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9232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65例早期康复护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例早期康复护理 论文关键词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 论文摘要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神经系统缺损体征不再进展后2448小时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肌力达到V者占53.8,肌力达到-者占35.4,肌力为0级或无恢复者7例占10.8。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很好地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据统计,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致残率达708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也会增加社会负担。脑卒中的高致残率是急待解决

2、的问题,而早期康复训练是防止和减少急性脑卒中致残的安全、有效的手段。我们对2005年8月2007年12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采取了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2005年8月2007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并随诊资料完整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5例,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初发病例,存在明确的肢体功能障碍。其中男43例,女22例;年龄3875岁,平均54.55.6岁;脑梗死53例,脑出血12例。 方法:患者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抗凝、溶栓、使用脑保护剂)的基础上,在意识状态、体温、脉

3、搏、呼吸、血压基本稳定、神经系统缺损体征不再进展后2448小时内即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结果 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肌力恢复评定法来进行康复评定:肌力达到V者35例(53.8),肌力达到者23例(35.4),肌力为0级或无恢复者7例(10.8)。 护理 心理护理:首先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状态、文化知识方面做出一个正确客观的综合评估,根据病人个体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经济状况、认知能力等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完成对其疾病知识宣教、饮食指导,通过安慰、教育和支持帮助病人学会如何应对疾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患者参与学习力所能及的社会及家庭活动,启发病人消除消极、悲观、厌世思想,

4、尽量多参加娱乐活动,增加其对生活的信心和乐趣,使其在良好的情绪中积极主动进行康复训练,并力争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 康复训练:早期床上康复训练:保持患侧肢体良姿位以干预病理模式的形成:仰卧位时患侧上肢置于软枕上,使患肢保持轻度外展,手略高于心脏位置;患侧肩关节下垫小枕,预防肩关节下坠后缩;在下肢外侧放置毛巾卷、沙袋等支持物防止髋关节的外展、外旋;膝关节下方垫小枕,以维持膝关节轻度屈曲;脚上方避免放置重物,以免踝关节出现跖屈、内翻;为防止上肢屈曲模式和下肢伸肌模式,足底不放置任何支撑物,手不抓握任何物品。体位变换:为了预防压疮,应每隔2小时变化1次体位,患者可采取仰卧位、侧卧位。关节被动活动:每日

5、2次,每个关节运动模式做510遍。手法要平稳,速度宜缓慢,全身各关节的各种运动模式均应实施,但肩关节早期不得超过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对昏迷、肌肉瘫痪的患者要充分考虑到肌肉对关节控制能力下降的问题,防止出现超出关节活动范围的活动,以免造成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在被动运动同时,配合意念运动,增加感觉输入体验,促进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渐进性训练。侧翻训练:向患侧辅助翻身,患者仰卧,令患者健侧上下肢抬起并伸向患侧,同时躯干向患侧旋转;向健侧辅助翻身,患者仰卧,将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十字交叉,双侧上肢左右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坐位平衡训练:当患者坐位平衡差时,应坐在一个固定

6、的矮床上,双脚着地,练习前后左右移动。坐位平衡训练分别在长坐位和端坐位下进行,训练应循序渐进,防止患者精神紧张加重痉挛。站立及行走训练:站立训练时应预防膝关节屈曲。当患者具备了独立维持平衡30天,双下肢能独立完成重心转移时可练习行走。行走时应先在护士的搀扶下进行训练,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可对患者进行进食、洗脸、穿脱衣服、穿脱袜子等训练,鼓励患者尽量独自完成,提高自理能力。 强制性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是EdwardTaub教授和其同事经过数年研究,由美国Alabama大学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而发展起来的治疗上神经元损伤的一种训练方法。 方法:CIM

7、T是在生活环境中限制脑卒中患者使用健侧上肢,强制性反复使用患侧上肢。具体方法包括两方面:限制健侧使用,用休息位夹板或吊带将健侧上肢固定,每天在清醒时的固定时间不少于90,持续2周。强制使用患侧,每天6小时,每周5次,持续2周。共10天的治疗。经典的CIMT强调的是限制患者健侧肢体的运动,强制患者使用患侧肢体完成日常功能活动。 讨论 以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运动疗法是脑卒中患者康复中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早期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改变脑部受损区域某些蛋白的基因表达而促进新生突触的侧支发芽,激发在正常情况下处于潜伏状态的突触,形成新的神经通路以重建轴突联系,并增强健侧大脑半球相应皮质的代偿作用,从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本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陪护进行相关康复知识的培训与指导,让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将康复知识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很好地促进了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