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996491 上传时间:2023-09-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高三地理百所名校好题速递:专题08-城市(第05期,含答案)(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 该国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 C.生物资源D.太阳能资源10.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11.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答案】9、B 10、D 11、D【考点定位】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主要限制因素,城市发展的条

2、件。(重庆一中高三3月月考)透水砖(其原料大多数是炉渣、矿渣、沙子、尾矿沙、石粉、水渣、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正在取代不透水砖成为我国城市建设的主要材料。据此回答下列8-10题。8为了节省成本获得更好的效益,生产透水砖的工厂最好布局在( )A钢铁厂附近 B污水处理厂附近 C酿造厂附近 D机械厂附近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铺设透水砖后对城市建设的主要作用的是( )A净化美化城市环境 B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C增加城市空气湿度 D减少城市内涝出现10.除了铺设透水砖以外,下列对改善我国大城市生态环境有直接影响的是( )A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B提高城市绿化率 C扩大郊区花卉蔬菜生产面积 D加大机动车限

3、行【答案】8.A 9.D 10.B【考点定位】工业区位因素 城市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的影响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度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新区,这些新城、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虚假城市化: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工业化、经济的发展水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5关于原来鬼城(地理学名词)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片面追求经济发展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严重依赖资源开发6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市化越明

4、显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答案】5.C 6.C【解析】【考点定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名师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城市环境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自然环境以及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自然环境在城市中已很少见到它的踪影,只有在城市郊区或公园中能看到一点点自然环境的景象:如田野、池塘、自然生长的树木等.在城市中绝大多数是经过改造后的人工环境,如街道、楼房等.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构成了城市环境.主要是高科技带来的新公害,如空调病、电脑辐射、手机的危害、噪光污染等.2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3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城市

5、化过程中还会带来其他的社会问题,如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社会治安问题等.例子:上海的主要卫星城和浦东新区上海市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点位置,北邻江苏,南靠浙江,处在长江的人海口位置,所以上海既是海港又是河港.它不仅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城市之一.上海市近年来为解决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努力控制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发展,制订了城市规划,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卫星城是指在大城市郊区或其以外附近地区,为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业而新建或扩建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城镇.因其围绕中心城市像卫星一样,故名.从建国以后,上海市为了分散市中心区的人口,就开始在

6、城市中心区附近地区修建卫星城.黄浦江以东地区就是1990年以后新建的浦东新区,目前这里已成为上海新的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居住区.这是上海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采取的第一条措施.对策: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原来住在市中心的人,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迁往卫星城和浦东新区,有效地控制了城市中心区的规模.近20年来,上海市在改善城市交通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如加宽主干道、修建地铁、大桥(南浦和洋浦)、城市高架公路等.另外,上海市居民的住房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2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3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 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

7、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考试)我国目前城市建设中出现了城市内涝、生态破坏、径流污染等诸多问题,为此正积极推进能“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其中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成功案例。读某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 下列不适合推广活水公园雨水收集系统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B.四川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2. 该系统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不包括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B.减轻城市内涝 C.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 D.分解水中污染物,净化水体3. 图中荷花池的核心功能

8、是 A.调节局地小气候 B.保护生物多样性 C.提供观赏景观 D.增加下渗量【答案】1.A 2.C 3.D到减缓城市内涝的功能。选D项。【考点定位】城市内涝问题,水循环。【知识拓展】(一)城市内涝的成因:(1)极端超标暴雨频发:集中的超标暴雨是导致内涝的主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岛效应”;(2)城市盲目扩张, 水面率下降,地表径流不断增大:城市建设的扩张, 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 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而且比表汇流时间变短,峰现时刻提前,峰值变大。(3)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城市雨水污水管道错接严重

9、,设计标准偏低,而且水利部门排涝标准和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不匹配。(4)潮水顶托:城市河道过度追求大水面、高水位, 闸坝增加, 内水外排不畅。河道和城市排水系统的高程衔接问题突出。(5)市民不文明的习惯:市民不文明的习惯也会导致周围排水管道堵塞, 这主要是指一些人为图方便,将垃圾或者工地废渣土倒入排水管网, 造成管网的人为堵塞。(6)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缺陷政府普遍重地上,轻地下,正因为如此, 这些重要的民生设施往往会被各级政府忽视。(二)如何防治城市内涝:(一)工程措施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

10、闸、排涝泵站;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二)非工程措施1.城市暴雨内涝风险评估:如利用RS和GIS和土地利用、DEM等来建立模型来评估风险;2.适当增大设计参数:应增大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的取值;3.城市防洪减灾政策与法规建设:约束和制裁不利于防洪减灾的经济社会活动,以实现防洪减灾的目标;4.建立城市排涝工程管理机制:合理调整城市水利基金支出和使用结构,建立渠道畅通、管理严格的资金投入机制;5.借鉴国外防治内涝经验:如日本,德国都是治理内涝和雨水利用技术十分先进的国家,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及技术。(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12月月考) 下

11、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图中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 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5. 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有 A.英国一一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一一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一一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 D.中国一一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答案】4.C 5.C【考点定位】城市化的特征 不同区域城市化的差异 (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三12月月考)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功能区规划示

12、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若从环境因素考虑,城市各功能区用地规划合理。 该地区最可能 A.属热带雨林气候 B.地势起伏小 C.河流自南向北流 D.盛行东北风7该城市功能区与其形成的主导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一行政因素 B.乙一历史因素 C.丙一社会因素 D.丁一经济因素【答案】6.B 7.D【考点定位】城市功能分区及影响因素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2014车11月2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如下表。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3、20我国城市类型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的直接原因 A我国人口基数大 B.城市面积不断扩大C城市化水平较高 D城市常住人口增加21我国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七档,有利于 A交通布局和规划 B.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C提高城市化水平 D提高城币建设规划能力【答案】20.D 21.B【考点定位】我国城市的发展与管理。【知识拓展】1.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四点:一是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5类,增设了超大城市。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为两档,细分小城市主要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细分大城市主要是实施人口分类管理的需要,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位为城区常住人口。2.调整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显著地成就,城市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明显的增长,城市常住人口大大增加,原有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已经难以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城镇化正处于深入发展时期,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有利于更好地实施人口和城市分类管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 读我国某城市部分年份供水情况统计图,完成下列各题。注:再生水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