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998568 上传时间:2023-09-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发展历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十年沧桑 农业梦梦圆洲市 -记衡南县洲市乡农技站十年发展历程穿过岁月风雨,留下闪光年轮。-,十年岁月无痕,然十年青春奉献的洲市农技人从未在青春的躁动中消停过。回眸20世纪90年代,乃至2世纪初,洲市农技人还是典型的“三无”人员-办公无场地、工资无保障、社会无地位,处在亦农亦商的尴尬境地,但我们从未动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发展洲市农业经济的信念,始终坚持“无论富贵与贫穷,毕生与之相依相伴”。十年的风雨沧桑,十年的热血挥洒,十年但愿撒播,我们洲市农技人在周桂元和刘才生两任站长的带领下,依托县农业局党组和洲市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爱,顾全发展农业之大局,充足发挥主人翁精神,“一身臭汗两腿泥,一张

2、嘴巴磨破皮”的苦干形象,使我们洲市农技人的农业技术推广梦得以梦圆,共同描绘了一幅蓬勃发展的洲市农业画卷。一、 以改善工作环境为基本,增强科技兴农、人才兴农的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洲市乡辖25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区划面积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8万亩,其中水田面积3.97万亩,其中农业人口3.98万人,是衡南县农业大乡之一。我们洲市农技人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有着靓丽的人生价值展示舞台,但在科技农业发展之初,洲市乡的农业经济还处在“稻谷+稻草”的经济边沿,农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我们农技人只能走以经营农资为主,以商铺为媒介推广农业技术为辅的工作之路。随着党中央对发展农业的注重和投入、中央一号文献

3、精神的贯彻贯彻、以及农技推广体系的重大变革。我们农技人终于得以意气风发走上光彩夺目的农技推广舞台,呈现自身的才华。期间,我站有2名杰出的农技人(谢春雷、周桂元)先后被荣调入县局机关工作,既有名干部职工,具有农艺师职称2人、助理农艺师职称3人、技术员3人,再次组建成为一支高素质的农技推广队伍。同步,洲市乡党委政府和县局党组高度注重我们农技人的工作环境改善。乡党委政府于为免费配备给我站的两间办公室进行了全面装修,并明确规定乡政府的大、小两间会议室将随时为农业技术推广培训让位,在服务农业工作上要钱给钱、要人给人,筑成了一条农技推广绿色通道。县局于就为我站配备了办公桌椅,到为我站配备了照相机、电脑、打

4、印机等设备,全面实现了网络无纸化办公,还为我站配备空调等防暑御寒设施。在改善我们农技人的办公环境的同步,乡党委政府和县局党组还逐渐予以我们丰厚的工作经费和待遇贯彻保障。乡党委政府自起,每年财政投入农技服务推广经费近4万元,至后,每年财政投入发展粮食生产资金达15余万元,为我站打造了夯实的农业服务平台。县局每年在给足我站的工作经费外,着力改善了我站工作人员的待遇。在此前,由于整个农业系统不景气,我站从县局下拨的人均工资不到元,后,下拨工资逐年明显提高,至,县局对我基层站全面实行工资全额统发,津补贴待遇也开始逐渐贯彻。这一系列的变化,已全面激发了我们农技人举办农业新技术培训班的次数多了;到农户、农

5、业生产基地、种植大户指引生产的时间多了;摸索、创新研发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及扩宽农业服务领域的层次高了。时至,洲市的软、硬盘集中育秧技术;超级稻“三定”栽培技术(既以田定产,以种定苗,以产定肥);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已全面得以推广,“五个统一”管理措施(统一规划集中育秧、统一品种集中机播、统一播种时间集中收割、统一肥水管理增进水稻均衡生长以及统一病虫害防治)已在洲市乡万亩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上全面实行。我们农技人在发展洲市农业的地位已是举足轻重,为洲市农业经济长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本。二、 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线,保证农业经济长足发展洲市乡是农业大乡,有着双季稻种植基本,但老式的种植

6、方式已严重克制粮食生产的发展。为此,洲市农技站以创新技术推广和服务模式为着力点,大力开展服务进村组,进农户,进田地活动。1、 狠抓万亩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省级万亩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落户我乡以竹塘、灵官为中心的6个村,该基地是中科院袁隆平院士启动双季稻种植亩产1000公斤公关基地之一。为协助县政府办好示范基地,我们农技站人在乡党委政府重要领导的带领下,进一步田间地头作技术指引。袁隆平院士曾亲临基地考察调研,指引生产,当年创出了亩产80.8公斤的最高记录,巩固了“衡南-湖南超级稻高产县”的优势地位,农民从中获取了丰厚的农业经济收入,全面增进了示范片区的延伸扩展,至,该示范基地的耕种面积已突破

7、1.2万亩。2、 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推动有机肥的综合运用与无公害解决。针对化肥用量增长导致耕地土质下降的现状,冬,根据县土肥站在洲市抽样调查的成果,为掌握全乡土壤质量数据,科学制定提高地力培肥土壤的方案,在时任农技站站长周桂元的带领下,我们农技站人分组走遍了全乡39个村民小组的每一种角落,根据检测数据拟定土壤肥瘦,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并从起,积极配合县土肥站在全乡实行秸秆返田技术增长土壤养分。3、 编发农业快讯,提高农民防治病虫灾害的能力。我们农技人就是植物医生,医生的职责就是科学用药,救死扶伤。针对农民用药的老式误区、盲区,导致用药过多或过少,提前或滞后使农作物产量减少或绝收

8、,我站在逐渐推广统防统治的基本上,认真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指引和服务,并从起,每年编印农业快讯12期,每期500份,实行农技人员包村联组配送,为农民提供精确有效的病虫害防治信息和农产品产供信息,全面增强了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4、 推广集中育秧,保证双季稻种植面积贯彻。针对早稻育秧技术但是关,因死秧而导致双改单的现象,我站从起,实行分组包片,推广集中育秧技术,从浸种到成苗进行全程跟踪指引,全力做好集中育秧工作,目前示范基地内的大棚软、硬盘机插秧集中育秧已无技术缺陷,各村手插秧集中育秧技术已基本成熟、5、 统一品种,提高机械化作业能力。在高产创立示范片区,我们按照“主导品种,主推

9、技术,主体培训”的措施,实现高产创立。在品种选用上,重要选用陵两优268、准两优608等超级稻品种为主,在农机推广上,我们已培训操作员0余名。到目前为止,全乡已拥有大型拖拉机(含旋耕机20台套,整耕机35台套、全喂入和半喂入收割机20台套、高速乘坐式插秧机台套,步行插秧机40余台套),机插秧面积已突破5000亩,收割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三、 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抓手,多渠道推动农业产业构造调节1、 大力发展“双低油菜”种植,提高土地运用率。为增长农民收入,我们农技人因地制宜对全乡的土壤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科学制定不同地形地势及土壤类别种植水稻、油菜品种规划,保证“稻稻油”工程实行,不耽误季节时

10、令,全面巩固万亩双低油菜种植成果。根据我站制定的实行方案,全乡“两线一片”(洲灵线、四古线、灵官片)万亩双低油菜种植基地通过近十年发展,已全面形成,每年的双低油菜种植均在3万亩以上,冬春时节,洲市展目前世人眼中的是一幅绿油油、黄灿灿的山水画卷。2、 农村合伙经济组织异军突起,农业产业多元化全面增进经济构造调节。近几年来,我们农技人不断完善信息网络,开展信息服务以及每年组织开展10次以上的农业专业技术培训,为农民科学种地提供了决策前的信息征询和技术应用中的服务,系统的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在我们的精心培养下,大批现代新型农民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到,洲市已哺育种粮大户53

11、户,科技示范户46户,家庭农场4户,种养合伙社个。其中绿园果蔬种植合伙社的周建阳种植水稻10亩,蔬菜瓜果亩,年收入近30万元,持续两年被评为衡南县先进合伙社;洲伟合伙社的龙小梅种植水稻300余亩并拥有一批大型农业机械,年收入近0万元,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合伙社;良林种养专业合伙社的彭召洋种植水稻16亩,种植蔬菜10余亩,年收入达55万元;尚有玖艳家庭农场的阳先玖,亮庆种养合伙社的罗亮庆等30余户种植水稻均在百亩以上,这些发展迅速,科技含量高的合伙社和个人还诸多,都无法一一枚举,但她们“第一种敢吃螃蟹”的勇气和敢于作为的动力都来源于我们农技人提供的高科技养分,有效地增进了农业经济产业化发展。忆往昔,

12、峥嵘岁月;看今朝,霞光万丈。洲市农技站是洲市农业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也是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叶扁舟,沉浮在农,兴衰在农,我们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不能以沉浮论英雄,不能以兴衰定乾坤。十年来,洲市农技站虽于、三年荣获县农业局“目的管理先进单位”;于、持续两年荣获洲市乡未列入目的管理考核先进单位;于荣获洲市乡先进基层党支部等殊荣,尚有我站的周桂元、刘才生两任站长均持续当选为县政协委员,这些荣誉和地位的获得,均得益于领导对我们农技人近年来勤奋工作和所获得成绩的充足肯定和关怀、关爱。同步,洲市农技人的奋发图强也赢得了中科院和省、市、县领导的高度关注,如,中科院袁隆平院士亲临竹塘、灵官超级稻种植示范基地考察调研,指引粮食生产;省委常委张文雄和省农业厅助理巡视员青先国等领导莅临我乡视察农业生产。近几年,市县重要领导和县农业局领导均多次到洲市指引工作,并对洲市的工作予以了高度评价。这些成绩的获得,得益于县农业局和洲市乡党委、政府的对的领导和关怀支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抢抓机遇,立足洲市,服务三农,努力实现洲市的农业强乡梦。十年的沧海沉浮,十年的摸索发展,十年的沧桑巨变,已成为一场化蛹成蝶的神话传说。如今,洲市的将来仍在求索,洲市的精彩仍在继续,洲市的辉煌仍在书写.让我们洲市农技人从居安思危中再圆一场别开生面的农业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