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989379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称考试教科研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育研究方法论导语:教育研究的性质,描述、预测、改进、解释。(科学研究的三个基本要素: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法:是从事研究的计划、策略、手段、工具、步骤以及过程的总和,是研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准则的集合。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1)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和思路等;(2)方法或方式,即贯彻于研究全过程的基本程序、策略和风格;(3)操作技术,即在研究中具体使用的手段、工具和技巧。(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含义、特性和价值定义:就是按照某种程序和路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研究教育现象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既是一个认识过程,又是 一个知识体系和行

2、为规则系统。教育研究方法是解决教育实践问题和发展教育理论的重要工具。特性:教育研究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即(1)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实际问题和重要的教育理论问题为导向。(2)有科学的假设和对问题的陈述,(3)有明确的指标和严格的可以操作的程序,(4)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和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区别于自然科学和其他科学研究的特点:(1)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2)研究的周期较长;(3)实践性强,针对具体问题(而非解决一个形而上的哲学问题):(3)多学科性;(4)人员的广泛性。价值:教育研究的价值(略),教育方法的价值(笛卡儿:最 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 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看,科学发展

3、的每次大的突破都与方法的革新有关)(1)是达成研究目的的保证;(2)可以使研究更简约,节省时间;(3)方法得当可以更准确地找到问题;(4)有助于研究者辨别知识真伪、扩充知识数量和范围,获得新发现;(5)可以使教育研究结论更趋科学化:(6)有助于研究者本身的思维和逻辑。(二)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历史:I、直觉观察时期:古希腊一一16C,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特点:(1)研究的立足点与社会发展要求和统治阶级利益紧密相关,内容和方法上以伦理道德教育为主(2)观察法为主,思维方式主要是归纳、演绎和类比。(3)辩证法的初步运用和朴素的系统观;(4)基于不同的哲学观、

4、自然观、社会观和教育观,形成不同的教育研究方法体系。2、 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C19C末20C初,近代科学产生以后,教育研究进入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从夸氏的大教 学论到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起。经验论(感觉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科学理论的发现是从经验事实岀发逐步归纳上升到普遍性的理论知识,对洛克和夸的影响,提岀:感觉一一记忆一一理解一一判断的教学程序,直观方法的运用)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的形成,重思辨、逻辑和分析(演绎法,笛卡儿:一切真知都是由简单自明的观念演绎岀来的,感觉经验常常导致错误,理性才是真实 知识的唯一可靠来源,不过理性必须借助于方法论规则。对康德的影响,企图使经验

5、论和唯理论结合,把世界统一在思维的基础上,提 岀感性、知性和理性三个层次组成的认识发展过程理论)。方法特征:(1)从经验的描述上升到理论概括,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不仅描述现象的特点,而且着重揭露现象间的 联系和发展历程。如卢梭、福禄倍尔,强调个性研究,强调教育的内在因素。赫尔巴特则强调社会的研究。教育学开始从哲学中分化岀 来。(2 )与认识论糅合在一起,形成了以分析为主的不同的研究范式:演绎法和归纳法。(3)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4)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法,教育实验研究的广泛开展。裴斯泰洛齐的“新庄孤儿院” (1774年)。尤其是德国的梅伊曼和赖伊创立的”

6、实验教育学”,首先把心理实验应用于教育研究。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发展,能量守衡和转化、细胞学说和进化论、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导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对教育研究方 法产生了新的影响。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C初一一50年代。古特的(教育之科学的研究)、古德的教育研究法、柯思的教育问卷法、麦柯尔的教育实验法、士路特的如何做 研究工作、特罗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怀特的教育研究的方法等。罗廷光的教育科学研究大纲、朱智贤的教育研究法、 钟鲁斋的教育之科学研究法。特点:(1)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他学科移植而来的,如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调查法、文献法、历史研究 法等,自然科学研究的归纳法、实验

7、法、比较法、统计法、以及心理学所使用的一些如心理测量方法等。还没有形成独特的教育学方法 论体系。(2)出现了方法论的分野: 进步派和传统派、 实用的和理论的、实证的和思辩的。(3)实用主义倾向明显: 经验一一理论一一 检验一一扩充材料一一新理论。(轻视理性)。(4)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的发展,如比较教育学。4、 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时期,20C50年代以来。(1)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明显。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如耗散结构理论、混沌理论、纳米技术、科隆技 术等,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从而也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法。(2)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3)学

8、科的分化和融合使教育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4)参与教育研究的主体的分化使教育研究方法岀现了新的分化,并日趋丰富教育研究方法论体系。(5)方法的综合化趋势凸现。(三)当前我国教育研究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1、重思辩分析、轻实践和实验。2、重视定性研究、忽视定量研究。3、方法比较单一,归纳和演绎仍然是主要方法。4、学科移植为主,基本上还没有形成教育学独特的方法论体系。5、借鉴国外为主,本土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方法演进趋势:1、方法日趋多样化和多学科化。2、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结合(或者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结合)3、受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明显。4、随着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自

9、身的发展,新的研究方法会不断岀现。(四)教育研究方法分类1、 按研究过程的阶段分:(I )准备阶段的方法:确定课题的方法、查阅文献的方法、研究设计的方法。(2)设施阶段的方法:形成事实的方法、形成理论的方法;(3)总结评价阶段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成果评定的方法。2、 以问题性质为标准的分类:(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2 )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等);(3)实验研究方法(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等)3、按照目的、功能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4、按照材料的整理划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亦可:实验研究、准实验研究、

10、调查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地研究)5、按研究方法分: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比较研究、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6、按研究内容分: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7、按获取材料的方式分:间接研究、直接研究和综合研究(五)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尊重教育事实,所研究的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坚持客观性原则还必须坚持教育方法使用 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不能随意更改和省略。结论必须在方法的指导下通过对具体材料的分析而得出。2、创新性原则:创新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是对教育方法传统的批判和继承,在继承与创新的平衡与张力中,使教育在积累中更 新发展。每一种方法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能运用到教育研

11、究中的万能的方法是不存在的,必须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适时调节教育方 法,注意多种方法的融合贯通。关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及时运用到教育研究中来。关注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自然科 学领域的最新方法,从学科边缘地带寻求新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总体上来说,教育科学理论呈现两种基本形态,一种是反映经验层次认识水平的经验性原理,一种是反映 事物普遍本质的理论性原理。无论是经验性原理,还是理论性原理,它们都是对经验事实的抽象、概括与解释,教育理论与实践是不可 分割的,不存在完全脱离实践的理论,教育理论和实践是天然一体的,因此,在运用教育研究方法探讨教育问题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4

12、、 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量研究是对事物和现象进行数量的研究,在研究中常运用数学方法,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法等。定量研究的变量有明显的数值变化,如学生的成绩、人数、教育投资的额度、数学率和辍学率的统计等等。其主要优点是研究过程具有较为客观的科学依据, 研究结果比较精确。而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没有数量的变化,只有性质的差异,如学生的价值观、能力素质、思想品质性别、师生关系、教育观念等。定性研究的范围比较广泛,它既可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又可以在许多无法量化的情况下使 用。但由于缺乏数据支撑,且在分析和解释的过程中更多地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时会受到影响,研究中应该 坚持定

13、性和定量的结合。5、伦理原则:表现在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人为本”,尊重被研究者或被试,如访谈时,要坚持研究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 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信息等等。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6、操作性和适切性原则。方法的选择和设计一定要根据研究者个人的水平和对方法的熟练程度,合理选用自己能操作的方法,同 时,所选择的方法对自己的研究要尽可能合适,能够最大程度地达成自己研究的目标、解决所要解决的问题。(六) 教育研究方法的一般过程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发现问题一一了解问题,提岀假设一一搜集材料一一分析整理材料一一得岀结论一一检验结论。教育研究过程:(案例:研究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问题一一

14、教育财政)1、选题与设计阶段:(1 )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3)提岀假设,(4)制定方案。2、 实施阶段:(1)搜集材料,形成科学事实;(2)分析事实或原有理论,形成新理论。3、 总结与评价阶段:(1)撰写研究报告或学术报告;(2 )鉴定和评价研究成果。五简答题1 .简述抽样应考虑的要求。答案:(1) 决定总体界限(2) 样本应有代表性(3) 样本应有足够数量(4) 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2. 简述调查法的特点。答案:(1) 收集资料的方法是向有关对象进行间接的了解,即间接地研究某一现象,而不是直接研究动作行为本身。(或者:具有间接性的特点)(2) 调查研究不受时间、空间的条件限制,研究范围

15、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手段多样化。(3) 调查研究旨在考察现状,它不能确定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4) 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往往依赖于被调查者的合作态度与实事求是精神。3. 简述对影响实验条件的无关因素的控制手段。答案:(1) 实验室控制,消除无关变量。(2) 用配对、分组等方法平衡无关变量的影响,或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3) 用循环法抵销无关变量的影响。(4) 将某些个体变量纳入实验设计,成为实验中的自变量。六. 论述题试述科学观察的要求。答案:(1) 安排观察预备期。(2) 不干预活动。(3) 讲究记录方法。(4) 如有多个观察者同时观察同一情景,需要预先训练,以求得满意的观察者信度。(5) 对同一行为应观察足够的次数或时间,以保证观察结论的可靠性。(6) 了解各种可能的误差来源,有意识地避免或减小误差:观察者的期望效应;观察者放任现象;被观察者的反应性行为可能因观察过程中的某些因素而有所改变;观察仪器设备的干扰。七. 分析与运用题从浙江、四川两省幼儿中分别随机抽取各1000名幼儿进行计算能力测试,浙江幼儿平均得分为89 . 50 ,四川幼儿平均得分为87. 90,若要知两省幼儿计算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