(一)本书主要学习三个知识点:1. 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如何,以及如何用实验法测浮力?2. 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 物体的浮沉条件。我们要理解、记忆,并且借助实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二)思考:上浮的物体(),上浮至漂浮在液面上()讨论:物体的重力怎样变化?浮力怎样变化?浸没在水的体积能怎样变化?说说浮力的大小可能跟什么有关系?四、 布置作业。板书设计一、什么样的物体受浮力。二、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三、浮力产生的原因。四、如何判断物体的浮沉。大安镇中学许庆国2005.3重力 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课程标准把重力的学习由大纲要求的“理解”层次定位于“了解”层次,要求有所降低。本节课主要是想通过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氛围,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列举事例、动手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来了解重力,让学生主动地吸取知识,大胆提问、大胆猜想。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能力。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重力的定义、方向、大小及作用点2、探究重力大小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