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996349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 正气与治疗之关系 (祝味菊,1929年著)正气与治疗之关系中医治疗,向重正气,凡疾病之得失轻重,皆视正气之有无强弱为转移,但正气二字,在人体上究为何物,竟有此种左右疾病之能,从近世科学中揣摩瑞册,吾以为中医之所谓正气,即西医之所谓自然疗能是也,何谓自然疗能?组织人体之细胞,各个皆有独立之生活机转,凡有益于生活者则取之,有害者则弃之,若遇外因侵害,则起反应作用以抵抗之,此反应作用,名曰自然疗能,(若发热咳嗽呕吐下痢脓溃之类)自然疗能,所以使疾病有自然全愈之倾向,疾病之痊愈或死亡,亦视细胞之自然疗能缺乏与否以为断,准此以观正气与自然疗能,皆有转移疾病之权

2、利,皆为疾病之重要关键,其势力与作用,实一而二二而一者也故正气二字,即视为自然疗能可也正气之意义既明,更进而言其与治疗之关系,夫正气为人体之要素,任何人不能离正气以生存,亦任何医学不能舍正气以救人医学之为用,不过辅助正气以调节病变而已。顺正气者生,逆正气者死,此自古治疗之大法也吾国医学于治疗上所以能奏伟大之功效者,亦即古圣教人尊崇正气之故耳,仲师伤寒金匮两书,为自来医家之宝函,其立法处方,无不以正气为重,观其病之在表者,或虽在里而症状有向外抵抗之势者,必谆谆然以下为戒,例如太阳病,外症未解者,不可下也,下之为逆,由曰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之,又曰:结胸症,其脉浮大,皆正气抵抗病变之表现

3、,倘医不能助其向外调节而反下之,则与正气背道而弛,故曰逆,逆则有伤正气,引病内陷,病变百出矣,然犹恐后人忽视而不置信,则又列举误下之边,如下后脉促胸满,下后其气上冲,下后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数下之遂协热而利诸条,其所以反复声明者,盖无非此意耳,由观禁汗诸条,如衄家不可发汗,咽喉干燥者不可发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家不可发汗之类,其禁汗之目的,或则因贫血,或则津液缺乏,或则体温不足,凡此皆细胞生活机能衰弱,正气不足之症,治疗上宜探其原因以补益之,鼓舞之,若复发汗,则细胞势力愈衰弱,正气愈不足,而病变亦愈重,此仲景提出禁汗诸条之用意也再就太阳病症状及方剂而论之,脉紧头项强痛,肢疲

4、而痛,恶寒发热等症状,皆为正气抵抗病变之现象,而非疾病之本体,盖延髓中之生温中枢,受外邪毒素之刺激而兴奋,其结果为体温升腾,此时体温调节中枢起救济作用以调节之,其方法即放散异常之体温于体外,故中枢陆续输送含有害物质之血液于表层,以期努力放散,此即正气之自然妙机,但同时因汗腺闭结,终不得发汗,使无从输泻之血液迫于筋肉,故头项强疼,肢疲而痛,欲泻而不得泻,故恶寒发热,浅层动脉充血,故脉息浮紧,倘人体无正气向外抵抗,则此等症状从何而生,且亦不得称为太阳病矣,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皆辛温发汗剂,皆所以补助正气之不及,使集于表层之有害物质逐于体外也,设不此之图,于此时而用西医之冰囊,及冷水浴等疗法,

5、则未有不殆者,故仲景曰:病在阳者应以汗解之,亦此意也。又如阳明实证,因病机不能外达,持续日久,正气失其机转,有害物质遂深集于体内消化器官,故现神昏谵语状热便秘之症状,病在里,则非下剂不可,三承气汤,桃核承气汤,皆扫荡有害物质之剂,随病变集积之程度与病人体质之差别而选用之,此去其害因以恢复正气之机转也。至于三阴为病,多属细胞生活力衰弱,正气不足,故治疗亦多补养鼓舞之剂,由此以观,治疗不过为除去外因恢复正气,或补助之,鼓舞之,以促其治愈之方法而已,内经所谓治病当求其本,顺其志,即此之谓也,至于疾病之治与不治,不在药石之功效,而在正气之机转,苟正气机转消亡,则死病无良医,虽古医圣复见于今日,亦将束手

6、无策,付诸命运而已,昔扁鹊治虢太子之尸厥也,天下皆难其能生死人而肉白骨,扁鹊辞曰:自生者我起之。观此可为佐证。综上所述,可作一结论曰:正气因病变而不足者,必借重于治疗,而治疗必须顾正气,二者宜相辅而行之,不然舍治疗而徒赖正气,不特病之经过太久,且将发生他种变化,若舍正气而专事治 ,药石乱投,救人无数矣。中西医学概论(祝味菊,1927年著)医药治病,关系人类生命,设学讲肆,乃当务之急。顾自欧亚交通,西医遍布国内,器械之精,手术之巧,在在足以炫耀庸众,且以营业竞争之故国人习西医者,掊击中医,不遗余力,其言凶悍无忌,谓中医杀人四千年于兹,中医亦尝起而自辩,乃其持论,殊肤泛汗漫,谓西医但知解剖,中医则

7、长于气化。然解剖能见,气化无形,于是乎中国医学真若无价值,而中医真若可以淘汰,可以扑灭者矣,当此之时,犹设学讲肆,不几为人齿冷乎?虽然,物理与事实往往在相反者,入主出奴,党同伐异,皆一偏之见耳,必欲其短长中西医正未易轩轾也,味菊幼读轩岐仲景之书,长而兼习西医,游学三岛归国后,服务于四川省会警察厅官医院。院中中西医并立,味菊任中医主任者六年,凡遇西欧国家医不能治之病,用仲裁景方治之,往往应手立愈。成都又有福禄康医院,法兰西人扫办,院中医生皆虬髯碧眼,赫然法国博士也,高师学生郭某病伤寒,往就诊,法医官祝武烈尔为等屡治不效,病日重,已昏不知人,祝任二君均称不治矣,延味菊往诊,予大剂回阳药三服而愈,二

8、君诧为怪事,争欲研究,以不能通解中国古书,怅然而止,西医医院,例不许病人服中药自此以后,特许味菊以中药治病,于此见彼邦善善人从长,视国人之一味屏斥中芊者,固自不同也,味菊乃益研求中西异同之故,知二者各有短长,不容偏废,且中西立论虽异,实有可以融会贯串之道,约而论之,西医不如中医者,曰病源,曰诊断,曰治疗,凡治内症,皆非西医所可梦见,其所不如者,曰解剖,曰生理,曰器械,于是我中医亟宜参加已所不能者,以实其隙,要知国家之数典忘祖,废弃数千年固不之学术者,其在不能公共卫生,随军治疗,担任责任故耳,所以中法为君,西法为助也。夫学术讨论天下为公,原不可限以国界,味菊杂取中西,抉破藩篱,盖不独借助他山,且

9、欲贡献中医之特长于世界,使活人济世之术,得以观摩而益善,既不敢岸然自尊,排斥异已,亦不敢抱残守缺,深闭固拒,何者?一偏之见,有背学术演起家之公理故也。(一)中西病源说之比较中医谓大多数疾病,由于感受六淫,六淫者,风寒暑湿燥火也,然六淫之为物,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无科学方法以证实之,此所以受西医诟病,而末由自直者也,西医则谓多数千病源为细菌,以显微镜检查,于病人之血液涕唾二便中得一种病有一种之细菌,其形状各各不同,置于培养基中,使之繁殖,以注入无病动物之体,其物质亦亦立病,于是细菌为病源,铁案如山,不可易矣。夫细菌足以致病,固然也,然细菌之繁殖布,杂于饮食,飞扬于空气,附著于衣服器皿中者,无处蔑有

10、,人食息其间,随在可以吸受,试问一人之身,日日吸受细菌,昔者不病,而今日病,则又何故,答之者将曰,昔日抗毒力强,今日抗毒力弱也。试问今日抗毒力何以弱,答之将曰,今日衣食寒暖,必有不适当故也,若使答者之言为不误,吾得而折之曰,然则疾病之源,乃六淫,非细菌也,何以故,以感受六淫,即是衣食寒暖不适当故,六淫者,时今气候之代名词也,人之生活,夏则饮水而葛,冬则饮汤而裘者,所以适应时令之气候耳,及其道,则人体必感不适而病,病则抗毒力衰减,而细菌得以猖獗,是细菌乃猖獗于既病之后,西学乃谓病由细菌而起,倒果为因岂非谬误者哉?祝味菊(18841951),别号傲霜轩主。浙江绍兴人。祖上世代业医。后祝氏投考军医学校,学习两年,乃随教师石田东渡日本。次年返蜀,供职于成都官医院,1917年移居上海。曾执教于上海中国医学院,后受聘担任上海新国中医学院研究院院长。祝氏治病首重阳气,认为阳衰一分则病进一分;正旺一分则邪却一分。临证好用温热剂,因擅用附予,人咸称“祝附予”。祝氏学贯中西,学学术生颇多创见。其有关伤寒病理观及邪正、阴阳之见,与世医颇不相同。1944年与门人陈苏生质问难,阐终其学术观点,成伤寒质难6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