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993847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涵义人际关系是指通过交往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或者心理上的距离。我们经常用“亲近”或者“疏远”来形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如何,这里的“近”与“远”其实指的就是一种心理距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人对社交、归属和爱的需要归为五大基本需要之一。如果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交往需要得以满足,彼此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若人际关系不良,交往需要未能满足,双方都会觉得不愉快。(二)人际关系的类型根据人际关系形成的基础,我们可以把人际关系分为: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如商业上的交易伙

2、伴。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类似于平常所说的萍水相逢、擦肩而过。根据人际关系建立的动因,我们还可以将人际关系分为以下几种类型:血缘型关系,即因血缘遗传和姻亲联系而形成的天然的人际关系,如我们父母和兄弟姐妹等。地缘型关系,即因居住的地域系统而结成的人际关系,如老乡、邻居、室友。业缘型关系,即因共同的事业或学业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同学、同事、校友。趣缘型关系,即因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如学校中的各种学生社团。情缘型关系,是特指男女之间的爱情。(三)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人际吸引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第一步,亦是人际关系建

3、立的前提和基础。人际吸引,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好感,并进而彼此接近以建立情感关系的历程。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接近性吸引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往往越容易成为朋友。研究表明,接近性是增进陌生人早期阶段交往的重要因素。近水楼台先得月,就是这个道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2相似性吸引在个人特性诸如态度、信念、价值观、年龄、性别等方面,双方若能意识到彼此的相似性,则容易相互吸引。双方越相似则越能相互吸引,产生亲密感。在相似性因素中,态度是最主要的因素。纽科姆的研究表明:在双方交往的后期,彼此间的态度和价值观超相似,相互之间吸引力越大。

4、3外表吸引在交往中,你会看重对方的哪些特质呢?诚实、美貌、个性、幽默还是谈吐?智慧的人们并不在意诸如美貌之类的外在特征;他们知道,“美丽扎根于人们的内心深处”,你不可以通过一本书的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4个性吸引由于第一印象的作用,仪表因素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交往的时间推移,其作用越来越小,吸引力将会从外表逐渐转入个人内在的品质。(四)人际关系发展的主渠道人际沟通人际沟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系统或非语言符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人际沟通包括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两种主要形式。1言语沟通言语沟通又分为口头沟

5、通和书面沟通。在面对面的人际沟通中,人们多数采用口头沟通的方式。在间接沟通过程中,书面言语往往用得较多。2非言语沟通主要指说和写(语言)之外的信息传递,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副语言)、身体空间和表情等。非言语沟通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目光:(2)面部表情:(3)身体姿势:(4)身体接触:(5)副语言:(6)人际距离:二、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常见问题与调节在日常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经常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如害羞、猜疑、恐惧、愤怒、冷漠及孤独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际交往的顺利开展,阻碍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1害羞害羞是人内心不安、惶恐的外在表现。害羞的人一般过多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

6、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何克服害羞心理呢?首先,丢下包袱。就是要抛弃一切顾虑,大胆前行,不要过多计较别人的评论。其次,树立自信。再次,掌握交往技能。另外,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最后,增强体质。2猜疑猜疑是一种由主观臆测产生的不信任心理,它是人性的弱点之一,历来是害人害己的祸根,是卑鄙灵魂的伙伴。对待猜疑,具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摆脱错误思维方法的束缚。要信任别人。学会自我安慰。敞开心扉去沟通。3恐惧所谓恐惧心理,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不能正确判断或控制自己的举止,变得容易冲动。对人

7、际交往造成不良影响的恐惧,主要是特指社交恐惧心理(即社交恐惧症),是在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恐惧障碍的类型。据专家调查发现,社交恐惧症是最常见的神经紧张和失调的病症,是仅次于忧郁和酗酒的最常见的精神障碍。国内最新调查表明,大中学生中本症患病率达8.15%。要克服对社交恐惧心理,应该注意以下方面的努力:克服自卑。走出自我封闭。勇敢面对恐惧。认知重建。暴露疗法。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4愤怒愤怒是由于外界干扰使个体的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性而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一种比较激烈的情感表现,其大小取决于外界干扰对愿望实现的压抑程度、干扰的次数、挫折感的大小以及个体对外界干扰的认识

8、。当个体觉得这种干扰是不合理的,人为的甚至是故意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强烈的愤怒表现。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讲,发泄是消除心中怒火的极为有效的手段,发泄也可以减轻精神疲劳,使你变得轻松愉快,有利于精力充沛地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之中去。先做深呼吸。想想该不该生气。积极调整心情。善待自己。5、冷漠冷漠是指对他人冷淡漠然的消极心态。冷漠主要表现为:对人怀有戒心甚至敌对情绪,既不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又对他人的不幸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显得毫无同情心。消除冷漠,主要应当从真诚地沟通入手。人情的温暖,必能融化心中的寒冰。冷漠者可尝试每天付出你的爱心,你可以付出爱心给你的朋友、同学和亲人,或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当你把

9、爱心付给这些人,那么他们也会反过来给予你同样的关爱和帮助。从现在开始,敞开你的胸怀,多与他人交流,你们会亲密地联系在一起,从此你不会感到孤独、空虚和无助。6孤独我们所说的孤独并不等于独处,它是感到自身和外界隔绝或受到外界排斥所产生出来的寂寞苦闷的主观感受。心理学家弗洛姆(1959)认为,人也许能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然而却难忍受所有痛苦中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孤独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它是由社会关系缺陷造成的;其次,它是不愉快的、苦恼的;最后,它是一种主观感觉而不是一种客观状态。社会心理学家还指出,孤独一般有两种类型:其一是情绪性隔绝,指孤独者不愿意与周围人来往

10、;其二是社会性隔绝,指孤独者不具有朋友或亲属的关系网。以下是关于克服孤独感的一些建议,可供同学们参考借鉴。首先,认识到除自己外,其他人也都会产生孤独感,无需过于在意。其次,每天应至少拿一点时间试着去接触他人,逐渐消除自我封闭的习惯。再次,多参加集体活动。另外,当一个人的时候,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7嫉妒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情感体验,对于如何界定嫉妒的含义学者们多有争论。牛津英语词典为嫉妒所作的定义是:“由于怀疑、忧虑、或知道有竞争者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表现在爱情等方面:惧怕在感情上被别人替代,或者对心上人的忠诚的不信任,尤其是对妻子、丈夫和恋人。”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中对嫉妒的定义是

11、:“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复杂情绪状态。”有嫉妒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表现出强烈的排他性,经常导致诸如中伤、怨恨、诋毁等嫉妒行为的产生。那么,究竟应当如何克服嫉妒这种消极情感呢?第一,转移注意力。第二,看到自己的长处。第三,化嫉妒为动力。第四,胸怀大度,宽厚待人。第五,自我宣泄,是摆脱嫉妒心理的捷径。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左右逢源,游刃有余,需要一颗宽容的心,需要真诚,需要积极交往的主动性,塑造很好的个人形象,善用各种交际手段,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见。(一)克服社会知觉中的偏

12、差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我们通常所说的印象实际上指第一印象或最初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是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因而也被称为首因效应。与首因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被称为近因效应或称为最近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及由此信息形成的第一印象在总的印象形成过程中作用更大,因为我们在最初接触陌生人的时候,注意的投入完全而充分,此时印象最为鲜明、强烈,而后继信息的输入,我们的注意会游离,从而使其对我们的影响在下降。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近因效应不如首因效应突出,它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在形成印象

13、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新信息提供,或者是原来的印象已经随时间推移而淡忘。近因效应还与个性有关,一个心理上开放、灵活的人倾向于产生近因效应,而一个高度一致、稳定倾向的人,他的自我一致和自我肯定会产生首因效应。建立良好第一印象的方法是善于表现自己,给别人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社会心理学家艾根1977年根据研究得出同陌生人相遇时,按照SOLER模式表现自己,可以明显地增加别人对我们的接纳性。S表示坐或站要面对别人;0表示姿势要自然放开L表示身体微微前倾E表示目光接触R表示放松从描述中我们可以得出“我很尊重你,对你很有兴趣,我内心是接纳你的,请随便。” 轻松良好的第一印象。2 晕轮效应人们将从已知

14、的特征推知其他特征的普遍倾向概化为晕轮效应。其正面效应是通过某一方面建立有关别人的印象,最迅速、最经济,帮助人们尽快适应多变的外部世界;其消极的一面在于以偏概全,使人们对别人的印象与本来面目相去甚远。人们习惯于按照自己对一个人的一种品质的存在推断出他还具有一些品质是一种普遍的倾向,如知道某人是正直的,则容易把这人想象成刚直不阿、真诚可信、办事认真、可信赖等等甚至爱屋及乌。外表的吸引力有着明显的晕轮效应,当一个人的外表充满魅力时,其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会得到更好的评价。3刻板效应有些人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归于某一类人,不管他是否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

15、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南方人小气、自私;家庭社会地位高的学生傲气、不好相处等,这种刻板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妨碍大学生正常人际关系的形成。刻板印象的好处是能快速地了解一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人或群体的特征,但刻板印象也有其弊端:一是它夸大了群体内成员间的相似性,从而对个体的知觉产生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偏差;二是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容易产生偏见与歧视。4定势效应定势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着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当我们与他人接触时,常常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作一种固定了的观念或倾向进行评判。如成语的“邻人偷斧”是定势效应的例子。再如大学里对学生的评价:好学生与差学生,这些评价往往是单纯的学业成绩的评价而非对学生全面的评价。同样,我们对陌生人人际交往的开始,往往要借助于定势效应,将我们准备的心理状态用于对待人与事上。5投射效应人际关系中的投射效应,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人欢迎的特征。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也很自私,而那些慷慨大方的人认为别人对自己也应不小气。由于投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