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996365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新(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旅游景区管理说课稿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程是旅游景区管理,在说课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门课的基本信息: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在第三学期开设,属于专业核心课,学分为4学分,共64学时。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门课程进行说课。一、课程地位与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旅游景区作为旅游活动的核心和空间载体,是旅游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吸引旅游者出游的主要因素,可以说旅游业和旅游服务都是依附于旅游景区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此外,旅游景区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与“饭店管

2、理”、“旅行社管理”一起构成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我国旅游业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大背景下,懂专业、职业化的景区管理人员将成为景区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因而,旅游景区管理已成为市场需求最迫切的专业方向课程。本课程的前续课程是旅游学概论,同期课程有会展旅游、导游业务等课程,后续课程有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地理等课程。课程的设置做到了理论知识和实践课程的结合。二、课程目标旅游景区管理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为了培养高素质景区管理人才。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旅游景区发展趋势和管理动态,加深对旅游景区规范化管理的认识,掌握旅游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和技巧。使学生们既有理论基础,又具备初步的动手能

3、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根据以上论述制定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旅游景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原理;掌握旅游景区管理过程中的基本策略和技巧能力目标:能够完成景区管理的相关工作任务;能够分析景区管理相关问题并处理问题 素质目标: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服务意识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具备旅行社、景区、旅游局、农家乐等职业所对应的能力要求。三、教材这部分将从三部分进行分析。鉴于景区管理在旅游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主讲教师在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争取在授课中做到:第一,科学性,力求系统地阐述本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第二,前沿性,力求反映本

4、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向;第三,启发性,力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那么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并结合我院课程设置及教学实际情况,本次授课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作为本课程的基本教材。此教材具有以下优点: 完整性:本教材在内容体系上分成基础模块、基本业务模块、业务支撑模块三部分,分别从景区基本知识、景区服务、景区管理三个方面进行探讨,较全面的反映了当今我国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的现实。 创新性:本教材结合目前出现的给景区带来持久发展动力的实例,讨论和介绍了许多行业企业实战案例;此外,还介绍了我国台湾地区观光产业的发展经验以及文化创意旅游产

5、品的塑造。 实用性:本教材兼顾知识、技能、能力三者,注意良好职业素质的养成。本教材每章设立工作任务,每节设立行业实战。所有案例都是国内外的案例,不但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有利于良好职业精神的熏陶。 科学性:本教材所引用的旅游景区等级标准是最新国家标准,所引用数据及标准皆为目前发展的最新情况。 可读性:本教材有大量的图、表、案例。同时每章设有情景导入、知识指南、微型资料、行业实战等,增强了本教材的生动性和可读性。2.扩充性资料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使本门课程的教学系统化,在精心选择授课教材的基础上,又参考了以下教材:张凌云的旅游景区景点管理和马勇的旅游景区管理下面我们来看看本门课程的课程内

6、容:本课程课程内容体系结构,主要表现为三大模块:基础概念模块包括旅游景区概述等,本部分共设计8学时;第二模块为接待服务管理模块包括景区接待服务管理等内容,本部分设计学时为8学时;第三模块为经营管理模块包括景区规划与开发、景区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本部分是本门课程的核心,设计学时28学时。同时为了教学需要,加入了两个过渡章节,分别为旅游景区分类介绍,主要介绍了自然类、人文类等四类景区的发展及管理,并着重对比了中外各类景区的管理模式;另一章为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性与结构,此章具有启下的作用,其中旅游景区产品的特点及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景区开发与规划,景区游客管理,景区市场营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下面是本课程

7、的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学时数。我们再来看看本门课程的重点难点3.重点、难点分析基于对教学大纲的研究及对教材的剖析,结合学生培养的目标,制定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国外国家公园与我国国家级景区的对比分析 管理体系的形成与比较我国旅游景区门票问题 景区门票制定的影响因素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性与结构 游客体验要素的构成旅游景区游客管理 不同类型游客的管理手段及方法旅游景区的规划与开发 可行性分析报告的内容与要点旅游景区营销程序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的营销策略下面我们来看看此门课程的教法与学法四、 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程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地位,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理念如下:(一)教学理念设计(1)强化理论教

8、学结合我国旅游景区的发展现状以及旅游景区管理的实际,加深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理论的认知,使学生对旅游景区的特征、旅游景区产品、旅游景区经营和管理有基本的理论认识。(2)加强实践教学针对某一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案例,让学生动脑、提出管理思路、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学生增强实际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认识针对旅游景区管理发展动态和敏感问题要求学生收集资料、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去一些景区实际体会其管理现状。(二)教法与学法教法:在本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按照“三模块,三步走”的模式进行教学。“三模块”在前面已经提过;“三步走”是指:第一步,引入案例,分析

9、案例,并提出问题;第二步,带着问题进行课程讲解,寻找相关问题的答案;第三步,解决案例问题,并用授课相关理论分析复习思考题、案例等,多与实践相联系。在教学手段上,本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改变为课堂讲授、案例讨论、讨论法等相结合;下面我们分析一下我院学生的学习情况。1)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旅游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已具备了对问题分析、自主学习的能力。3)大学生个体差异明显。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提出建议:1.要明确学习思路为了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针对教材中的概念、方法、理论等,要从实践的角度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它对我有什么用,该如

10、何用?”同时,鼓励学生沿着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思路去研究景区管理中的问题,逐渐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运用比较研究的学习方法由于旅游景区产品的特殊性,旅游景区管理不是管理学在旅游景区的简单应用,而是有其个性特征。要注意两个方面的比较:一是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方法的比较;二是国内外旅游景区管理方法的比较,尤其要关注宏观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3要注重社会实践“景区管理”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建议同学们利用一切机会多观察、多实践。可以在自己旅游的过程中去观察、去分析。下面是本门课的教学过程。五、教学过程(一)教学过程设计本门课的教学环节分为五个阶段:A阶段:上节知识回顾:时间安排

11、为2分钟。B阶段:新课导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取用案例形式导入新课,并提出本节课相关的问题。时间安排为3分钟。C阶段:讲授新课: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利用多媒体进行新课的讲授,时间安排为30分钟。D阶段:问题讨论,解决方案:利用所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导入案例进行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时间安排为5分钟。E阶段:课堂小结及布置作业:针对本节课重点难点进行总结,并根据需要布置思考题,时间安排为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兼顾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力争做到教、学、练一体化。下面以某一节课为样本,具体阐述本门课的教学过程。在“景区门票服务与管理”这节课中,先利用2分

12、钟时间对上一章节内容进行回顾,主要回顾中外景区管理模式的异同问题。然后通过案例“免费模式:杭州西湖“丢了芝麻,捡西瓜”导入新课,并提出问题:你对我国旅游景区票价的看法如何?之后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讲解。内容一:门票类型内容简单,通过同学们的实际经验及老师提示,便能掌握,占时大概4分钟。景区门票的预订的内容由教师启发,同学踊跃发言解决,占时3分钟。第三部分门禁系统,教师讲解,占时4分钟。景区门票现状部分,通过网络调查,漫画,与国外景区对比的方式得出我国景区门票价格偏高的结论,占时5分钟。对于我国景区门票的影响因素,是重点部分,讲解时间为6分钟;第五部分,门票制定的影响因素因为涉及到我国旅游景区的

13、经营模式和管理体制,以及涉及到旅游者消费观念多重因素的影响,较难理解,所以是重点也是难点,讲解时间为8分钟。D阶段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探讨我国景区门票价格的解决方案问题,占时5分钟。最后一个阶段是对本节课的内容的总结,并布置作业下面谈一下本门课程的教学辅助手段:(二)教学辅助手段除了使用案例法、讨论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外,本人还应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精心制作教学课件,积极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这大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突出了课程的重点,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此外为了配合课程的教学,还选用了教学碟片、课外阅读、板书等。此外,在授课中,教师还

14、指定相应的网站及相应的景区,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和资源进行学习,既满足了教学需要,同时有利于学生对景区有更深入的了解,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六、课程的考核本课程力争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采取课堂成绩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 平时成绩中出勤占10%,作业及笔记占10%,小组演讲占10%。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小组演讲:为了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由学生自愿分组,三人一组,选定某一景区,从某一角度对景区管理的某个方面进行阐述,做小组演讲。三人分工合作,一人收集资料,一人整理并作PP

15、T,另外一人负责演讲。这样既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几轮教学实践,证明此方法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对于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在出题中,力求做到学院对考试出题的各种要求,力求知识点覆盖全面,题型多样,难度符合考察要求,主客观题比例适当,既考察学生对旅游景区管理基本理论的掌握,又考查学生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七、不足及改进措施 (一)目前存在的不足: 第一,由于缺少相应的实习基地,所以在实践教学方面尚有欠缺。第二,还未能完全把握课程的前沿,做到内容的实时更新。如新的政策法规的出台,各类景区统计数目的更新。第三,由于水平限制,在课件的制作中还不能得心应手。(二) 课程建设的改进措施:第一,巩固现有基础,在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加强实践教学。第二,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关注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资料。 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