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990482 上传时间:2022-08-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洱茶基础品饮年代鉴别(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普洱茶年代鉴别据资料显示1995年7月的简装沱还未见使用有说明文字,包装纸上的茶厂简介和“饮用方法”等说明文字约从1996年5月开始使用。此时简装沱的生产时间和说明文多数是印在包装袋上。 1996年9月,下关茶厂决定将注册厂徽图形用作产品标识,压制在甲级沱茶上,以取代原本压制在甲级沱茶的“甲”字 1998年7月正式启用的“绿色食品无害,标志保证可靠”绿色食品标志图案,是印在包装纸的右上处。直到2000年改绿色食品标志图案止。 2000年3月,下关茶厂公告取消原CCIB商检图案和“云南进出口商品检验局监制”字样,加注“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可”字样。 2000年开始将绿色食品标志图案改为新标

2、准图案,即取消“绿色食品无害,标志保证可靠”的字样,并将该标识从左上角移到右上角。此时止,新绿色食品标志图案基本固定下来,只是IB的数字有些改变而已。 2001年5月之后将“云南沱茶”改为“下关沱茶”,始用“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公司出品”字样,但是直到2002年10月还生产印有“云南沱茶”字样的盒沱,俗称“旧版“沱茶。一级和乙级则更复杂些,因为不是每年都固定生产。 从2002年4月后,包装纸中右角处见厂徽图案和“下关茶、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字样和双“甲级”或双“一级”,并在右下处增加了条形码。因此时“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公司”更名为“云南下关茶厂沱茶(集团)股分有限公司”了,所以开

3、始使用新版包装纸。 2003年4月开始将包装纸中的“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认可”字样改为“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定期检验”的字样,5月份始出品“下关特级沱茶”简称“特级红沱”。品味印级普洱茶 水中君子 发表于 对于爱茶之人来说,一杯好茶的诱惑,是足以令人心乱如麻的。当听说深圳三岛中心与台湾的普洱壶艺杂志举办“东南亚一条龙印级普洱品茶会”时,深圳的普洱茶友们的心情就如同在茶壶内煮沸的水般无法平静。这样的紧张与期许显然是有道理的。且不说一块普洱茶穿越五六十年有岁月尘烟,传承至今,铭载了多少沧桑与故事,就仅以目前这些老茶的稀少数量和不菲价格而论,就不是一般茶友轻易能享用的。 上周六下午,当主办单

4、位将从台湾运送过来的5片老茶饼,也即是甲级红印、蓝印乙级、中国黄印、小绿印、可以兴茶砖各代表上世纪40至70年代的普洱茶饼在茶友面前开封,同时展示茶纸、条索、内票及内飞时,深圳三岛中心茶会现场沸腾了。印级茶品这样完整的呈现,别说让现场所有曾听过印级茶却未曾看过及品尝过的茶友大开眼界,就连在场的众多普洱界著名茶人及学者也坦承,此乃难得之举。 在漂亮的茶艺师做开汤前准备时,参与赛会的中国著名茶人黄锦之老先生向记者解读了眼下普洱热的由来。黄老指出,普洱茶在中国云南已有数千年历史,直到近一二十年才逐渐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认识普洱茶,首先得了解其历史渊源。普洱茶虽是云南特产,但当地多是即产即销,大多销往川

5、藏、香港及东南亚等地区,现时云南几乎没有陈年茶品留存下来。普洱茶穿越岁月的尘烟,最终被香港人证实具有越陈越香的品质。深具商业炒作意识的台湾人随后从港大举购入普洱茶,并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对普洱茶进行解读,终让普洱茶驰誉全球。 据记者了解,时下,普洱老茶大多集中在台湾人和香港人的手中,内地茶客有缘接触者少之又少。这次主办方深圳三岛中心举办品茶会所购茶品最短具25年陈期,茶龄最长的可以兴砖王则有近70年陈期,已突破印级茶之局限,跻身古董茶行列。茶品以泡论价,每泡8克,单此一项则花费人民币6万余元,实在令我等茶友咋舌。 开汤、礼奉,当专门聘请的茶艺师将第一道“小绿印”端至面前时,空气中竟隐约弥漫着一股岁

6、月的质朴陈香。这道“小绿印”陈期已有25年,目前市场价格约5000元。细细品鉴,发现这25年的普洱如同一介充满活力的毛头小伙子,入口青涩感隐隐还在,茶汤较薄,有回甘,散发出轻微的樟香。同桌有人感慨,这普洱茶吸引人之处就是无论过了多少年头,仍能从中品味出当年的新鲜感。 如果与随后的茶品比较起来,“小绿印”只能算是“开口茶”。三巡过后,茶艺师将第二道“中国黄印”奉上,好戏从这时才真正开始。这道产于勐海茶场的“中茶黄印”距今约35年,市场价格已高达8000港元。茶汤入口醇厚,梅子香明显,回甘绵长。接着,品过第三道陈期45年,目前市场价格13000港元的“圆茶蓝印”后,茶会的主角“甲级红印”终于登场了

7、。 “甲级红印”,陈期55年,市场价格4万余港元。红印是中国茶叶公司第一批创始茶,红印圆茶主要的包装都是红色的字体做外包字版,蕴涵着中国文化中有一元复始、喜庆之意,“红印”之名也由此而来。红印圆茶之所以地位独尊,因为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批普洱茶,而且采用易武山上好茶菁压制而成,香气、口感也令其它印级茶无出其右。 茶汤冲出,较之“蓝印”更为红酽,上面泛着一层油光,显得洗练成熟。一入口,即感到茶汤醇厚,具有丝质的稠密感,仿佛在诠释着好茶的标准表现,轻轻咽下,一股热气直冲头顶,额头上已是汗珠细密。易武茶特有的野韵在喉间弥漫,刚猛之气挥之不去。 此次茶会的“压轴”之作是“可以兴砖王”。1930年

8、所精制的“可以兴茶砖”,是普洱茶历史上惟一的“十两砖”(旧制十六两一斤),一砖价值目前市价超过10万元,目前存世的可能仅剩不到60件,拥有者皆不愿割爱,所以行情持续看涨;少数品饮过的人皆赞不绝口,并封上“砖中之王”的称号。这块名噪中国茶业历史的茶砖同所有的古董一样,非常珍贵难得,现场讲解的著名普洱茶人陈智同先生表示,古董茶已经不单是价值问题,也是艺术升华,更是市面上惟一可以喝的古董。由于这泡“可以兴”茶砖就是以优质的勐海地区普洱茶菁、细黑条索所制成,堪称是黑色普洱茶的标本。开汤之后,杯中红亮晶莹,宛若红绸,一杯茶下肚,忽然感觉一股热气自背后升腾而起,真真切切感受到普洱老茶的“茶气”与体内血液一

9、同奔涌。而此刻,才领会到儿时读过的那首茶诗:“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章五千卷。四碗发冷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精妙所在。如何品出干的普洱茶 清清的小河水 发表于 分辨干仓与湿仓普洱茶的方法,可以从外型、气味、汤色和叶底看出来。1、从外型辨别 干仓普洱茶的条索结实、颜色鲜润、油面光泽,充分表现了茶叶的活力感;湿仓普洱茶的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五年代的圆茶铁饼 (圆铁),本来都制成生茶出厂,因为蒸压时采用改良的金属压模,做出型茶太过结实,不利于快速陈化。有些商人便将它以湿仓处理,以

10、利近期销售。市面上可以看到有干仓圆铁和湿仓圆铁普洱,即可以用上述方法辨别出来。2、从气味辨别 一般正在发霉不久的,或发了霉又加密封,一打开时,从茶品中会发出一股霉味。如果发霉很久了,如圆铁普洱茶于二、三十年前霉变过,后移到干仓,则型茶本身已经闻不出霉味来,但在茶汤中仍然有一股扑鼻的霉味。如果发霉超过二、三十年以上,茶汤中的霉味会很弱,甚至闻不出来了。如六年的那批七子铁饼普洱茶,茶型非常结实,出厂时未能干透,夹层内起过霉变,距离现今已经三十年上,茶汤中并没有霉味,但已经形成轻微的泥味,喝入口腔会有轻微针刺的感受。3、从汤色辨别 干仓生茶的汤色是粟红色,陈期在七、八年以上的,略转深粟色。如干仓陈化

11、的圆铁普洱茶,茶汤呈鲜粟红色,是典型干仓生茶的汤色,而同庆老号普洱茶,已经转向深粟色了。湿仓茶的茶汤,像熟茶一样呈暗粟色,甚至变黑色。七子铁饼普洱茶,茶汤呈现暗粟色,是典型湿仓茶的汤色。4、从叶底辨别 干仓普洱茶的叶底是粟黄色至深粟色,质地活性柔软,其生茶的叶底,在干仓长期陈化过程中,颜色变化不大。我们常常称赞将近百年的同庆老号普洱茶,将当年的活力泡出来,主要也是赞縜它的叶底呈现出新鲜粟色,使人感受如新鲜东方美人茶的叶底,将我们的情怀带回百年前,易武大茶山那种心旷神怡。湿仓普洱茶的叶底,是暗粟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但熟茶叶底质地是干硬的,而湿仓生茶叶底质地则保持柔软,且富

12、于于弹性。: 干仓普洱,湿仓普洱辨别简表 :类别 外 型 香 气 汤 色 叶 底干 仓 茶 结 实 光 泽 原 普 洱 茶 粟黄 深粟 粟黄 深粟( 活 性 柔 软 )湿 仓 茶 松 脱 暗 淡 霉味 / 泥味 暗 粟 黑 暗 粟 黑( 柔 软 )新鲜自然是好普洱茶的基本条件,只有在这个基本条件之下,才能查找普洱茶的真实性,唯有查找普洱茶的真性,才可能品出它的艺境。同样的,了解其真性的在,才会致力制作普洱生茶,并致力以漫长岁月缓慢地陈化,形成普洱茶最宝贵的伦理文化,所谓袓父做孙子卖的良性循环。如此,将来市面上,才永远保持有陈年普洱茶,让世世代代都能享受新鲜自然的真普洱茶。普洱茶是一种神奇的茶品

13、。自从其随着岁月流逝口感会“越陈越香”的特质被发现后,就被人们誉为“可以喝的古董”。从此,茶的陈期也就成为茶人心目中“好茶”的标准之一。但是长久以来,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对于普洱茶年代认定的方法,一直是模糊含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历史文献不充足和资讯不流通。年之前,茶人们对于茶的年代辨识,主要是靠观汤色、看叶底、品口感。这就造成了年代认定的主观性、随意性,无客观标准可言。因为茶品的汤色和口感很容易受到入仓的影响,在潮湿环境下存储一年,茶的外观转化可达到自然条件下三至五年的效果,伴随而来的,却是容易引起的茶品霉变等情况。市场上许多所谓老茶都是经过“入仓”处理后,将年份夸大几年甚至几十年

14、后高价出售。少数真正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而知情的上层业者,由于经济利益,更将辨识年代的经验当作秘密隐而不宣。而坊间流传的各类普洱茶书籍,由于不具备正确的历史观和严谨的考据精神,甚或根本是为了商业利益生拼硬凑,更加速了错误观念的传播。近年来,由于茶人们不懈的努力探索,许多关于普洱茶的历史文献、产销纪录等都得到公开。从此,关于普洱茶的年代认定,也逐渐形成了一套严谨的断代系统。那么,究竟辨别茶品年代的方法是怎样的呢?普洱茶年代辨识的方法,同古陶瓷、书画等古玩的鉴定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各种类型的文献记录都可以作为重要的断代依据。比如,厂方的加工记录、销售记录、仓库的存储记录、商家的定制记录以及会议

15、文件等等。但这些资料,通常是普通商家和消费者难以接触到的,只有对普洱茶钻研较深的茶人们才能得到。另一方面,就是茶品自身的时代特征。这是依附于茶品本身,在现实中最为直接、触手可及的断代依据。各个历史年代的茶叶生产过程中,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改变,都会在茶品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烙印。茶品陈化的历史,温度、湿度、地理位置,也会深深铭刻其中。由于对茶品制程、储藏情况的了解不断加深,过去使用的汤色、口感、叶底等感官鉴定方法现在已经仅仅作为辅助方法使用。最简单可靠的辨识依据,以饼茶为例,目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茶品的茶材、饼型、拼配手法等方面。自古以来,人们一直在进行茶种改良的实践与研究。关于茶材,新老茶

16、种的更替以及栽培技术的变化,都会直接体现在茶饼的原料中。大体说来,古董茶、印级茶多使用大叶原始种的野放茶菁(是否部分古董茶有使用栽培型野生原料,至今尚未定论,但即使有,数量也不会太多)。这类茶材的口感较改良种茶园茶醇和而厚重,叶底柔软肥大。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样的原料还使用得很多。文革以后,云南省加快了茶种改良和台地茶园的推广,许多老茶园被淘汰,由改良种灌木新茶园取代。因此,自八十年代中后期,国营厂制茶的原料就发生了很大变化。第二是饼型的鉴别。早期的茶饼,都是石质模具手工压制而成,生产效率很低。古董、印级茶和部分早期“云南七子饼”,都是使用这种模具成型。建国以后,为适合产量需要,机械模具的研发和改良一直没有间断。此外,配合模具所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