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99476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秋冬学期植物学乙期末考试题库(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2013年植物学乙试题1.试述双受精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过程:花粉管通常经过珠孔进入珠心,最后进入胚囊,花粉管端壁形成小孔,并释放出2个精细胞和1个营养核等到卵细胞和中央细胞之间的位置,一个精细胞与卵细胞的无壁区渐渐接近并相互融合,另一精细胞与中央细胞的极核接近并相互融合,这种受精现象称为双受精。意义: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所特有的现象,一方面,通过两个染色体单倍的精卵细胞的融合,把父、母本具有差异的遗传物质重新组合,形成了兼有父母本双重遗传性的合子,这样,既恢复了各种植物原有的染色体数,保持了物种遗传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又可能出现一些新的性状,为产生新变异提供物质基础。另一

2、方面,双受精过程中还形成了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同样兼有父、母本的遗传特性,生理上更为活跃,由此发育成的胚乳作为营养物质供胚发育之用,这样,子代的变异性更大,生活力更强,适应性更为广泛。所以,双受精不仅是植物界有性生殖的最高等形式,也是植物遗传和育种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顶端部分发育形成花芽雄蕊原基 具四棱外形的花药雏体 外一层细胞表皮 中央部分花隔 四角表皮内分化产生孢原细胞外层 平周分裂 周缘细胞内层 分裂或直接发育形成 减数分裂 造孢细胞 花粉母细胞 分离形成 有丝分裂 营养细胞四分体 单核花粉粒 生殖细胞2个精子 (小孢子) 平周分裂 孢原细胞 药室内壁 中层 绒毡层2. 列表说明花药的发育

3、及花粉粒形成过程。3.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形成过程。胚珠发育:胚珠是在心皮内侧腹缝线的胎座上发展起来的。最初在子房壁表皮下的一些细胞平周分裂,产生一团突起,形成胚珠原基。原基前端为珠心,基部将来成为珠柄。由于珠心基部外围的细胞分裂较快,产生一环状突起,并逐渐向上扩展,将珠心包围起来,形成珠被。具两层珠被的植物一般先形成内珠被,再产生外珠被。长成后的珠被将珠心包住,仅在珠心的顶端留下一个珠孔。子房中维管束的分枝由珠柄进入胚珠,在合点区消失,为胚珠输送养料。胚珠通过珠柄着生在胎座上。 基部 珠柄 着生在胎座上 平周分裂子房壁表皮下的细胞 产生突起 基部外围细胞 前端 珠心 珠被 包住珠心 珠孔

4、顶端留下小孔 分化 平周分裂或直接发育 减数分裂靠近珠孔的珠心表皮下 孢原细胞 胚囊母细胞 呈线性排列的四个子细胞靠近珠孔端的3个退化 发育 3次有丝分裂(仅核分裂)远珠孔的1个单相核 单核胚囊 另三个分化合点端4个核 反足细胞 各有1核向胚囊中部移动 极核 胚囊 珠孔端4个核 2个助细胞、1个卵细胞(合称卵器) 另三个分化胚囊的发育:4.指出高等植物各门首先出现的进化特征及其意义所在。简答:苔藓:出现了根(假根)茎叶的分化。雌雄生殖器官为多细胞(颈卵器、精子器)。合子发育成胚。孢子体寄生在配子体上。颈卵器和胚的出现是苔藓植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重要性状。蕨类:出现了真根。出现了维管组织,原始的

5、中柱类型,木质部大多无导管,韧皮部无筛管和伴胞。孢子囊(及孢子叶)常集生成孢子叶穗、孢子囊穗、孢子囊群或孢子果。配子体大多能独立生活。裸子:具形成层和次生结构。配子体简化,出现花粉管。花粉管的产生可将精子送到卵,使受精作用摆脱了水的限制。具裸露的胚珠和种子。花粉管和种子的形成,是植物进化过程中的一次飞跃,是裸子植物的重要特征。被子:木质部有导管,韧皮部有伴胞,输导组织更加完善。具有真正的花,适应虫媒、风媒、鸟媒、水媒传粉。子房包被胚珠并发育成果实。具有特殊的双受精现象。5.简述蔷薇科分亚科的依据及各亚科的主要区别和代表植物。蔷薇科根据托叶有无、花托形状、雌蕊心皮数目及连合与否、子房位置、果实类

6、型等性状分为4个亚科。 蔷薇亚科绣线菊亚科苹果亚科梅亚科木本或草本木本木本木本托叶发达常无托叶有托叶有托叶,叶柄顶端常有腺体子房上位子房上位下位子房子房上位花托突起或凹陷花托扁平或微凹凹陷花托托杯凹陷呈杯状心皮多数,分离心皮多为5分离或基部连合心皮2-5合生心皮1聚合瘦果或聚合核果蓇葖果梨果核果玫瑰、月季麻叶绣线菊李叶绣线菊苹果、梨、枇杷樱桃、桃6.蕨类植物门分为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和区别是什么?松叶蕨亚门:原始的陆生植物类群;孢子体仅有假根,气生茎二叉分枝,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孢子囊2-3枚聚生于枝端或叶腋,孢子同型;配子体雌雄同株,生地下,无叶绿体。松叶蕨石松亚门:孢子体有

7、真根,茎多为二叉分枝,通常具原生中柱;小型叶,常螺旋状排列,有时对生或轮生,仅一条叶脉;孢子囊单生孢子叶腋或近基部,孢子叶通常集生于枝端形成孢子叶穗。孢子同型或异型。石松、卷栢水韭亚门:孢子体为草本。茎粗短块状,具原生中柱。叶线形丛生似韭菜,具叶舌,孢子有大小之分。中华水韭楔叶蕨亚门:茎具明显的节和节间,节间中空,由管状中柱转化为具节中柱。小型叶,鳞片状,轮生,孢子叶盾状,特称为孢囊柄,下生多个孢子囊,在枝顶聚生成形似毛笔头的孢子叶球。孢子同型,具弹丝。木贼属、荆属真蕨亚门:孢子体发达。茎除了树蕨外,均为根状茎,有各式中柱。木质部主要成分为管胞,少数具导管。叶为大型叶。叶片为单叶或一至多回羽状

8、分裂或复叶。孢子囊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缘或背面,孢子异型。配子体为心脏形的叶状体,绿色,有假根。满江红7 试述植物的识别要点。木兰科:木本。单叶互生,小枝具环状托叶痕。花单生,花被常成花瓣状,3基数;花药长,花丝短;雌雄蕊多数,离生,均螺旋状排列在伸长的花托上。多为蓇葖果。毛茛科:草本或藤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5基数,常有花萼、花瓣的分化,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于膨大的花托上,聚合蓇葖果或瘦果。十字花科:草本,单叶互生,基生叶常呈莲座状。花两性,总状花序,十字形花冠;4强雄蕊;2心皮合生子房,由于有假隔膜而成两室,侧模胎座。角果。锦葵科:多草本(稀木本),韧皮纤维发达常具星状毛或

9、粘液。单叶互生,常具掌状脉。花两性,常有副萼;单体雄蕊,花药1室;中轴胎座。蒴果或分果。伞形科:芳香性草本,叶柄鞘状抱茎。复伞形花序,5基数花;子房下位,上位花盘;2心皮合生。双悬果。唇形科:草本,含芳香油,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2心皮子房,子房4深裂,花柱多基生。4小坚果。菊科:草本,叶多互生。花序头状具总苞;花萼退化或成冠毛;花瓣合生,管状或舌状,聚药雄蕊;子房下位,2心皮1室,1胚珠。瘦果。禾本科:多为草本(少为木本),茎(秆)圆柱形,常中空,叶鞘边缘常分离而覆盖,叶二列互生,常有叶舌、叶耳。以小穗为基本单位组成各种花序,小穗具一对颖片;每小花具有一对稃片和特化的

10、浆片。颖果。葡萄科与葫芦科葫芦科(南瓜)葡萄科(葡萄)形状攀援或蔓生草质藤本多为攀援的木质藤本卷须生叶腋生叶对边花单性两性或单性子房3心皮1室,侧膜胎座2心皮2室,中轴胎座果实瓠果浆果含羞草亚科、苏木亚科和蝶形花亚科根据花的对称性和花序的形态可将豆科分为三个亚科。三亚科形态区别的关键点就在于:含羞草亚科花为辐射状排列的,而其余两个亚科为两侧对称排列的,但是蝶形花亚科的花冠为蝶形花冠,呈现下降复瓦状排列,而云实亚科的花为假蝶形花冠,呈上升复瓦状排列。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多为木本木本木本或草本花对称方式辐射对称两侧对称两侧对称花冠假蝶形花冠,呈上升复瓦状排列蝶形花冠,呈现下降复瓦状排列雄蕊

11、雄蕊多数,稀与花瓣同数,花丝离生,稀合生雄蕊10,离生二体雄蕊(9+1)或(5)+(5)或单体百合科与石蒜科百合科石蒜科叶多数互生少对生轮生基生花花序总状、穗状、圆锥或伞状花序伞状花序,有的花丝扩大成副花冠子房子房上位,少半下位子房下位三、名词解释心皮:心皮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叶,是构成雌蕊的基本单位。真果:单纯由子房发育而成的称为真果,如桃、大豆、李子。假果:有些植物其果实的形成,除子房外,还有花托和花管参与,甚至花序轴也参加组成,如梨、苹果,这一类的果实称为假果。背缝线:心皮中间相当于中肋的部分。腹缝线:每个心皮向内卷合成雌蕊时,由边缘愈合部分形成的一条缝线。聚合果:由一花雌蕊中所有离生心皮

12、形成的果实群。每一离生心皮所形成的小果实按其类型可分为聚合瘦果(草莓),聚合核果(悬钩子),聚合坚果(莲)和聚合蓇葖果(牡丹、玉兰)等。聚花果:指由整个花序形成的果实。桑、无花果中轴胎座:由多心皮构成,各心皮互相连合,在子房中形成中轴和隔膜,子房室数与心皮数相同,着生在中轴上。如柑橘、棉的胎座式。侧膜胎座:由多心皮构成,各边缘合生,子房1室,着生在边缘上。如油菜、三色堇等的胎座式子房下位:整个子房着生在凹陷的花托或花管中,并与之合生,花萼、花冠、雄蕊群或它们的分离部分着生在子房的上方。如梨、向日葵等双名法:每一种植物(或动物、微生物)的名称都由2个拉丁词所组成,前面一个词为属名,代表该植物所从属的分类单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一个完整的学名,双名的后面还应附加上命名人的姓名或姓名的缩写。单体雄蕊:一花中有10个或更多雄蕊,其花丝联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