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993300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球”教学设计与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819页。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在认识圆的基础上认识球的特征,了解球的各部分名称,发展空间想像能力。2.通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学习,增强学生的研究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前阶段学校搞泥塑大赛,同学们都踊跃参加了。泥塑有个基本功,就是要把橡皮泥搓成小球。你能吗?拿出橡皮泥,看谁搓得标准、美观。相机揭示课题。评析: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创造了感兴趣的、有结构的观察材料,使探究活动更直接有效。同时也唤起学生更直接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二、自主探究1.分小组学习。先让学生畅所欲

2、言,谈谈自己想了解球的哪些知识。然后请同学们充分发挥想像力,通过切割、观察、讨论,自主认识关于球的一些知识。评析:这里不再是教师手拿学具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学生利用搓好的球和其他实物、学具带着问题自主求知。课堂是开放的,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2.学生交流。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名称:球面,球心(o),半径(r),直径(d)。(2)特征:球面是曲面;在同一个球里,有无数条半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长度也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1/2 等等。评析:这种设计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教学过程是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完全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学中,学生

3、能说的教师决不包办代替,当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或补充。3.归纳整理。同学们将刚才研究的知识写在纸上,并请两位学生到讲台前交流。评析: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通过归纳,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形成新的认知结构。4.质疑问难。下面的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则灵活解决。如无学生提出,前两个问题教师可直接提出:(1)怎样测量一个球的直径?如何证明一个球的直径都相等?(先让学生说方法,引导学生用两块木板夹住演示)(2)球与圆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先讨论,再交流)(3)如有学生提出表面积、体积问题,则引导:现在解决这个问题难度还很大,回去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看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是什么。三、巩固练习1.看书并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2.地球的赤道大约是一个半径6400千米的圆。如果有一根长比赤道的周长多1米的铁丝围成一个与赤道是同一圆心的圆,那么,你的拳头能否从赤道与铁丝的空隙处穿过?先让学生猜一猜,可让听课教师也参与。再让学生说解答方法。全班计算。如有时间可改成木星(赤道半径71400千米)等,让学生推理得出结论,评析:新课程强调创造性和开放性思维的培养。开放题的设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创新精神得到培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