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993229 上传时间:2023-09-3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DOC 8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小课题研究过程和方法 小课题研究既然是科学研究,研究过程当然也符合“发现问题一一选题一一做题一一结题一一成果交流推广”五个基本步骤。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一线教师经常出现“有研究无方法”的现象,尽管在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案中罗列了不少研究方法,可研究时并没有应用这些方法去研究。小课题研究方法相对比较质朴和简便,也就是说运用方法的要求没有大课题专业研究那样严格和复杂,教师一般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具备的有关研究的高级技术,但并不是说小课题研究不要方法。方法的简便不是随便,放低对方法运用的要求,不是放弃对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没有研究方法,研究只能是一种盲目的活动。一般来说,小课题研究常常涉及到的研究方

2、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课堂观察法和行动研究法等。第一节 小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小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并确定研究的课题,在此基础上制订研究计划与方案,在实践中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具体办法,梳理、积累研究的心得体会,呈现、展示研究成果,与同伴分享、应用研究成果等工作进行的。当然,这个过程每一项研究工作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往往是互相穿插或同时进行的。一般而言,进行小课题研究一般有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发现问题教师要有问题意识,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小课题研究的问题来自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碰到的一些细小问题,这些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也许是问空见惯,

3、当从科学研究的规范角度来解决与思考这些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就最有可能成为小课题研究的问题。第二步:选题发现问题之后,要对问题进一步聚焦,缩小问题范围,将广泛的问题明确化,一般问题特征化。在此基础上,界定与问题相关的概念,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述,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过程中,关键是要让教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途径有很多,既要做比较充分的调查调研,也要进行广泛的文献查阅和研读,还要与同行同事进行同伴互助式研讨,必要时要向专家请教。教师在反思、分析与综合、借鉴基础上确定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好研究蓝图,形成研究方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的过程,既是寻找解决

4、问题方法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是小课题研究最为关键的一步。第三步:做题在做题过程中,按照研究方案,展开“预诊一一收集资料初步研究一一拟定总体计划一一制定具体计划一一行动一一总结评价”六个循环过程,这是把理论运用到实践的过程。故要科学选取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等,并进行综合运用。小课题研究有哪些适宜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在第二节作具体介绍。第四步:结题从小课题研究结题成果表达形式上看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反思、教育案例、精品课例,也可以是研究小报告、小论文,甚至可以是听评课稿、沙龙材料、学生作品和音像作品、图表、教具等实物。小课题

5、研究的价值在于“对结果进行分析与思考”,这一过程将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归因分析,使具体的操作能够转化为理性的思考,这一过程,即是教师的反思过程,也是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把自己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进行总结,付诸文字。成果如何表达?我们将在下期推出的“模块五”作具体介绍。第五步:成果推广小课题研究很强调与同行分享成功与不足,注重“同伴互助”。小课题研究是一个动态发展与不断改进的历程,教师针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在取得成果后,在平等交流、经验分享和学术互助中,这些成果再次运用到教育教学,完成第二次从理论到实践的升华。而且,在此对话中,透过共同的脑力激荡呈现更多的问题

6、产生的原因,并经由搜集相关的资料加以分析,使问题情境更加清晰,会再次重新澄清问题与提出新的解决策略。第二节 小课题研究常用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育科研方法是进行教育科研所借助的思维范式,是解决问题的钥匙。针对研究课题的不同类型,需采用恰当的方法,即使是同一研究课题,往往也会交叉采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小课题研究的过程就是研究者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一) 调查研究法:搜集教育现状的资料调查研究是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调查研究法是通过各种方式对被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情况进行有计划、系统地了解,并从所了解的资料和事实中分析对象的现状、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调查研究按调查

7、对象的选择范围,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具体可以采用访谈、成品分析、观察、问卷(含考试)等形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多年来,我们在指导中小学教师做小课题研究时,都是提倡先进行调查研究。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调查研究时,需要通过现场考察、观察、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状做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作为制定出具体工作措施依据之一。例如对初中生英语课堂单词识记失败的原因及教学对策研究这个小课题里“初中生英语课堂单词识记失败的原因”不能靠经验判断和主观臆断,需要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获得造成“识记失败”的“原因”或影响“识记失败”的主客观因素

8、。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如果通过观察、调查所获得的信息是基本准确的,那么,这些信息就可以成为制订改进工作对策的重要依据。在课题结题阶段,我们常常指导教师,采用“访谈”或“问卷”(包括考试试卷)的工具来检测学生在研究之前和研究之后所显示的差异,并将前测和后测的数据对比显示出来,采用“数据”来增加解释的说服力。例如对小学四年级语文“单元模块”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这个小课题里,我们可以在研究之初,统计实验班语文考试成绩,并与年级(或全区)比较,算出平均分的差距,在实施“单元模块”教学半年或一年后,再一次将考试成绩与年级(或全区)比较,算出平均分的差距,两次平均分的差距比较,可以认为

9、是前测和后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解释成效。案例阅读见案例集 案例5一次校本教研工作现状问卷调查和分析http:/ (二)读书和文献查阅法:全面借鉴他人研究成果很多名教师很会“做”,不会“写”,不会“穿衣戴帽”,这可能是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转推过程发生了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有效方法之一是:读书和文献查阅。文献查阅,就是从所要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为我所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比较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读书、文献的查阅是教育科研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贯穿研究的全过程,小课题研究也不例外。在开展小课题研究过程中,要养成读书和文献查阅的习惯,书籍

10、和文献不仅为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也是研究成果写作的基础之一,它还关系到研究的速度、质量和成果。读书的重要性在此不再叙述,我们查阅、研读文献资料,不是要形成完整的文献综述,而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借鉴。首先,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思路。在科学史上任何一项研究、创造和发规,都是在总结、学习和借鉴前人和他人成就的基础上取得新的成就的。正如科学家牛顿所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别入的肩膀上。我们通过查阅研读文献资料,来了解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别人有没有研究过?有没有解决问题?从哪个角度去研究的?用的是什么方法等等,这对明确自我研究思路、制订研究计划、规范研究过程都大有裨

11、益,从而避免少走与不走弯路。其次,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理论证据。 在实施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针对研究的问题,我们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以及解诀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而这些新思想、新观念、新策略和新方法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它的确立必须有科学的依据或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现有文献资料中的理论、思想观念、结论、数据等都可以作为依据来使用。查阅、研读文献资料实际上也是为自己的研究寻找依据。第三,文献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研究的方法。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教育科研活动,都具有自觉性、组织性、继承性、创造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而这些特点都要靠一定的研究方法来实现。实践证明,对研究方法了解掌握熟悉的程度,是影响小课题

12、研究成效的关键,对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不懂研究方法,是制约研究水平提高的瓶颈。而研究方法理论学习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在小课题研究中,查阅文献要根据研究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根据研究的方向和要求,确定所需文献资料的主题和范围。例如对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五年级数学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个小课题里,我们通常会选用“生本教育理念”、“先学后教”两个关键词进行检索。 其次,要明确从哪儿查?怎么查?目前,教师开展研究时,最喜欢进行百度或者谷歌搜索,这种方法快捷而且不用付费,但是我们建议,要尽可能从学校图书馆(电子图书馆)、“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等专业网站去查阅文献资料,因为这些出版的文

13、献资源全部都是经过出版者严格审核、有确切来源出处,大大减轻查找、辨别、过滤知识信息的时间。 第三,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筛选和加工,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剔除重复的、过时的、不适用的材料,保留那些与研究有关的、完整、全面、正确的文献资料。作为一项研究活动,查阅的文献要注明其来源。(三) 行动研究法:搭建研究与实践间的桥梁小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行动研究法就是在具体的行动中开展研究,它是一种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活动于一体的科研方法。关于行动研究的步骤,理论界有不同的表述,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20世纪80年代凯米斯(S.Keemmis)提出的螺旋发展圈,他认为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计划一行动一考察一

14、反思一再计划”。这一运作程序可以举例如下:第一个循环:设想一一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忆事实,而不是探索。怎样才能使学生进行探索?是改革课程,还是改变提问策略?看来,应该首先建立新的提问策略。计划一一把提问的中心转移到鼓励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寻找答案上来。行动一一试验提一些让学生说出想法和兴趣的问题。考察一一用磁带录制几堂课的提问,观察记录情况,并记下有关印象。反思一一为了使全班按教师的设想走,起初以为需要对情景进行控制,但现在看来,对情景的控制会破坏探索性提问。第二个循环:修正后的计划一一继续贯彻基本设想和计划,但要减少控制性陈述。行动一一在几节课中减少控制性陈述。考察一一用磁带录制提问及控制性陈述,

15、并记下对学生行动的影响。反思一一学生的探索精神虽然得到了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能使他们步入正轨?让他们相互倾听彼此的回答?凯米斯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有都包括“计划实施观察反思”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基本环节。其中,“观察”不是一个独立的环节,而是在行动研究的过程中的搜集资料和监察工作;“反思”是对行动效果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它是第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外一个螺旋圈的中介。行动研究不仅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研究取向,一种研究操作模式,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四)叙事研究法:记录研究的心路历程 叙事研究法也许是教师最便于操作、最容易运用的研究方法。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事或讲故事的方式对事件进行描述、分析、论证和反思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的事件中发掘隐含其中的思想、理论和信念,从而解释、发现或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叙事研究法的操作要点之一是选择自己最心动的故事;要点之二是有重点而生动地记录故事的经过;要点之三是简要写出自己的所得和所思。(五) 案例研究法:“解剖麻雀”一一聚焦关键问题的解决 案例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