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98961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宋词四首 粤教版必修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 宋词四首一、基础训练1.对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还酹江月 酹:以酒洒地三杯两盏 盏:酒杯B.可堪回首 堪:能够金戈铁马 戈:一种兵器C.神鸦社鼓 鸦:乌鸦寻常巷陌 陌:陌生D.英雄无觅 觅:寻找兰舟催发 发:发出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暮霭次第仓皇羽扇纶巾B.故垒怅惘社鼓良晨美景C.强虏梧桐雄姿舞榭歌台D.巷陌今宵凄惨元嘉草草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你对生活的状况及别人的行为要求越少,你就( )容易快快乐乐地过日子。(2)钱钟书先生说,爱情是( )品,友谊是奢侈品。(3)自信的人,并不是( )比别人强的人

2、,而是对事情有把握,知道自己的存在价值,知道自己对环境有影响力的人。A.越必须到处B.更必需处处C.越必需处处D.更必须到处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今宵酒醒何处? 。(2) , ,卷起千堆雪。(3) ,到黄昏点点滴滴。(4)凭谁问, ,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词,完成问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苏 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5.为什么要将“周郎”和“赤壁”并称? 6.这首

3、词里的写景用词洗练生动,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气势雄伟的“江山如画”的景象,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7.苏轼在上片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杂诗(其一)陶潜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8.这首诗中写人生无常的名句是: , 。9.“飘如陌上尘”一句,把 喻为“陌上尘”。10.论语有言:“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此诗和这个意思相近的两句是: 11.摘出能够表现诗人“桃花源”的理想生活的几句诗。 12.“斗酒”,是说酒多还是酒少?“斗酒聚比邻”表现了陶

4、潜的什么思想? 四、语言运用13.班上举行节日文化主题班会,李明同学先介绍了“元宵节”(正月十五),接下来韩梅同学将介绍“中秋节”,这时班会主持人需要说一段话,将前后两位同学的节日介绍串联起来。请你为班会主持人写一段这样的话,要求衔接自然、语意连贯,不少于60个字(含标点符号)。 14.某中学文学社举办“感动心灵我最崇敬的课 文人物”评选活动,请从入选的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 选一位,为其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请先将所选人物姓名写出,然后写颁奖词;符合人物特征;语言表达生动、连贯、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15.将下面的句子整合成一个单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岭南文化

5、,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特征是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固有的本土文化,二是南迁的中原文化,三是舶来的域外文化。 答案与解析1.B(A.盏:量词;C.陌:街道;D.发:出发。)2.B(“良晨美景” 改为 “良辰美景”。)3.C(“越”和前面的“越”呼应,表示程度随着条件的发展而发展。“更”,表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或者数量上进一步增加或减少。“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动词,用在名词前;“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副词,用在动词前。“处处”,各个地方,各个方面;“到处”,各处,处处。“到处”比“处处”的动作性强,而“处处”侧重客观存在。)4.(1)杨柳岸

6、晓风残月 (2)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3)梧桐更兼细雨 (4)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5.肯定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决定性作用,表明了词人对他的敬仰,到下片再着力写周瑜的才华和功勋,英雄形象就变得格外鲜明了。6.在写景方面,如“乱石穿空”写山势险峻,“惊涛拍岸”写巨浪惊险,“卷起千堆雪”写江水汹涌澎湃,这三句描写有声有色。7.表达诗人对英雄们的向往之情,反衬自己的无所作为。8.人生无根蒂 飘如陌上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辨别能力。)9.人生(考查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从诗歌中,应能判断出本体。)10.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11.落地为兄弟斗酒聚比邻。(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12.酒

7、少。只要有一点酒,就聚邻共饮,大家一起来尽情地品味那亲密欢欣的韵味。这一句表现了作者博爱的思想。(此题考查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能力以及鉴赏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情感的能力。可结合诗句“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理解其思想。)13.(示例一)每逢佳节倍思亲。无论是团圆甜美的元宵,还是圆如明月的月饼,都无法化解游子的羁旅愁绪。重温了李明介绍的“元宵节”,下面再由韩梅引领我们去回味那寄予了无限思念之情的“中秋节”。(示例二)亲爱的同学们,中华传统节日意蕴丰富。李明介绍的“元宵节”寄予了人们对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期盼,下面再由韩梅同学为我们展示“中秋节”中蕴涵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团圆之意。本题考查同学们语言表达

8、连贯、鲜明、生动的能力。答这类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寻找串联点(衔接点),确定串台词内容,确定语言形式,写作串台词。答题时首先要明确主持的场合,是节日文化的主题班会,因此串联节目时应围绕这一主题,力求简短扼要,衔接巧妙自然,且和谐得体。完成题目时首先要寻找相关的串联点:“元宵节”“中秋节”都是传统的文化节日,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但又各有特点。据此,确定串台词的内容:可先点明二者的相同点,然后由前者的特点引出后者。具体进行表述时,应仔细揣摩语言的形式。14.(示例一)蔺相如:身为门客,胆识超强,完璧归赵,智勇无双;渑池赴会,舌战群狼;位超廉颇,忍辱避让;国家为先,如海器量。伟哉蔺相如,千秋美

9、名扬!(示例二)刘和珍:你是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始终微笑的刘和珍君,你激励我们每个热血青年,为了祖国更强盛,“奋然而前行”!(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考查同学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是高考的命题趋势。拟写颁奖词是近年来常考的新题型。本题拟写颁奖词要求明晰、准确,只要从给出的两个人物蔺相如和刘和珍中任选一个,按要求表述即可。)15.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岭南文化是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由固有的本土文化、南迁的中原文化和舶来的域外文化三个部分组成的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的岭南文化以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为特征。(整合成的单句以“岭南文化”为主语中心语,可在其前面加定语。选择原有的一个句子为主干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